在華為實習的半年


從2015年7月10日報到至2016年1月6日離開,在華為實習時間已達半年。

六個月前,還沒來實習的時候,我對華為的印象是:國內最強的通信公司;加班多;壓力大;狼性文化。

六個月后,這些印象基本沒變,只不過變得更真實更具體了,當然除此以外也有一些新的認識。

 

一、從華為的“大”談起

  無論從占地面積還是員工規模抑或是市場規模來看,華為都稱得上一間不折不扣的大公司。華為在全球各地的員工總數約17萬。華為總的占地面積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實習的地方——深圳坂田華為總部——分ABCDEFGHIJ等十幾個區,而每個區都有四五棟甚至十幾棟大樓,不同區之間來往有免費車接送。

  但大公司難免有大公司的通病。華為部門很多——我實習的部門已經是七級部門,而且等級森嚴——分普通員工、項目組長、六級主管、五級主管等等。這就導致辦事流程比較繁瑣。在華為幾乎辦任何事情都需要填電子流(至於電子流是什么鬼,你可以理解為電子版的申請書),而且要經過上級領導審批。我之前辦個實習申請表蓋章,幾經周折才辦好。

  接下來是我對華為最不爽的一點:信息管理限制太多。在華為不能帶電腦或U盤等進研發區、不能自由上網、不能外傳任何資料。據說公司吃過被內部員工泄露資料損失慘重的大虧,因此信息管理很嚴。這對公司的運轉也許有利,但員工的用戶體驗會變差。普通員工在開發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上網搜索答案時,只能訪問特定的網站,相當不方便。你在公司做的任何工作都不能帶回家繼續做,比如你在公司開發一個很棒的程序,下班后回到寢室想繼續開發,no way!你在公司閱讀文檔做了些筆記,想帶回家繼續寫,no way!這給人一種隔離感,即把公司與外面的世界完全隔離開來的感覺。華為的內部資料是分密級的,有內部公開、保密、絕密等級別。所以每個員工可以看哪些資料、不可以看哪些資料,都是明碼標定的。如果想看自己沒有權限看的資料,需要填電子流提交申請,相當麻煩。

 

二、華為的工作與生活

  許多傳聞說華為加班很嚴重,其實......是真的,加班很嚴重。雖然說每天工作時間是8小時,如果工作做完了晚上可以不加班,但是這個假設是不可能會成立的——你永遠有干不完的活。就我平時觀察,我所在部門的員工每晚都加班到九點左右,所幸是星期三例外。星期三是“特赦日”,一般不加班。每到星期三我部門的那些員工就會相互吆喝去打羽毛球。他們組了個羽毛球協會,入會需要交200元會費,而且他們有個很特別的規定:如果星期三不去打羽毛球而又不在群里說明的話要扣10元錢充當會費。所以我一直不加入他們協會。

  我實習的部門是研發部門,上班的地方則是一個實驗室。實驗室后面立着三個高達2米多的機櫃,每個機櫃插着數十塊單板,單板間連接着密密麻麻的網線或串口線,走近時可以聽到單板工作時發出的嘈雜聲音,也許是穿梭在網線中、單板上、芯片里的電子們在激動地吶喊:“好熱啊!放我出去!”第一天來實習時,我就感受到華為員工的工作氛圍,一個字——忙!大部分員工戴着耳機,和同一項目組的其他成員通過電話會議交流。沒參加電話會議的員工們則盯着電腦屏幕,不知是在敲代碼還是定位問題抑或是寫技術文檔。總之,沒有人有空理我——那一刻你會明白什么叫世態炎涼(當然這是在開玩笑,但大家確實很忙)。每個實習生都會有一位導師“領進門”,你的導師負責安排你的工作任務及解決平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但我的導師顯然也很忙,不是在參加電話會議就是在定位問題。所以我每次問他問題都要見縫插針、見機行事——趁他偶爾忙中偷閑拿出手機看新聞的時候去問問題。他交給我的主要任務是開發一個寄存器代碼生成工具,但他從來沒空和我說一遍工具的具體需求。相反他丟給我一份之前員工寫的代碼,讓我自己去研究。於是我不負眾望地開發出一個連我自己也覺得槽糕透頂的工具——雖然基本功能是實現了,但是代碼寫得很爛。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我的開發過程完全違背軟件工程的基本原則——沒弄清楚需求便匆忙動手開發。雖然工作很忙,但大家還是挺會忙中偷閑的。每逢節日,一般會舉行一些吃零食暨娛樂活動。中午的時候食堂前面也會舉行一些游戲活動,我有次參加“投飛鏢”游戲贏得一個“大白”牌小電風扇。

  暫時寫到這里,以后有空再補吧。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