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學習javascript過程中,接觸了LHS與RHS的概念,剛開始的時候有點理解不清,現在做一些梳理,方便以后進行理解。
LHS與RHS:javascript引擎的兩種查找類型,含義是賦值操作的左側與右側。
LHS:對哪個賦值就對哪個進行LHS引用,可以理解為賦值操作的目標。
RHS:需要獲取哪個變量的值,就對哪個變量的值進行RHS引用,理解為賦值操作的源頭。
賦值操作有多種形式,對於以上的兩種對LHS與RHS的解釋,我剛剛接觸,還是很混亂。
我的理解就是,一般在左邊的需要被賦值,就是LHS引用,右邊需要尋找到他的值,就是RHS引用。
例如:
1 function foo(a){ 2 var b=a; 3 rerurn a+b; 4 } 5 var c=foo(2);
以上代碼中有3個LHS與4個RHS,分析如下:
第一,var c中的c需要被賦值,在賦值操作的左側,所以對c進行LHS引用
第二,變量c需要被賦值,他的值是foo(2),那么foo(2)的值是多少呢,需要查找foo(2)的值,在賦值操作的右側,所以對foo(2)進行RHS引用
第三,隱含賦值操作,將2傳遞給function foo(a){……}函數的參數a,a在賦值操作的左側,對a進行LHS引用
第四,var b=a;中,b需要被賦值,處在賦值操作的左側,所以b進行的LHS,b的值將從a來,那么右側的a的值從何而來呢?這就需要對賦值操作右側的a進行RHS。
第五,return a+b;中,需要找到a與b的值的來源,a與b都在賦值操作的右側,才能得到a+b的值,所以對a與b都是進行RHS引用。
為什么要區分LHS與RHS?
因為在變量還沒有聲明(在任何作用域中都無法找到該變量)情況下,這兩種查詢行為是不一樣的。
例如:
1 function foo(a){ 2 console.log(a+b); 3 b=a; 4 } 5 foo(2);
以上代碼對b進行RHS的時候無法找到該變量的值,則會拋出ReferenceError異常,如果是LHS找不到變量,非嚴格模式下,會在全局作用域中,創建一個具有該名稱的變量,嚴格模式下,會拋出與RHS類似的異常。
例如: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Document</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init(a){ b=a+3; } init(2); alert(b);//5 </script> </head> <body> </body> </html>
以上代碼中,對b進行LHS沒有找到該變量,在全局作用域中創建了一個同名的變量b,在函數init外部可以訪問到b變量。
如果將代碼更改為如下: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Document</title> 6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7 function init(a){ 8 var b=a+3; 9 10 } 11 init(2); 12 alert(b); 13 </script> 14 </head> 15 <body> 16 17 </body> 18 </html>
在function中定義了一個局部變量b,全局作用域中定義,控制台報錯如圖顯示,窗口中沒有任何輸出
將代碼改成如下:
1 <!DOCTYPE html> 2 <html lang="en"> 3 <head> 4 <meta charset="UTF-8"> 5 <title>Document</title> 6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7 function init(a){ 8 var b=a+3; 9 10 } 11 init(2); 12 alert(window.b);//undefined 13 </script> 14 </head> 15 <body> 16 17 </body> 18 </html>
將代碼改成如上所示,控制台並沒有報錯, 因為window.b作為window的一個屬性訪問,所以會返回undefined,而b作為一個變量沒有定義的時候是會報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