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軟件工程實踐的總結


 

      軟件工程這學期按這樣的方式實踐,一開始我是拒絕的。——這不是單純套用流行語。是真的,我初始不想 作業開博客、實踐方法大調整、實踐公開化評價等方式進行。一方面慣性的力量是強大的,作為一個參與過十多年軟工實踐的“老”教師,輕易大調整的付出和成本是巨大的,這在教學日漸式微的大環境里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對於開設博客、公開評價、不同實踐作業的部署等的效果並沒有把握。在這過程中,力得周筠老師和鄒欣老師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周老師的堅持不懈與推動鼓勵,終於在2013級同學中開始嘗試借鑒《構建之法》。 

      在要求開設博客后,大家的第一次作業、第二次作業,特別是第三次的原型設計作業,讓我感到開博客在作業環節的神奇的化學反應。作業不再是學生和老師的單向和封閉的交流,變成一個師生、學生間、學生與社會間一個公開的互動交流,越多元思路越開闊,越開放帶來的進步和變化就越大。許多同學在第一個月里,就開始喊:有點吃不消了。一個月里用過的軟件寫過的代碼,比大學前兩年都多很多。開始有了要熬夜編碼的感覺。而你們的投入,你們全身心付出所展現的作品成果,你們在實踐過程中的提升與成長,都讓我覺得非常驚艷。

      在作業的設計里,也希望能為《構建之法》大習題庫做些貢獻,所以設計了針對用戶“痛點”的原型設計和結對編碼的作業。另外,詞典評測的作業,也開拓了未來實踐作業和各種方式的新思路。

      一屆又一屆,你們即將結束軟件工程的實踐,而軟件程序員的生涯將剛剛開始。軟工帶你們入門,也將和你們揮手告別。而我將繼續留下,不斷完善不斷迭代不斷顛覆,在未來和學弟學妹們繼續learning by doing!  也歡迎你們把 http://www.cnblogs.com/easteast/ 鏈接加入收藏夾,偶爾想起,回來看看,看看未來這里的變化,也給予后來人一些指導和幫助。

      課程即將結束,如同康永哥不會在康熙結束時謝謝觀眾一樣:做了節目,看與不看,是觀眾的事,不必感謝。 所以,我也不會感謝同學。我們提供了平台,學與不學,學的很多,學的很苦,這都是緣分。但要感謝許多人:

      首先要感謝范飛龍老師,他在整個學期的過程中,給予同學許多許多的指導,博客作業點評和評分的細致,有問必答的耐心,對於作業和完成作業的要求和嚴謹。異地教學輔助合作的方式,也開拓了視野。完全可以說,沒有范博士,這次實踐教學無法順利完成。

      

      范飛龍博士在2015.9.26蒞臨福大給大家講座

     要感謝鄒欣老師。作為一個業界頂尖的程序員,難的是能關注高校的軟工教學。更難的是,能根據自己的多年積累寫出《構建之法》這樣的好書,無論在課程實踐或程序員初入公司的入門指導,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即便工作一段時間之后的偶爾翻閱,也會在書中看到讓人會心一笑的默契的文字。同時,更更難的是,身體力行親自推動高校的軟工教學,立足北航,有教無類,輻射全國。這在IT業界是唯一吧。更更更難的是,百忙中,同學的博客作業都仔細查閱及時點評,遇到問題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沒有鄒老師,沒有軟工實踐教學的不一樣。

      要感謝周筠老師。作為一個和編輯打過交道的人,我初始很難想象編輯會如此關注高校軟工教學。而且鍥而不舍堅持推動。推動過程中的各種困難,都及時協調,穿針引線,立場堅定,思路明確,方法有效,默默出力。我以前一直覺得缺少一個這樣榜樣。君子之交,未謀面而仰慕影響良多,這便是周老師。沒有周老師,沒有我的這次軟工實踐的開展。

      Goodbye All~~~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