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1協議中請求方法用於獲取一定的Web頁面或用於特定的URL,來表明Request-URI指定的資源的不同操作方式,有如下方法:
GET: 向特定資源發出請求,並返回資源主體。
POST:向指定資源提交數據處理請求,數據包含在請求中,可以修改資源。
PUT: 向指定資源位置上傳最新內容,可以新建或修改資源。
DELETE: 請求服務器刪除Request-URI所標識的資源。
OPTIONS: 返回服務器針對特定資源所支持的HTTP請求方法,也可利用向Web服務器發送'*'的請求來測試服務器的功能性。
HEAD:向服務器索要與GET請求相一致的響應,只不過響應體不會被返回。該方法可以在不必傳輸整個響應內容的情況下,就能獲取包含在響應消息頭中的元信息。
TRACE: 回顯服務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
【推薦閱讀】GET,POST,PUT,DELETE的區別
------------------------------------------------------------------------------------
當服務器響應時,其狀態行的信息為HTTP的版本號,狀態碼,及解釋狀態碼的簡單說明。現將5類狀態碼詳細列出:
① 1** 用於指定客戶端(臨時)響應相應的某些動作
100 繼續 101 交換協議
② 2** 用於表示請求成功
200 OK 201 已創建 202 接收 203 非認證信息 204 無內容 205 重置內容 206 部分內容
③ 3** 用於重定向
300 多路選擇 301 永久轉移 302 暫時轉移 303 參見其它 304 未修改(Not Modified) 305 使用代理
④ 4** 客戶端錯誤
400 錯誤請求(Bad Request) 401 未認證 402 需要付費 403 禁止(Forbidden) 404 未找到(Not Found) 405 方法不允許
406 不接受 407 需要代理認證 408 請求超時 409 沖突 410 失敗 411 需要長度 412 條件失敗 413 請求實體太大
⑤ 5** 服務端錯誤
500 服務器內部錯誤 501 未實現(Not Implemented) 502 網關失敗 504 網關超時 505 HTTP版本不支持
【推薦閱讀】HTML狀態碼大全(301,404,500等
------------------------------------------------------------------------------------
REST,我們可以跟數據庫的CRUD增刪改查操作對應起來:
CREATE :PUT READ:GET UPDATE:POST DELETE:DELE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