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學習筆記-6】關於@Autowired與@Scope(BeanDefination.SCOPE_PROTOTYPE)


當類被@Scope(BeanDefination.SCOPE_PROTOTYPE)修飾時,說明每次依賴注入時,都會產生新的對象,具體可參見文章: http://blog.csdn.net/gst6062825/article/details/8765157 

但是在 多線程編程中,如果一個類被 @Scope(BeanDefination.SCOPE_PROTOTYPE)修飾,且在另外的對象中如果需要引用此對象時,最好不要使用@Autowired依賴注入,而是使用 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的方式去調用。

舉例說明:
下面的這個類被 @Scope ( BeanDefinition . SCOPE_PROTOTYPE )

    
    
    
            
  1. @Component
  2. @Scope(BeanDefinition.SCOPE_PROTOTYPE)
  3. public class LoadData extends Thread {
  4. ...}

在MyMultiThread.java中需要多次使用上面的LoadData.java對象,每次都需要重新創建新的對象

     
     
     
             
  1. @Component
  2. public class MyMultiThread{
  3. .....
  4. for (多次) {
  5.          LoadData  loadData  =XXX.get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 LoadData .class);
  6.   loadData  .start();
  7.     }
  8. }

通過上面的方式,使用 getApplicationContext (). getBean()能保證每次拿到的都是新創建的LoadData對象,而如果是在 MyMultiThread中通過 @Autowired去依賴注入,就不能(不會)每次都創建新的LoadData對象,除非是創建了多個
MyMultiThread對象,而這並不是我們希望做的。

總結:
當類被 @Scope(BeanDefination.SCOPE_PROTOTYPE)修飾時,推薦使用 getApplicationContext (). getBean()去獲取對象;
當類沒有被 @Scope(BeanDefination.SCOPE_PROTOTYPE)修飾時,可以使用@Autowired按類型自動注入,減少編碼;




Spring不但支持自己定義的@Autowired注解,還支持幾個由JSR-250規范定義的注解,它們分別是@Resource、@PostConstruct以及@PreDestroy。
  @Resource的作用相當於@Autowired,只不過@Autowired按byType自動注入,而@Resource默認按 byName自動注入罷了。@Resource有兩個屬性是比較重要的,分是name和type,Spring將@Resource注解的name屬性解析為bean的名字,而type屬性則解析為bean的類型。所以如果使用name屬性,則使用byName的自動注入策略,而使用type屬性時則使用byType自動注入策略。如果既不指定name也不指定type屬性,這時將通過反射機制使用byName自動注入策略。
  @Resource裝配順序
  1. 如果同時指定了name和type,則從Spring上下文中找到唯一匹配的bean進行裝配,找不到則拋出異常
  2. 如果指定了name,則從上下文中查找名稱(id)匹配的bean進行裝配,找不到則拋出異常
  3. 如果指定了type,則從上下文中找到類型匹配的唯一bean進行裝配,找不到或者找到多個,都會拋出異常
  4. 如果既沒有指定name,又沒有指定type,則自動按照byName方式進行裝配;如果沒有匹配,則回退為一個原始類型進行匹配,如果匹配則自動裝配;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