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查看IO


在命令行直接 cp 一個比較大的文件時,由於沒有提示信息,總感覺很不放心,可以通過查看IO的方式確認cp操作的進展程度.

查看IO可以使用iostat命令,但是前提是要安裝sysstat

sudo apt-get install sysstat

然后直接在終端輸入

iostat

即可看到IO的情況

說明:

cpu屬性值說明:

%user:CPU處在用戶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nice:CPU處在帶NICE值的用戶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system:CPU處在系統模式下的時間百分比。

%iowait:CPU等待輸入輸出完成時間的百分比。

%steal:管理程序維護另一個虛擬處理器時,虛擬CPU的無意識等待時間百分比。

%idle:CPU空閑時間百分比。

 

備注:如果%iowait的值過高,表示硬盤存在I/O瓶頸,%idle值高,表示CPU較空閑,如果%idle值高但系統響應慢時,有可能是CPU等待分配內存,此時應加大內存容量。%idle值如果持續低於10,那么系統的CPU處理能力相對較低,表明系統中最需要解決的資源是CPU。

 

disk屬性值說明:

r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讀操作數目。即 rmerge/s

wrqm/s:  每秒進行 merge 的寫操作數目。即 wmerge/s

r/s:  每秒完成的讀 I/O 設備次數。即 rio/s

w/s:  每秒完成的寫 I/O 設備次數。即 wio/s

rsec/s:  每秒讀扇區數。即 rsect/s

wsec/s:  每秒寫扇區數。即 wsect/s

rkB/s:  每秒讀K字節數。是 rsect/s 的一半,因為每扇區大小為512字節。

wkB/s:  每秒寫K字節數。是 wsect/s 的一半。

avgrq-sz: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數據大小 (扇區)。

avgqu-sz:  平均I/O隊列長度。

await: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等待時間 (毫秒)。

svctm: 平均每次設備I/O操作的服務時間 (毫秒)。

%util:  一秒中有百分之多少的時間用於 I/O 操作,即被io消耗的cpu百分比

備注:如果 %util 接近 100%,說明產生的I/O請求太多,I/O系統已經滿負荷,該磁盤可能存在瓶頸。如果 svctm 比較接近 await,說明 I/O 幾乎沒有等待時間;如果 await 遠大於 svctm,說明I/O 隊列太長,io響應太慢,則需要進行必要優化。如果avgqu-sz比較大,也表示有當量io在等待。

--------------------------------------------------------------------------華麗分割線---------------------------------------------------------------------------------------------------- 

iostat功能很強大,我這里只是用到了其中的一丁點,它可以方便查看設備的活動情況, 負載信息。下邊做一些簡單說明,詳細信息可參考:http://www.cnblogs.com/peida/archive/2012/12/28/2837345.html

1.命令格式:

iostat[參數][時間][次數]

2.命令功能:

  通過iostat方便查看CPU、網卡、tty設備、磁盤、CD-ROM 等等設備的活動情況, 負載信息。

3.命令參數:

-C 顯示CPU使用情況

-d 顯示磁盤使用情況

-k 以 KB 為單位顯示

-m 以 M 為單位顯示

-N 顯示磁盤陣列(LVM) 信息

-n 顯示NFS 使用情況

-p[磁盤] 顯示磁盤和分區的情況

-t 顯示終端和CPU的信息

-x 顯示詳細信息

-V 顯示版本信息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