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日記


昨天晚上吃完飯比較困,本來答應孩子一塊玩汽車的,結果躺在床上不願動彈。可能孩子覺得沒人理他,就將樂高積木倒數來,尿尿到盒子里面。

本來老婆還是比較有耐心的,很少打孩子。但類似的事情近期發生了好幾起,所以這次她嚴厲的訓了一頓孩子,包括強迫孩子回答有沒有錯,下次該怎么做等問題,並狠狠地揍了孩子幾下。孩子上幼兒園后心里強悍了很多,竟然沒有哭,只在媽媽打得最用力的一次抱着媽媽難過了一下,接下來繼續笑,繼續不聽話,繼續搗亂。

晚上睡到后半夜突然醒了,反思了一下這件事。

孩子犯錯,屢教不改,體罰反應了家長的態度:這件事是錯的,你如果再做,就等着接受懲罰吧。一定程度上會有威懾作用,但也不一定會完全有效果。

如果你不希望讓孩子做某事,就不要讓他在這件事上獲利。孩子做這件事的目的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當他看到家長氣急敗壞的樣子,不斷的嘮叨,甚至事后向其他人宣揚孩子又做了什么事情。孩子會覺得他受到了極大的關注,這個游戲很好玩,哪怕有一些懲罰,下次還可能會繼續嘗試。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沒有任何表情的強迫他收拾自己的爛攤子,至少要和我一塊收拾,孩子有一些潔癖,肯定是不從,最后可能會大哭一場。我沒有氣急敗壞,很少說話,他沒有得到他想要的,而結果又很嚴重。所以孩子很少和我玩這種游戲,在我這里比較聽話,而我比較冷漠,所以雖然我平時也討好他,當他的沙袋,但我依然是“壞爸爸”。

分析孩子做事情的動機,他其實就是想獲得大家的關注,他不想自己玩。所以,在根本上還是要多陪孩子,就算有事情不能陪,也要和他說清楚,讓他知道有些時候爸爸媽媽需要忙自己的事情。

 

總結一下,如果你不希望讓孩子做某事,就不要讓他在這件事上獲利。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事,除了要語言引導之外,最好的方式是和他一起做。

分析孩子做事情的動機,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對不合理的要求,要和他說清楚,形成良好的約定和習慣。

正向管教,多因勢利導,多宣揚強調正面的事情,負面的事情冷處理,時候不在孩子面前宣揚。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