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tty工具常見設置


Putty 工具主要是用於在 windows 環境下連接 linux 服務器的一個命令行工具,可以在此客戶端中進行編譯、svn代碼修改 更新 提交等動作。LD主要是用它來干這個的。

工作環境的改變:

BEFORE:

    為毛不把代碼下到本地來編譯呢?早些年做功能機的時候確實是這樣的。下載一份代碼到本地,一兩個小時過去了,再編譯一遍,又一兩小時過去了。如果不出錯還好,一旦中間因為別人或者自己的修改導致編譯出錯,那么又需要重新編譯,又需要一兩個小時。所以大部分時間都耗在編譯上,而正常工作基本上都要靠加班來完成。

另外,在機器編譯的時候很卡,幾乎很難同時在機器上干其它事情。壞處三:由於機器磁盤空間有限(當時是160G),而工程代碼量巨大,每check 下來幾個工程磁盤就容易滿了。這里又不得不刪除掉其它老的工程代碼。那叫一個痛苦啊!

NOW:

    現在LD的工作環境是這樣配置的,當然一台電腦是必不可少的。那我們的代碼是否就是在本地保存和管理呢,實際上不是的。LD所在的公司有一個服務器機房,每四個同事共用一台服務器,所有的代碼都是放在服務器上。服務器安裝的是 Ubuntu 版的 linux 系統,方便編譯 Android 嘛,這個是必須的。

早年的服務器配置基本上還算是主流的:

DELL服務器 PowerEdge R515
CPU:兩顆AMD4238  3.3GHz  6C 12線程 
內存:32G 
硬盤:2塊2TB SAS 7200轉    

這么一台服務器大概值1.5w。

    這樣配置下來相當於每人擁有兩台機器在用,一台用於編譯(服務器,linux系統),另外一台用於編輯代碼(本地PC,windows系統)。而代碼都是存放於服務器上的,每個人能從服務器上分配到500G空間用於存放代碼。這500G空間可以通過“映射網絡驅動器”的方式鏈接到本地PC,作為本地PC的一個網絡磁盤使用,由於是內部局域網絡(帶寬很大),實時編輯都是很快的。這樣下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現在的工作環境就需要用到這么一工具了,能在本地PC上連接到 linux 服務器上進行編譯等日常工作。之前有一段時間是通過在本地PC上運行 mstsc 工具(該工具需要安裝到服務器端的 linux 系統下面),通過遠程桌面的形式連接到服務器,在遠程桌面中來完成編譯,服務器管理等工作。  

    其實上面這種情況也基本上能滿足日常工作需要的。但是使用過 PUTTY 之后,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PUTTY實在是太棒了!

    Putty是一個免費小巧的Win32平台下的telnet,rlogin和ssh客戶端。 它的主程序不到1M, 是完全免費的telnet和ssh客戶端工具。putty 不需要安裝,下載下來解壓后創建一個桌面快捷方式即可。

用Putty 已經很長時間了,但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有時候是懶得去弄,反正也不怎么礙事,今天小研究了下,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心里也舒服了。

Putty官網的下載地址:

http://www.chiark.greenend.org.uk/~sgtatham/putty/download.html

主界面:

我們要連接Linux/unix 系統時,只需寫上IP地址即可。 當然如果保存下來,下次使用時直接選中在Load 一下就可以了。 還是比較方便。

但是Putty 的一些默認配置並不是十分的合理:

圖片中標注出來是我修改后的參數。 Lines of scrollback 這個默認只有200,也就是說只能往上翻200行,這個基本不能滿足修改。 我加了2個零。 現在查看就方便很多。 還有就是窗口的大小。 默認的也不是很理想。 在查某些SQL的時候,一行被斷成2行,查看也不是很方便。 我把它設大點。 所以一行就可以顯示完,方便查看。

還有就是顏色,我喜歡黑色和綠色的搭配,看這比較舒服:

這是修改之后登陸的效果。

但是現在沒有保存,這次使用是正常的,下次打開的時候,又返回默認設置了。 之前一直沒搞清楚這點。所以湊合用了很長時間。 保存的步驟如下:

1. 修改配置

2. 點session 返回主界面

3. 選中要保存的session。 這里是10.85.10.1

4. 點save。

5. Ok ,下次在登陸10.85.10.1時,就是自己喜歡的配置了。 當然如果修改Default Settings, 以后新建的session都是修改之后的session了。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