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簡單的"RPC框架"代碼分析


0,服務接口定義---Echo.java

/*
 * 定義了服務器提供的服務類型
 */
public interface Echo {
    public String echo(String string);
}

 

一,客戶端代碼分析--實現類:MainClient.java

客戶端實現包括:獲得一個代理對象,並使用該代理對象調用服務器的服務。獲取代理對象時,需要指定被代理的類(相當於服務器端提供的服務名),Server IP,Port,這樣客戶端就能找到服務端的服務了。

延伸:分布式環境下,Client如何打到Server的服務?---因為,在服務器中運行的某些服務不像標准服務有着固定的端口,如HTTP的80端口。

一種解決方法是:在運行服務的每台機器上都運行一個特殊的守護進程,該守護進程負責跟蹤位於該機器中每一項服務所使用的端口;此外,守護進程還監聽一個特定的已經端口,Client通過這個端口與守護進程聯系,請求得到指定服務的端口。

復雜的RPC實現框架中,比如可以把服務注冊到ZooKeeper中,Client也從ZooKeeper中查詢服務。參考:一個更復雜的RPC框架實現

Echo echo = RPC.getProxy(Echo.class, "127.0.0.1", 20382);
System.out.println(echo.echo("hello,hello"));//使用代理對象調用服務器的服務.並將結果輸出

 

二,服務器端分析--實現類:MainServer.java

服務器實現包括:創建一個服務器對象,將它能提供的服務注冊,並啟動進程監聽客戶端的連接

        Server server = new RPC.RPCServer();

        /*
         * server 啟動后,需要注冊server端能夠提供的服務,這樣client使用 服務的名字、
         * 服務器的IP、以及服務所運行的端口 來調用 server 的服務
         */
        server.register(Echo.class, RemoteEcho.class);//注冊服務的名字
        server.register(AnOtherEchoService.class, AnOtherEchoServiceImpl.class);
        
        server.start();//啟動server

 

三,服務器監聽Client連接分析----實現類:Listener.java

當server.start()后,它要創建一個Listener對象,這是一個線程類,該線程用來監聽Client連接。

public void start() {
            System.out.println("啟動服務器");
            
            /*
             * server 啟動時,需要Listener監聽是否有client的請求連接
             * listener 是一個線程,由它來監聽連接
             */
            listener = new Listener(this);
            this.isRuning = true;
            listener.start();//listener 是一個線程類,start()后會執行線程的run方法
        }

 

其實,監聽連接就是JAVA ServerSocket類和Socket類提供的相關功能而已。

/*
 * accept()是一個阻塞方法,server_socket 一直等待client 是否有連接到來
 */
 Socket client = server_socket.accept();//建立一條TCP連接

 

四,動態代理對象 生成---RPC.java

客戶端只需要編寫生成代理對象,用代理對象去調用遠程服務的代碼即可。但是,底層的功能如:建立連接,序列化(本例中也沒有考慮),跨語言調用(未考慮)...是由RPC框架完成的。

當MainClient 語句:RPC.getProxy(Echo.class, "127.0.0.1", 20382);執行時,會由

/*
         * @param Class[]{} 該參數聲明了動態生成的代理對象實現了的接口,即 clazz 所代表的接口類型 .
         * 這表明了生成的代理對象它是一個它所實現了的接口類型的對象
         * 從而就可以用它來調用它所實現的接口中定義的方法
         * 
         * @param handler 生成代理實例對象時需要傳遞一個handler參數
         * 這樣當該 代理實例對象調用接口中定義的方法時,將會委托給InvocationHandler 接口中聲明的invoke方法
         * 此時,InvocationHandler 的invoke 方法將會被自動調用
         */
        T t = (T) Proxy.newProxyInstance(RPC.class.getClassLoader(), new Class[] {clazz}, handler);
        return t;

返回該代理對象,然后就會委托第三個參數 handler 自動執行 invoke(),invoke將客戶端調用的所有相關信息封裝到Invocation 對象中(后面分析)。然后執行第16行代碼發起連接。

 1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proxy, Method method, 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
 2                 Invocation invo = new Invocation();
 3                 invo.setInterfaces(clazz);
 4                 
 5                 //利用反射機制將java.lang.reflect.Method 所代表的方法名,參數 封裝到 Invocation invo對象中
 6                 invo.setMethod(new org.jy.rpc.protocal.Method(method.getName(),method.getParameterTypes()));
 7                 invo.setParams(args);
 8                 
 9                 /*
10                  * 當把需要調用的遠程server端的方法名和參數封裝到invo之后,Client 對象 就可以把 invo 作為參數 傳遞給服務器了.
11                  * 為什么需要這樣做呢?InvocationHandler 的invoke方法是自動執行的,在該方法里面,它根據生成的代理對象 proxy (第一個參數)
12                  * 所實現的接口(由 Proxy.newProxyInstance()的第二個參數指定) 就可以知道這個接口中定義了哪些方法
13                  * InvocationHandler 的 invoke 方法的第二個參數Method method 就可以解析出接口中的方法名和參數了
14                  * 把它們封裝進Invocation invo對象中,再將 invo 作為 client.invoke(invo)的參數 發送到服務器方
15                  */
16                 client.invoke(invo);//invoke 先調用init發起一個Socket連接,再將invo 發送至輸出流中
17                 return invo.getResult();
18             }

 

五,“客戶端存根”--Client.java

最重要的是它的 invoke方法(注意與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區分)。它負責建立連接,打開輸入、輸出流,向服務器發送字節數據。

1     public void invoke(Invocation invo)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2         init();
3         System.out.println("寫入數據");
4         oos.writeObject(invo);//將Client 需要調用的Server的 接口、方法、參數 封裝起來 發給服務器
5         oos.flush();
6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用來接收從 server 返回 回來的執行結果 的輸入流
7         Invocation result = (Invocation) ois.readObject();
8         invo.setResult(result.getResult());//將結果 保存到 Invocation result對象中
9     }

 

六,“服務器存根“---實現類:RPCServer.java

上面提到,服務器通過Listener監聽客戶端連接,當建立客戶端連接后,Socket client = server_socket.accept(); 不再阻塞,服務器調用它的call()方法完成客戶端請求的功能。也即,客戶端請求的結果實際上是在服務器執行生成的。返回的結果是在Client.java 的 invoke() 方法里被讀取出來 。call()再一次用到了JAVA反射(第11行) 參考:JAVA動態代理

 1 public void call(Invocation invo) {
 2             System.out.println(invo.getClass().getName());
 3             Object obj = serviceEngine.get(invo.getInterfaces().getName());
 4             if(obj!=null) {
 5                 try {
 6                     Method m = obj.getClass().getMethod(invo.getMethod().getMethodName(), invo.getMethod().getParams());
 7                     /*
 8                      * 利用JAVA反射機制來執行java.lang.reflect.Method 所代表的方法
 9                      * @param result : 執行實際方法后 得到的 服務的執行結果
10                      */
11                     Object result = m.invoke(obj, invo.getParams());
12                     invo.setResult(result);//將服務的執行結果封裝到invo對象中。在后面的代碼中,將該對象寫入到輸出流中
13                 } catch (Throwable th) {
14                     th.printStackTrace();
15                 }
16             } else {
17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has no these class");
18             }
19         }

 

七,”RPC 編碼、解碼,協議的定義“---Invocation.java   Method.java

其實,這里並不是那種實用的開源RPC框架如Thrift中所指的編碼、IDL……上面兩個類只是RPC實現過程中輔助完成Java動態代理的實現,說白了就是封裝客戶端需要調用的方法,然后指定生成的代理對象需要實現的接口(服務).

 

八,總結:

先運行MainServer.java啟動服務器,然后,再運行MainClient.java 啟動一個客戶端連接服務器就可以看到執行結果。

當需要添加新的服務時:按以下步驟即可:①定義服務接口及其實現類,如:AnOtherEchoService.java  ②:在MainServer.java中注冊新添加的服務。

③:在MainClient.java中編寫獲得新服務的代理對象的代碼,並用該代理對象調用新服務接口中聲明的方法。

這樣,在客戶端就能夠遠程地調用服務器上的一個新服務了。

 

整個源碼下載

參考文章:自定義的RPC的Java實現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