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機記錄這步比較簡單,輸入“www”表示比較常規的域名例如www.abc.com,“@”表示abc.com,“ * ”表示泛解析,匹配所有*.abc.com的域名。
2、記錄類型這步,一般常用A記錄,后面的記錄值輸入IP;當您擁有多個域名需要指向同一服務器IP,此時您就可以將一個域名做A記錄指向服務器IP,然后將其他的域名做別名(即CNAME)到A記錄的域名上;那么當您的服務器IP地址變更時,您就可以不必對一個一個域名做更改指向了,只需要更改A記錄的那個域名到服務器新IP上,其他做別名(即CNAME)的那些域名的指向將自動更改到新的IP地址上。
3、線路類型這步,常規雙線都同時添加“默認”和“聯通”。
4、記錄值這步填寫的內容根據前面“記錄類型”而定,A記錄則填IP,CNAME記錄則填域名。
TTL值全稱是“生存時間(Time To Live)”,簡單的說它表示DNS記錄在DNS服務器上緩存時間。要理解TTL值,請先看下面的一個例子:
假設,有這樣一個域名myhost.abc.com(其實,這就是一條DNS記錄,通常表示在abc.com域中有一台名為myhost的主機)對應IP地址為1.1.1.1,它的TTL為10分鍾。這個域名或稱這條記錄存儲在一台名為dns.abc.com的DNS服務器上。
如今有一個用戶在瀏覽器中鍵入以下地址(又稱URL):http://myhost.abc.com 這時會發生什么呢?
該訪問者指定的DNS服務器(或是他的ISP,互聯網服務商,動態分配給他的)8.8.8.8就會試圖為他解析myhost.abc.com,當然8.8.8.8這台DNS服務器由於沒有包含myhost.abc.com這條信息,因此無法立即解析,但是通過全球DNS的遞歸查詢后,最終定位到dns.abc.com這台DNS服務器,dns.abc.com這台DNS服務器將myhost.abc.com對應的IP地址1.1.1.1告訴8.8.8.8這台DNS服務器,然后再由8.8.8.8告訴用戶結果。8.8.8.8為了以后加快對myhost.abc.com這條記錄的解析,就將剛才的1.1.1.1結果保留一段時間,這就是TTL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如果用戶又有對myhost.abc.com這條記錄的解析請求,它就直接告訴用戶1.1.1.1,當TTL到期則又會重復上面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