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xrdp方式
vnc方式
xrdp方式
----------------------------------------------------------------------------------------------------------------------------------------------------------
如果是redhat系發行版,可以到 http://xrdp.sourceforge.net下載安裝包
xrdp依賴於pam和openssl-del,編譯前需要先安裝pam-devel和openssl-devel這兩個包(不同發行版的包名稱有一點不同)
如果是redhat系,設置好源直接yum install pam-devel openssl-devel
進入解壓出來的目錄用root帳號執行make ,然后執行make install
xrdp-control.sh start
可以把此腳本添加到/etc/rc.d/init.d/中,讓它開機自動運行。
module 選擇為:sesman-Xvnc
bitmap_cache=yes 位圖緩存
bitmap_compression=yes 位圖壓縮
port=3389 監聽端口
crypt_level=low 加密程度(low為40位,high為128位,medium為雙40位)
channel_code=1 不知道是什么
[Globals]
ListenAddress=127.0.0.1 監聽ip地址(默認即可)
ListenPort=3350 監聽端口(默認即可)
EnableUserWindowManager=1 1為開啟,可讓用戶自定義自己的啟動腳本
UserWindowManager=startwm.sh
DefaultWindowManager=startwm.sh
AllowRootLogin=1 允許root登陸
MaxLoginRetry=4 最大重試次數
TerminalServerUsers=tsusers 允許連接的用戶組(如果不存在則默認全部用戶允許連接)
TerminalServerAdmins=tsadmins 允許連接的超級用戶(如果不存在則默認全部用戶允許連接)
MaxSessions=10 最大會話數
KillDisconnected=0 是否立即關閉斷開的連接(如果為1,則斷開連接后會自動注銷)
IdleTimeLimit=0 空閑會話時間限制(0為沒有限制)
DisconnectedTimeLimit=0 斷開連接的存活時間(0為沒有限制)
LogFile=./sesman.log 登陸日志文件
LogLevel=DEBUG 登陸日志記錄等級(級別分別為,core,error,warn,info,debug)
EnableSyslog=0 是否開啟日志
SyslogLevel=DEBUG 系統日志記錄等級
裝好后,我們就可以直接從win系統下利用mstsc直接進行登陸,相當方便,如果是linux,可以用rdesktop。
----------------------------------------------------------------------------------------------------------------------------------------------------------
本人使用的另一種安裝方法
安裝linux epel repo,在線安裝,然后使用service xrdp start即可。
如何在CentOS 5/6上安裝EPEL源,參考http://linux.cn/thread/12004/1/1/
----------------------------------------------------------------------------------------------------------------------------------------------------------
EPEL 是什么?
EPEL (Extra Packages for Enterprise Linux,企業版Linux的額外軟件包) 是Fedora小組維護的一個軟件倉庫項目,為RHEL/CentOS提供他們默認不提供的軟件包。這個源兼容RHEL及像CentOS和 Scientific Linux這樣的衍生版本。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通過yum命令從EPEL源上獲取上萬個在CentOS自帶源上沒有的軟件。EPEL提供的軟件包大多基於其對應的Fedora軟件包,不會與企業版Linux發行版本的軟件發生沖突或替換其文件。
更多關於EPEL 項目的細節可以到以下網站獲取:https://fedoraproject.org/wiki/EPEL
在文本中,我將展示在CentOS下如何安裝EPEL源
提示 - RHEL/CentOS系統有許多第三方源,比較流行的比如RpmForge,RpmFusion,EPEL,Remi等等。
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系統添加了多個第三方源,可能會因此產生沖突——一個軟件包可以從多個源獲取,一些源會替換系統的基礎軟件包,從而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錯誤。已知的就有Rpmforge與EPEL會產生沖突。
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建議,調整源的優先權或者有選擇性的安裝源,但是這需要復雜的操作,如果你不確定如何操作,我們推薦你只安裝一個第三方源。
在CentOS 上安裝EPEL
要想安裝EPEL,我們先要下載EPEL的rpm安裝包。
CentOS/RHEL下的6.x和5.x版本下載頁面如下
http://download.fedoraproject.org/pub/epel/6/i386/repoview/epel-release.html http://download.fedoraproject.org/pub/epel/5/i386/repoview/epel-release.html
以上網址可能會被重定向到特定的鏡像站而加快下載速度。這個頁面包含可以直接獲取到rpm包的下載鏈接。直接的下載鏈接如下:
http://download.fedoraproject.org/pub/epel/6/i386/epel-release-6-8.noarch.rpm http://download.fedoraproject.org/pub/epel/5/i386/epel-release-5-4.noarch.rpm
根據你的CentOS 版本來選擇正確的下載地址。
請注意EPEL 的安裝包是獨立編譯的,所以它可以安裝在32位和64位系統中。
1. 確認你的CentOS 的版本
首先通過以下命令確認你的CentOS 版本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release 6.4 (Final)
2. 下載EPEL 的rpm 安裝包
現在從上面的地址下載CentOS 版本所對應的EPEL 的版本
$ wget http://download.fedoraproject.org/pub/epel/6/i386/epel-release-6-8.noarch.rpm
3. 安裝EPEL
通過以下命令安裝EPEL 軟件包
$ sudo rpm -ivh epel-release-6-8.noarch.rpm
或
$ sudo rpm -ivh epel-release*
5. 檢查EPEL 源
安裝好EPEL 源后,用yum 命令來檢查是否添加到源列表
# yum repolist Loaded plugins: fastestmirror Loading mirror speeds from cached hostfile * base: mirrors.vonline.vn * epel: buaya.klas.or.id * extras: centos-hn.viettelidc.com.vn * updates: mirrors.fibo.vn repo id repo name status base CentOS-6 - Base 6,381 epel Extra Packages for Enterprise Linux 6 - x86_64 10,023 extras CentOS-6 - Extras 13 nginx nginx repo 47 updates CentOS-6 - Updates 1,555 repolist: 18,019
EPEL已經在repo 后列出,並且顯示提供了上萬個軟件包,所以EPEL 已經安裝到你的CentOS了。
EPEL源的配置安裝到了 /etc/yum.repos.d/epel.repo 文件。
現在來試一下從EPEL 獲取軟件包
$ sudo yum install htop
via: http://www.binarytides.com/setup-epel-repository-centos/
----------------------------------------------------------------------------------------------------------------------------------------------------------
VNC方式
----------------------------------------------------------------------------------------------------------------------------------------------------------
轉載於:用windows遠程連接linux桌面(使用tightvnc或者tigervnc)
一、安裝tightvnc:
tightvnc的安裝在安裝包中有詳細的說明(README文件)
首先你要確保linux已經安裝jpeg和zlib庫,
2、編譯
yum install tigervnc-server 這是服務端軟件
yum install tigervnc 這是客戶端軟件,安裝完后,程序在“應用程序”->“Internet”->“TigerVNC Viewer”
三、設置vnc服務端:
1、修改配置文件:vim /etc/sysconfig/vncservers
VNCSERVERS="1:root "
VNCSERVERARGS[1]="-geometry 800x600 -nolisten tcp -localhost"
注意:vnc默認的端口是從5900開始,所以如果以root用戶登錄的話,端口號就是5901了
2、設置vnc連接密碼:
必須先切換到某一用戶環境下,才能使用vncpasswd命令來設置該用戶的vnc連接密碼。
四、啟動vnc服務:
1、/etc/init.d/vncserver start (stop reload restart等)
2、service vncserver start (stop restart等)
3、設置開機自動啟動:chkconfig vncserver on
(檢查開機自動啟動設置:chkconfig --list vncserver)
五、連接vnc遠程桌面:
在windows系統中,可使用“TigerVNC Viewer”客戶端或者UltraVNC Viewer 客戶端來連接遠程桌面,兩者的windows上的安裝方法就不需要再介紹了吧,大家下載到安裝文件后都會做的,你懂的!
點擊“TigerVNC Viewer”客戶端軟件后,在"VNC Server:"欄輸入需要連接的遠程計算機的IP地址及相應的接口號,然后單擊“OK”即可。
注意:以root用戶為例一定要
修改/root/.vnc/xstartup文件,把最后一行 twm& 修改成"startkde &" 或者"gnome-session &"
不然的話連接linux時只出現了一個終端編輯器窗口。
下面即為最終的遠程連接桌面:用tightvnc viewer:
用UltraVNC viewer 連接的界面如下:
終於搞定!
-------------------------------------------------------------------------------------------------------------------------------------------------------------------------------------------------------------------
下面的暫時沒看,不知道干嘛的,好像高大上。
-------------------------------------------------------------------------------------------------------------------------------------------------------
VNC遠程登錄樹莓派的圖形界面
安裝VNC需要使用命令行。如果需要遠程操作安裝VNC,就必須通過SSH登錄到命令行界面。
安裝
樹莓派命令行:
sudo
apt-get
install
tightvncserver
安裝好之后請一定先使用此命令設置一個VNC密碼:
vncpasswd
(先輸入操作密碼兩次,然后會詢問是否設置一個查看(view-only)密碼,按自己喜歡,一般沒必要。)
開機自動啟動
設置開機啟動,需要在/etc/init.d/中創建一個文件。例如tightvncserver:
(注:啟動腳本的名稱,有和程序名一致的習慣)
sudo
nano
/etc/init
.d
/tightvncserver
內容如下:(putty窗口中按右鍵=粘貼)

1 #!/bin/sh 2 3 ### BEGIN INIT INFO 4 # Provides: tightvncserver 5 # Required-Start: $local_fs 6 # Required-Stop: $local_fs 7 # Default-Start: 2 3 4 5 8 # Default-Stop: 0 1 6 9 # Short-Description: Start/stop tightvncserver 10 ### END INIT INFO 11 12 # More details see: 13 # http://www.penguintutor.com/linux/tightvnc 14 15 ### Customize this entry 16 # Set the USER variable to the name of the user to start tightvncserver under 17 export USER='pi' 18 ### End customization required 19 20 eval cd ~$USER 21 22 case "$1" in 23 start) 24 # 啟動命令行。此處自定義分辨率、控制台號碼或其它參數。 25 su $USER -c '/usr/bin/tightvncserver -depth 16 -geometry 800x600 :1' 26 echo "Starting TightVNC server for $USER " 27 ;; 28 stop) 29 # 終止命令行。此處控制台號碼與啟動一致。 30 su $USER -c '/usr/bin/tightvncserver -kill :1' 31 echo "Tightvncserver stopped" 32 ;; 33 *) 34 echo "Usage: /etc/init.d/tightvncserver {start|stop}" 35 exit 1 36 ;; 37 esac 38 exit 0
注:少數玩家默認用戶不是pi的請自行更改USER變量
按Ctrl+X,回答Y(存盤)退出nano編輯器。
然后給tightvncserver文件加執行權限,並更新開機啟動列表。
sudo
chmod
755
/etc/init
.d
/tightvncserver
sudo
update-rc.d tightvncserver defaults
電腦登錄VNC
下載Windows客戶端RealVNC Viewer。
登錄地址輸入“IP地址:控制台號碼”,0號控制台可不加號碼。
也可使用Android版VNC客戶端,下載地址:http://android.d.cn/software/19334.html
附:手工啟動與參數(以下用處不大,沒興趣請略過)
使用此命令手工啟動VNC服務器程序:
tightvncserver -geometry 800x600 :1
如果首次啟動,並且未曾使用vncpasswd命令設置密碼,程序會要求設置一個。
開機啟動很方便。如果沒理由,真的不推薦手工啟動。
命令行參數說明:
一、:1,指定控制台的號碼。
啟動多個控制台,可以提供互不影響的多個桌面環境。(大多數人不用多用戶操作所以沒意義)
可以不加此參數,tightvncserver會自動尋找從1開始的下一個空閑控制台。
加上此參數,會強制使用指定的控制台,如果此控制台已經啟動則報錯。加此參數可有效防止無意多次啟動程序(會啟動多個控制台)白白浪費系統資源。
特殊的0號控制台
0號控制台就是連接真實顯示器真正輸出圖像的那個桌面。
對於VNC客戶端,不輸入端口號登錄,默認就登錄到0號控制台,方便。
但是因為0號是真正的桌面,所以和開機啟動桌面環境,或者自己用startx命令,都存在啰嗦的沖突。
到頭來是個麻煩。因此自動啟動的配置教程中,一律使用1號控制台。
二、-geometry 800×600,分辨率。可以不加。
終止VNC控制台:
tightvncserver -kill :1
查看正在運行的控制台列表:
ps
ax |
grep
Xtightvnc |
grep
-
v
gr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