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ack47
轉載請保留作者和原文出處
老爸已經年過60,典型的西部農村老人,小學都沒有讀過,所以不識字。他前后用過很多手機,都是我們給他買的山寨的翻蓋手機。他很喜歡這種翻蓋就能接聽電話的手機,因為操作簡單。他喜歡給動物和風景拍照,但是我們給他的手機都是山寨的翻蓋非智能手機,像素都很低,所以拍出來的圖片都很粗糙,人臉都看不清楚。都好幾年了,一直想給他換個拍照功能好些的手機,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今年端午回家前,再次萌生了想給老爸換手機的想法,經過一番折騰,終於讓老爸用上了智能手機,學會了發微信。在這里把整個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夠幫助到一些人。
想給老爸買手機,首先想到的是小米,因為記得看到過小米手機有老人模式。於是上網看了看相關的資料,感覺這種界面還不錯,正好jd 6*18有優惠,就購入了黑色的紅米2A移動版+黑色的皮套。拿到機器后,首先開啟了極簡模式:設置
->極簡模式
。極簡模式下桌面如下圖所示,桌面上只留了電話,圖庫,照片等少量的應用,這些應用使用的都是大圖標。在幾乎所有的街面上,菜單鍵都不會有反應。也就是基本上沒有什么可設置的選項。
比較贊的是極簡模式下的“安心鎖”功能和“流量鎖”功能。“流量鎖”,可以鎖住流量,不允許開啟數據流量。“安心鎖”是用來鎖住所有的設置。這兩個功能確實是對老人來說很實用的,很多老人都害怕用了智能手機,會偷偷消耗流量,而且一旦兒女不在身邊,如果老人誤操作更改了設置,很難再改回來。
調整到極簡模式后,又向手機里拷貝了一些前年帶爸媽去旅游時拍的照片,准備以此來吸引爸爸使用這個手機。不過回家之前也做好了如果爸爸不喜歡這個手機,就自己用的准備,我還在用 Samsung Galaxy 2。
在給老爸使用之前,有如下的擔心:
- 觸摸這個操作會給老人帶來很大的障礙。之前我媽就說她用過一段時間的觸摸屏手機,用不習慣:來電話時,需要滑動接聽,滑了之后沒反應,接不到電話
- 老爸喜歡翻蓋手機,用慣了翻蓋手機,不一定能適應觸摸屏手機
對於第一點,我覺得雖然操作可能會帶來很大的障礙,但是依靠不斷的點擊,反饋,是能夠訓練出來的。同時觸摸的操作,對老人來說,也有利好的一面:觸摸屏的點擊操作要比鍵盤按鍵控制的操作的要好,尤其是對於我爸爸這樣不識字的人來說。因為所見即所得,想要哪個功能,直接點過去就行了,不需要依賴方向鍵和確認鍵。這樣就縮短了操作的路徑長度,而且智能手機的圖標普遍都比較形象,很容易依靠圖片來記住桌面圖標提供的功能,不依賴於文字菜單。
第二點,其實主要體現在翻蓋手機接聽電話的便捷性:來電后,翻開手機,就能接聽電話。我想加一個皮套,然后看看是否有軟件能夠提供來電后,翻開皮套接聽電話的功能。可惜沒有在網上搜到這樣的軟件(應該是可以實現的吧?)。不過事后發現,老爸熟悉了觸摸屏后,來電接聽也就不是什么問題了。
拿回家給爸爸用時,發現紅米手機里面放的是小卡,而我爸爸的是大卡,2天后才給他辦好了4G的小卡。在沒插SIM卡的兩天里,先教他學會了看圖片和拍照片。
老爸在看照片的過程中,逐漸理解了觸屏的一個手指頭點擊、兩個手指頭滑動和兩個手指頭縮放的玩法。知道如何在桌面上找到“圖庫”圖標,然后單擊點進去,通過兩個手指頭的平行滑動來進行圖片列表的翻頁,通過點擊某個圖片的小圖標來查看這個圖片的完整圖像,通過兩個手指平行滑動來跳到下一個圖片,兩個手指分開和合並來進行圖片的放大和縮小。老爸在瀏覽照片的過程中,不斷向媽媽炫耀戰果:“看,這里風景好看啊。看這里,還能放大”,“你看,你長得心疼不”。爸爸很快就學會了看照片和拍照功能。后來去青海湖玩,他也拍了好些照片,不過此時用的還不夠順溜,拍照的時候還會不小心拍成自拍照_。后來給他辦了一張4G的小卡,他原來的手機就徹底不能用了,這也算是破釜沉舟了!之后教他接打電話,還好接打電話的界面是按鈕形式,而不是左右滑動的模式。左右滑動對老人來說難度很大,不夠快捷。后來我出去玩,兩天沒回家,老爸就打電話過來了,說這個手機不好用,通訊錄里的人名不能讀出來,導致他找不到別人的電話號碼。紅米的老人模式只支持來電語音播報,不支持在通訊錄里語音播報每條記錄的人名。我上網搜有沒有閱讀通訊錄的軟件時,想到了小道消息的用技術實現無障礙的生活一文中,提到了盲人使用手機時是通過讀屏軟件來獲取屏幕上的信息的。通過Google就搜到了Google Talkback。Talkback是andorid設備上讀取屏幕的軟件,使用語音作為用戶行為的反饋,能夠把警告和通知通過語音通知用戶。立馬在自己的samsung手機上試了一下,確實達到了閱讀出通訊錄的功能。但是talkback模式下,操作變復雜了:用單擊來選中某個按鈕,此時會有女聲讀出這個按鈕的功能,然后雙擊來讓這個按鈕生效。
回到家后,給老爸安裝talkback。村子里沒有4G信號,下東西不方便,於是通過拷貝我的三星手機中下載好的tackback程序的apk到紅米2中來進行安裝。安裝完成后,出現talkback教程時,發現沒有語音。后來找到了解決辦法:在設置
->輔助功能
->文字轉語音輸出
,選擇訊飛語音合成
而不是默認的Pico TTS
。
此時問題又來了,雖然老爹對語音朗讀功能很滿意,但是雙擊的操作對他來說很難啊,點了兩次“撥號”圖標,程序也沒反應。經過仔細觀察,我發現他按的很重,儼然是把觸屏當作按鍵來用,屏幕都被摁響了,而且他的手指不如我的靈活,導致他的雙擊速度提不上來。我就在他膝蓋那里模擬單擊,讓他感受我的速度和力道。他練習了很多次打電話的剛需操作:從主屏幕通過翻頁和單擊來找到“電話本”,然后上下翻頁來找到我的號碼,雙擊查看,然后單擊找到撥打電話按鈕,最后通過雙擊來播出號來。這樣最基本的操作就學會了,一晚上老爸一直在學習這幾個操作。通過老爸不懈的努力,他基本掌握了雙擊操作,不過就是成功率比較低。后來我發現他會使用快速的點擊好幾下(3次到4次)來完成一次雙擊_。雖然期間也老聽見他說,“這種手機是你們用的,我用不來”。他還很憤憤不平,“為啥我之前的手機不能用了?就不能新卡老卡一起用嗎?”,不過明顯看出來他還是滿意這個手機的,來個客人也不忘顯擺一下。
在他學習talkback模式其間我鼓勵他:“你先用兩天,等熟練了給你裝個微信用”。他就跟我媽說,“微信發信息比打電話便宜”。我媽一聽便宜二字,眼睛就發光了,“那裝一個”。我本來以為爸爸不知道微信的。后來給我爸申請了微信,加了我們兄妹幾個人。我用對講機來類比微信,爸爸很快就理解了。微信在talkback下的體驗不太好,不過老爸也基本學會了。
后來在回北京的火車上,晚上9點半,收到了爸爸的微信,爸媽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問我到哪里了,吃飯了沒,讓我覺得心里暖暖的,兒行千里母擔憂啊。
最后,貼一下極簡模式存在的問題:
- 主屏幕上的圖標只能固定在某一頁,不能自由調整到其他頁。我安裝微信后,微信就在最后一頁第四頁,當我在第三頁刪除了某些應用的圖標后,第四頁的圖標不能調整到第三頁。這樣老人找微信不方便,增加了操作的路徑長度。
- 按鍵比較復雜:
調節音量時,有兩種類型的音量,老人區分不出差別來哪個是哪個
屏幕下面的3個按鍵,只有返回鍵是必須的,而且紅色的標示也不明顯。如果能學習iphone,只留一個home鍵就好了。 - 只支持來電語音播報,不支持在通訊錄里語音播報每條記錄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