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CSDN論壇
Request對象:為腳本提供了當客戶端請求一個頁面或者傳遞一個窗體時,客戶端提供的全部信息。這包括能指明瀏覽器和用戶的HTTP變量,在這個域名下存放在瀏覽器中的cookie,任何作為查詢字符串而附於URL后面的字符串或頁面的<FORM>段中的HTML控件的值。也提供使用Secure Socket Layer(SSL)或其他加密通信協議的授權訪問,及有助於對連接進行管理的屬性。
Response對象:用來訪問服務器端所創建的並發回到客戶端的響應信息。為腳本提供HTTP變量,指明服務器和服務器的功能和關於發回瀏覽器的內容的信息,以及任何將為這個域而存放在瀏覽器里新的cookie。它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用來創建輸出,例如無處不在的Response.Write方法。
cookie: Cookies是當你瀏覽某網站時,由Web服務器置於你硬盤上的一個非常小的文本文件,它可以記錄你的用戶ID、密碼、瀏覽過的網頁、停留的時間等信息。 當你再次來到該網站時,網站通過讀取Cookies,得知你的相關信息,就可以做出相應的動作,如在頁面顯示歡迎你的標語,或者讓你不用輸入ID、密碼就直接登錄等等。
講的通俗一點就是:
Request(中文“請求”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客戶端向服務器請求的信息,就是客戶端向服務器請求時,把自己的瀏覽器信息、HTTP變量和保存在客戶端的Cookie告訴服務器,這樣服務器就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判斷是誰請求的,之前有沒有請求過,對應客戶端的Session是什么等等。
Response(中文“反應、響應”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服務器對客戶端請求的響應,就是服務器接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后,成生頁面信息、Cookie(發到客戶端后就保存在客戶端)等發送到客戶端。
Cookie(中文“餅干”,在這里不能這樣理解了):就是保存在客戶端上的一些信息,可以用來驗證用戶信息,提高用戶響應速度等等。為何不把它理解為:我把餅干放在家里,我想吃的時候就拿出來吃。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