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今年的計划,終於在上個星期六(5月23號)考完了系統分析師,從4月下旬開始准備到考試,也不緊不慢的准備了小一個月,盡管只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去吃完飯復習一個來小時,周末花半天左右再看看(因為其余時間要陪媳婦逛街,你懂得)。不得不說,系統分析師的考試相比於去年11月份考的項目管理師,所涉及的知識面更雜,涵蓋了整個IT過程中遇到的項目管理、數據庫、中間件、網絡、操作系統、知識產權、統籌等等各方面,因此,既然廣那就難免做的到精,所以從知識實用的角度,在整個復習過程中學到的知識量對於一個工作了一定年頭的開發工程師或者架構師來說,對其工作上帶來的幫助是有限的。那么,我為什么還要去考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在離考試的前一天我的一個同事看我在埋頭復習追問我的,由於當時備考如火如荼,當時我也只是停頓了一下試圖回答他但是沒有回答上來,因為可能當時我對這個問題也是迷茫。於是,當我從容的寫完下午的論文(提前了3分鍾交卷,大約2300來字)交卷出來走出教室的時候,我把這個問題重新提出來思考:我為什么還要考系統分析師?。。。。確實從實用主義的角度,我已經在去年成功考過了項目管理師並拿到了證書,可以說具備了高級工程師的資質,也可以將證書外掛出去,但是系統分析師即使再來一個,用處似乎也不大了。而且如果將花在准備考試的時間放到其他知識的獲取上,是不是於工作更加有幫助呢?當然這都是從消極的一面來考慮的;積極的一面系統分析師考試涉及的面很廣,因此通過有目的性的准備考試可以進一步擴展知識面,而對於一個架構師來說,寬廣的知識面會對其今后的架構抉擇帶來決定性的幫助,另外,證多不壓身,多一個證書在手里畢竟也算是一種經歷。那么,刨掉這幾個方面,是不是還有讓我選擇考的緣由呢?我粗粗的想了一下,大致還有以下這些吧:
- 這是自我學習的一種表現,無論是學習其他工作上用到的技術還是閱讀床頭讀物,無非是一些思想的交流和共鳴,有句話不是說”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活必須一個在路上“嘛;
- 證不重要,通過准備考試可以再一次系統性的梳理和總結,這對於希望成為一個合格架構師的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既然選擇從事這個行業,該補的東西還是需要補一補,該學的還是需要學一些的;
- 項目管理、系分、架構三項高級軟考,既然項目管理有驚無險的考過了,那么系分就順其自然的考一考,看看兩者之間有啥區別,都說系分更難考一些,那么就實際考一把,萬一過了呢;
- 把考系統分析師作為一項普通的要完成的事情,先明確目標,然后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考試計划,然后根據計划來執行並動態調整,然后去實現這個目標,PDCA嘛。
廣告一下:我准備項目管理師的時候同事給了我有兩個相當給力的材料,還有我自己整理的一份必考筆記, 都是電子版的,可以分享。另外有本張友生的教材和歷年真題,可以轉給有緣人,需要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