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csdn.net/fyinsonw/article/details/4113124
首先聲明這不是愚人節消息,事實上這個消息是昨天就發出來了。Fedora15中將會在根目錄中引入一個新的目錄/run。而且據這位來在redhat的同學稱,Fedora,Debian,Suse以及Ubuntu等發行版的開發人員已經就這件事請談妥了。Fedora和Suse已經添加這個目錄了,Debian和Ubuntu也會馬上跟上。而引入這個目錄的目的是為了使run-time-dir管理更加標准。
/var/run是干什么用的
根據linux的文件系統分層結構標准(FHS)中的定義:
/var/run 目錄中存放的是自系統啟動以來描述系統信息的文件。 比較常見的用途是daemon進程將自己的pid保存到這個目錄。 標准要求這個文件夾中的文件必須是在系統啟動的時候清空,以便建立新的文件。
為了達到這個要求,linux中/var/run使用的是tmpfs文件系統,這是一種存儲在內存中的臨時文件系統,當機器關閉的時候,文件系統自然就被清空了。使用df -Th命令能看到類似的輸出結果:
文件系統 類型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掛載點 none tmpfs 990M 384K 989M 1% /var/run none tmpfs 990M 0 990M 0% /var/lock
當然/var/run除了保存進程的pid之外也有其他的作用,比如utmp文件,就是用來記錄機器的啟動時間以及當前登陸用戶的。
為什么要使用/run代替
這是因為/var/run文件系統並不是在系統一啟動就是就緒的,而在此之前已經啟動的進程就先將自己的運行信息存放在/dev中,/dev同樣是一種tmpfs,而且是在系統一啟動就可用的。但是/dev設計的本意是為了存放設備文件的,而不是為了保存進程運行時信息的,所以為了不引起混淆,/dev中存放進程信息的文件都以”.”開始命名,也就是都是隱藏文件夾。但是即便是這樣,隨着文件夾的數量越來越多,/dev里面也就越來越混亂,終於有人坐不住了,所以引入了替代方案,也就是 /var/run。
使用/var/run有什么好處
主要就是解決了上邊說的管理不一致,最終使各個發行版統一管理。最終將/var/run和/var/lock都歸並到/run中。而且在也不用使用隱藏文件夾這種伎倆了,對管理員來說輕松了不少。同樣/dev中也不會有不相關的內容了。
但是這種根目錄上的改變肯定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Fedora15中只是剛引入/run目錄並將/var/run和/var/run/lock掛載到/run和/run/lock上,到F16的時候,/var/run和/var/run/lock就只是做為符號鏈接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