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的經濟學系列——你不可不知的生存智慧——第一篇:小X是要成為IT精英的男人!


      21世紀,不懂經濟學就是耍流氓!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作為程序員你一定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從經濟學中尋找這問題的答案吧!

一·PPF與機會成本

 1.PPF綜述  

     首先為大家介紹第一個最簡單的經濟模型——PPF——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

     XX程序員是我們的主角(以后簡稱小X) 。小X每天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他的知識技能也是同樣。這些對於小X而言都是稀缺資源。經濟學的第一前提就是資源稀缺性。資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對於人類無限增長的需求而言,在一定時間與空間范圍內資源總是有限的,相對不足的資源與人類絕對增長的需求相比造成了資源的稀缺性。而經濟學研究的正是稀缺資源如何有效配置的問題。假設小X一天工作8個小時,要么選擇寫代碼,要么選擇去搬磚。如果他將全部的資源配置到寫代碼上,那么他一天最多能寫1000行代碼;如果他將全部的資源配置到搬磚上,那么他一天最多能搬3000塊磚。(可見小X還是蠻文武雙全的!我們需要向他學習!)要是小X既寫代碼又搬磚,並且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時間精力、知識技能等資源,也就是對稀缺資源進行了有效配置,那么,所有可能的生產組合在坐標中可以表示為一系列的點,將這些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那么這條曲線就叫做“生產可能性邊界曲線”,英文名字叫做PPF。

      PPF下方的藍色區域中的所有的點都是可以達到的,也就是小X能夠做到的,比如(搬1000塊磚,寫450行代碼),這些曲線下方的生產組合都是可以實現的,但是都是低效率的,因為這都是小X在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精力、知識技能等資源的情況下發生的,也就是沒有對稀缺資源進行了有效配置。

      圖中的紅色曲線就是我們的PPF,曲線上的所有點所代表的生產組合同樣也都是可能的,並且是有效率的。因為這些都是小X在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精力、知識技能等資源的情況下發生的,也就是對稀缺資源進行了有效配置。

      而曲線上方的白色區域所代表的就是不可能的商品組合,因為小X的時間精力、知識技能等資源都是稀缺的,即使充分利用,也只能夠到達PPF,卻不能夠超過它,所以才叫做生產可能性邊界

 

 2.PPF相關補充說明      

      經濟學基本原理之一:人們面臨權衡取舍PPF表明了人們在生產組合之間面臨的一種權衡取舍。一旦我們達到了該邊界上有效率的各點,那么得到更多的一種物品的辦法就是減少另一種物品的生產。拿小X來說,當他的生產處於PPF之上有效率的各點時,他想多寫些代碼,就得少搬些磚。究竟寫多少代碼搬多少磚,就要靠他來權衡取舍。

      這種權衡取舍有助於我們理解另一個經濟學基本原理: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這被稱為機會成本。PPF表明了用另一種物品來衡量的一種物品的機會成本。比如從a(0塊,1000)移動到b(1000塊,900),小X為了多搬了10001磚而放棄了100行代碼。換言之1塊磚的機會成本是0.1行代碼。值得注意的是,某點中1塊磚的機會成本等於PPF在該點的斜率

      另外,經濟學家認為PPF通常是這種凹向原點的形狀,因為機會成本一般是邊際遞減的。PPF還具有時間性,它表明在一段時期內生產不同物品之間的權衡取舍,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權衡取舍關系可以改變,也就是對應着PPF的移動

 

二·投資引起的經濟增長

      2012年,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並沒有到來,小X因此更加感念生活,發憤圖強,決心定位自己是要成為IT精英的男人!於是不再搬磚,潛心搞技術。 

      一年之中資源仍然是稀缺的,假設全年的工作時間里他要么接項目做,要么潛心鑽研總結經驗積累屬於自己的框架、類庫,2012年小X的PPF如圖PPF1所示——將全年全部的資源配置到做項目中,最多能做3個項目;將全年全部的資源配置到積累自己的框架、類庫中,最多能做3個框架。(為了說明方便而選取的數據,不一定很貼切,望大家見諒!)

      可是,小X現在的PPF與當年“搬磚寫代碼”時期的PPF不同,因為,無論是搬磚還是寫代碼都是掙錢的活計,然而現在是要么積累框架,要么做項目,可是積累框架是沒人開工資的。所以,搬磚寫代碼做項目都是生產,但積累框架不是生產(至少在這里不是),它是投資

      正如之前在介紹PPF時所指出的,隨着時間的推移,PPF是有可能移動的。那么產生這個移動的動力在哪里?投資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2012年,如圖PPF1所示 ,小X選擇在a點生產,一年做2個項目,積累2套框架。

      一年之后,由於小X去年積累了2套框架,所以他的工作更加得心應手,避免了大量的重復勞動,從而生產效率有所提高,於是:

        2013年,如圖PPF2所示,可見PPF2處於PPF1 上方,這說明X超越了他當年的生產可能性邊界。通過之前對於PPF講解我們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PPF是無法超越的,是一切生產可能性的邊界,PPF上方的區域是不可能達到的,然而,由於小X沒有將全部的資源用於生產和消費,而是將一部分資源配置到投資中去——積累自己的框架、類庫,於是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擴展了自己的PPF。這何嘗不也是一種自我超越!《老子》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小X是要成為IT精英的男人,唯有不斷的自我超越才能做到!

    再接再厲,2013年小X選擇在b點生產,一年做2.8個項目,積累2套框架,來年之后,小X就擁有了2+2=4套框架,從此他的工作時更加駕輕就熟,游刃有余,於是:

     2014年,如圖PPF3所示,小X再次超越了之前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再次擴展了自己的PPF,不斷地突破藩籬,才會遇見最棒的自己!

      兩次PPF的擴展,化不可能為可能,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大力發展了生產力——而這就是由於資本積累所引起的經濟增長!

 

三·總結

 

    對於廣大程序員而言,做碼農,通過低水平重復的勞動來創造價值的道路是永遠不可能一勞永逸的,恰恰相反,是永勞一逸的!生產只能夠惠及當下之剎那,而投資卻能夠惠及來日之千秋

    識時務者為俊傑,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與知識、技能緊密結合的人力資本和固化了知識技術及創新力的技術資本在創造價值中所發揮的功效日益超過了傳統的生產要素,擁有了比物質、貨幣等硬資本更大的增值空間!對於廣大程序員而言,與其冒着巨大的風險去投資證券,與其蒙昧無知地去投資古玩,與其赴湯蹈火地去投資實業,不如立地成佛!所謂“坐亦禪,行亦禪”,“挑水擔柴無非妙道”——其實法門就在尋常中——做好程序員,努力成為IT精英,積累自己的人力資本技術資本,你便能坐享這筆投資帶來的經濟增長!

    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對人力資本技術資本進行投資更是拉動經濟增長!回到我們最初的那個問題——作為程序員,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我在這里為大家提供的答案之一正是——進行人力資本技術資本的投資。

    博客園中的一位大牛,相信許多人都對他有所耳聞,他曾經語重心長的將自己的成功經驗分享給了以后也能成功其他朋友,而他在那篇獲得廣泛推薦的博客中所介紹的經驗,正是我今天得出的這一結論的切身實踐最佳注解!我曾經拜讀,收獲良多;至今回味,溫故知新。在這里也分享給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從中找到“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的更具體的答案!

 

        參考閱讀:

               程序員的出路之一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