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說,Redmine是個項目管理軟件。
如何降低溝通成本、如何規避開發風險、如何壓縮項目人力?
這些問題看似高屋建瓴,實際上都不是非高手不可觸及的。
假設有一個研發團隊,L是老大,他負責接入需求並安排任務。
一、分配任務
L理解某波需求后,會拉上相關人討論,講一下為什么做,做成什么樣,怎么做。
會后,經常有不清楚的、不理解的、有矛盾的問題會問到L,L的時間就這么被碎片化的浪費掉了。
而且,那些討論出來的實現思路、設計方法,以及之后瑣碎問題及答案都沒有被記錄了下來,
日后需要回顧的時候,只能靠腦子回憶,或者找人幫你回憶了。
不管對於L來說,還是對組員們來說,需要一個地方記錄下這些事,無論是當時還是半個月后,總會有用到的時候。
用Redmine的話
L理解需求后,創建Task及其子Task,並指派給相應的人,在Task描述上寫清楚任務內容。
相關人會收到任務通知,查看任務內容后,對不理解的、有疑問的地方進行回復詢問,然后等待L回復解答。
無論時隔多久,大家都可以檢索到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遇到哪些問題、當初的設計思路是什么等內容。
二、任務跟蹤
L答應產品經理說xx時間點完成項目,所以他要清楚每個人是否能在這個點之前完成任務,而且要時不時的問一下每個人完成進度如何。
組員對於L來說往往是個黑盒,往往只有在任務完成或者要延期時,盒子才會被打開,才能知道,哦~完成了呀,或者,哦?為什么延期?
L無法做到及時的延期風險控制,真的非常不專業。
用Redmine的話
組員每天下班前更新自己的任務進度,登記工時,並寫上今天完成的內容。
L可以隨時看到這些進度和任務內容,通過項目甘特圖,就能及時發現風險並對其進行事先規避。
三、周報
L需要每周對上匯報團隊工作進度,所以他也要求組員們每周都要發周報給他。
可是組員們對寫周報真的很反感,每次都要努力的回憶這周做了什么,還要計算好工時,不能讓L覺得自己偷懶,必要的時候還要編一點。
用Redmine的話
因為每天的工作有TASK記錄,並有工時記錄,所以周報只需要點幾下鼠標就能導出了,上邊有本周詳盡的工作內容以及消耗的工時。
四、線上操作
線上系統的升級、維護、事故處理等都需要嚴格的執行步驟,特別是與錢有關的關鍵服務,都要謹慎處理。
但是經常會有人馬虎大意,不是忘記這個就是忘記那個,一不小心,公司就損失了xx萬,執行人可能會被批斗一頓,L也會被要求加強流程管理。
領導說的輕松,一句我們要有流程呀,L就要好好想想了,怎么保證不出錯呢?
用Redmine的話
線上操作的執行人創建一個TASK,寫清楚操作的目的,步驟,以及每一步的check方法。
寫完后他需要找另外一個人進行review,檢查步驟是否合理,是否有遺漏,有問題就回復拋出建議,沒問題就回復review通過。
通過后執行人才可以執行,關鍵步驟最好也讓審核人在旁邊看着操作,完成后讓審核人檢查執行結果。
這樣做到了至少雙人的double check,而且線上操作的TASK記錄了操作的整個過程,一旦出現問題,回顧以及追責都是非常方便的。
五、項目Wiki
Word、PPT、PDF、郵件,寫文檔、發文檔、更新文檔,要不要這么麻煩!
我們需要一個集中的、有層次的、方便分享的文檔管理工具,那就是Wiki。
Redmine的Wiki本身的優勢並不大,但是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它和項目、版本、甚至具體TASK結合在一起。
比如在某個Task中需要出一個小文檔,那就可以寫一個Wiki頁面,並附在Task中,反過來依然可以。
就像自從超市有了燈泡賣,就不用非要去五金店買了,你要的,都在Redmine上了,而且都是彼此關聯的。
其他說明:
1. 能否讓工具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不是工具本身好不好,關鍵看使用者是否好好發揮它。
很多團隊只是簡單的用一下Redmine,Task更新不及時,Wiki組織不當,都反而會讓Redmine成為一個累贅。
所以,重點是培養團隊的習慣,而不只是學會用Redmine而已。
2. 上述優勢並不是Redmine的全部,還有很多值得發覺的亮點在,這些只是我親身帶一個團隊使用它之后,給我們團隊帶來的好處。
3. 像L這種項目管理的角色,能做的都做好,盡量減少組員不必要的溝通和打斷,不能只做個需求傳達者,
有些事先想好,然后告訴每個人他們要做的事即可,這樣能大大提高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對程序員這種需要靜下心來不被打斷的工種,一定要好好呵護。
當然,L還要盡量讓組員了解大局,了解為什么,不能讓他們認為自己只是個螺絲釘而已,要讓他們成為操着整個航母心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