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Code


(windows下的默認安裝路徑:C:\Users\<當前用戶>\AppData\Local\Code\app-0.1.0)

官網:https://code.visualstudio.com

 

微軟 Build 開發者大會今天在舊金山正式開始,微軟推出了旗下首個跨平台編輯器 Visual Studio Code。該工具推出后,引發了很多討論。本文是 @馬天翼2333 總結的試用體驗:

 

【伯樂在線注:】微軟 Build 開發者大會今天在舊金山正式開始,微軟推出了旗下首個跨平台編輯器 Visual Studio Code。該工具推出后,引發了很多討論。

下面是知乎網友 馬天翼  的對《如何評價 Visual Studio Code?》的分享回復,伯樂在線已征得轉載許可。若再次轉載,請自行征詢許可。


我沒看現場的發布會,我是睡覺突然醒了直接看到微博上刷屏的信息,從床上跳下來,下載試用,然后冒着猝死的風險來寫答案。(早晨起來整理一下答案,修改了一些細節)

首先對Visual Studio Code做一個大概的介紹。首先明確一下,這個Visual Studio Code(以下簡稱 vscode)是一個帶GUI的代碼編輯器,也就是只能完成簡單的代碼編輯功能,並不是一個集成開發環境(IDE)。而Visual Studio、WebStorm 這類的開發工具是 IDE,功能強大,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概念。

有些答案在討論配置文件是JSON格式的,這個已經是Sublime、Atom這一類編輯器的標配了。另外,關於Web雲端開發的支持,第一版本也沒有相關的功能。目前僅僅就是一個編輯器而已,跟連接微軟的后端雲服務沒啥關系。當然,可能以后的版本會加入直接連接雲端進行開發吧。

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一些GUI編輯器的產品:Sublime、Notepad++、Atom、H5 Builder、Brackets等等,包括終端下的Vim、Emacs等等,都是這個vscode的競品。我個人比較常用Sublime,Atom少用,所以只能對比下Sublime。

以下從剛剛的試用情況來大概談一談編輯器獨特的地方,僅供參考。

1. 外觀:

典型的VS風格的UI,支持light和dark兩種theme切換。旁邊按鈕分別是新建、搜索、git和調試。不過功能布局情況,完全類似Atom。

2. 性能:

MacBook Air上將近300萬行代碼的文件,打開需要5、6秒,瀏覽無卡頓,無崩潰現象,繼續coding也不卡頓,Go to Line也不卡頓,粘貼代碼會卡頓、問題不大。Sublime3的最新版連打開這個文件,都要將近2分鍾,根本不比了。

3. 用戶體驗細節

這個我一點一點來說
(1) 可以直接點擊GUI按鈕或者右鍵進行新建File、Folder這樣的操作。(以前的Sublime這方面比較差)

(2) 直接分離tab和關閉tab

左邊的按鈕可以直接split窗口。。比Sublime方便多了。右邊的x可以直接關閉標簽。
然后左側還可以看到一個大的藍色按鈕,可以直接Open Folder,也比較爽。。這里也就直接暗示了以Folder為項目,不然很多新手弄不清楚打開文件、打開Folder什么的。

(3) 無插件化的代碼diff
非常強大的一個功能,目前發現兩個方式可以啟動diff功能。
第一種是在左側,右鍵文件select to compare,然后再右鍵一個文件Compare with ‘xx’,就可以出現diff。第二種是git的模式下,點擊右上角的switch to changes file,就可以啟動diff。


然后左上角點擊…按鈕,會出現

 

然后點擊switch to Inline View,可以並到一個tab diff。

(4) 代碼補全支持Angular標簽、支持函數說明提示

然后簡單試了一下HTML和JS的代碼補全(C#試了貌似沒有補全,具體的再看)
HTML的補全算不錯的,還支持Angular的標簽補全。
JS的代碼補全太帥了,直接看圖吧,每個函數屬性都有說明。支持Node補全。。

(5) 自動提示覆蓋配置文件&懸浮提示

這種編輯器,自己改配置文件也是很常見的。目前,不支持對不同語言進行獨立配置,都是集成在一個配置文件里面;不過支持對不同項目有不同的配置文件,支持快捷鍵配置。

配置的時候有兩點很nice:

  • 1. 會自動打開Default Settings和User Settings,提示讓你在右側修改覆蓋自己的配置文件。這個對新手很友好、也很方便。
  • 2. 另外鼠標放到配置文件(JSON格式)的key上,會自動懸浮提示。

(6) 語法錯誤提示 & 格式化代碼 & 無插件化的代碼Debug


內置了語法錯誤提示,很方便。

右鍵代碼區域支持自動格式化代碼,挺不錯的。

編輯器還帶了原生的Debug功能。
目前來看,配置文件主要是前端開發方面的配置,Debug支持Node和Mono(.Net)。

開啟Debug功能,必須要Mono3.0安裝好,我光調試Node也要安裝,不清楚為什么。

http://www.mono-project.com/download/

點擊左側的Debug按鈕,會自動在目錄下生成Debug的配置文件

按照自己所需修改好,然后左側選擇要Debug的配置,然后就跑起來了。

(7) 支持簡單的多行選擇
在單詞上右鍵Change All Occurrences,然后就可以選擇多行了。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不支持大家最關心的插件化,但是這只是剛開始,只是第一版,插件化對微軟來說也應該只是分分鍾。而且第一版放出來就支持插件化意義也不大,因為開發者們也都不知道微軟要做這個東西,第一版放出來也沒啥插件。我要是微軟,第一版也不放,后續版本趕緊加進來就好,只要用戶多,都不是事兒。而且右下角直接有一個笑臉可以拿來反饋信息,所以大家有什么想反饋的,直接點那個按鈕。

綜上,說完了一些吸引人的feature,放上我個人對其的初步評價,一個預期。

  1. 首先,免費開放肯定是非常好的消息,Sublime畢竟是收費的,Sublime 3連無限期免費試用都不行了。
  2. 其次,插件化、語言獨立配置要趕緊加到日程里面,搞出來,這才是大炮。不過,以微軟的水平,這個應該完全不是問題,而且官方文檔里面也已經說了,這個是在日程上的事情。
  3. 再其次,用戶體驗的細節上,微軟肯定是完爆Sublime的,見上文。
  4. 最后,對前端開發、Node、C#比較友好。以前搞前端開發的,特別是Mac和Linux的開發者,應該會比較傾向於這個了,估計很多都會把常用編輯器從Sublime換到這個了。C#開發者的話,應該還是在Windows上的開發者才會用的多,對他們而言,當做一個快速的編輯器不錯,比VS本身打開方便多了。

其他語言方向的,如果之前用Sublime的,可能會比較多轉到這個。如果這款編輯器微軟真的比較重視的來發展、推廣,支持插件化、語言獨立配置之后,應該喜歡用Sublime來開發Python、Ruby、Go等等那批開發者都會切換到vscode。

如果說,你比較急切,上面的話都懶得看,那么我主要濃縮總結三點特性:

  1. 免費;
  2. 用戶體驗細節好,IDE版的智能特性;
  3. 流暢,完全不卡。(Atom估計哭了,不知道微軟為啥把自己改造的不卡了)

推出這個vscode對微軟來說,就是標志着他們要開始席卷了,先讓你們用上這種編輯器再說。當然對開發者來說,不管喜不喜歡用,反正不花錢多了一個選擇,挺好的。

PS:話說到Atom,確實到現在我都沒再用過。(經過評論指正)不過微軟vscode好像是Atom Shell套層殼子,應該是自己改了,不知道怎么改的這么快,具體情況不敢亂下結論。不過不管怎么樣,你好歹改下二進制文件的名字吧。

 

轉自:http://blog.jobbole.com/86576/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