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閉原則(OCP)是面向對象設計中“可復用設計”的基石,是面向對象設計中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其它很多的設計原則都是實現開閉原則的一種手段。
開閉原則的實現方法
為了滿足開閉原則的 對修改關閉(closed for modification) 原則以及擴展開放(open for extension) 原則,應該對軟件系統中的不變的部分加以抽象,在面向對象的設計中,
- 可以把這些不變的部分加以抽象成不變的接口,這些不變的接口可以應對未來的擴展;
- 接口的最小功能設計原則。根據這個原則,原有的接口要么可以應對未來的擴展;不足的部分可以通過定義新的接口來實現;
- 模塊之間的調用通過抽象接口進行,這樣即使實現層發生變化,也無需修改調用方的代碼。
接口可以被復用,但接口的實現卻不一定能被復用。接口是穩定的,關閉的,但接口的實現是可變的,開放的。可以通過對接口的不同實現以及類的繼承行為等為系統增加新的或改變系統原來的功能,實現軟件系統的柔軟擴展。
簡單地說,軟件系統是否有良好的接口(抽象)設計是判斷軟件系統是否滿足開閉原則的一種重要的判斷基准。現在多把開閉原則等同於面向接口的軟件設計。
開閉原則的相對性
軟件系統的構建是一個需要不斷重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模塊的功能抽象,模塊與模塊間的關系,都不會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晰明了,所以構建100%滿足開閉原則的軟件系統是相當困難的,這就是開閉原則的相對性。但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對模塊功能的抽象(接口定義),模塊之間的關系的抽象(通過接口調用),抽象與實現的分離(面向接口的程序設計)等,可以盡量接近滿足開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