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知多少(19)訪問修飾符(訪問控制符)


Java 通過修飾符來控制類、屬性和方法的訪問權限和其他功能,通常放在語句的最前端。例如:

1 public class className {
2     // body of class
3 }
4     private boolean myFlag;
5     static final double weeks = 9.5;
6     protected static final int BOXWIDTH = 42;
7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uments) {
8       // body of method
9   }

Java 的修飾符很多,分為訪問修飾符和非訪問修飾符。本節僅介紹訪問修飾符,非訪問修飾符會在后續介紹。


訪問修飾符也叫訪問控制符,是指能夠控制類、成員變量、方法的使用權限的關鍵字。

在面向對象編程中,訪問控制符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可以使用它來保護對類、變量、方法和構造方法的訪問。

Java支持四種不同的訪問權限:

修飾符 說明
public 共有的,對所有類可見。
protected 受保護的,對同一包內的類和所有子類可見。
private 私有的,在同一類內可見。
默認的 在同一包內可見。默認不使用任何修飾符。

public:公有的

被聲明為public的類、方法、構造方法和接口能夠被任何其他類訪問。

如果幾個相互訪問的public類分布在不用的包中,則需要導入相應public類所在的包。由於類的繼承性,類所有的公有方法和變量都能被其子類繼承。

下面的方法使用了公有訪問控制: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uments) {
    // body of method
}

Java程序的main() 方法必須設置成公有的,否則,Java解釋器將不能運行該類。

protected:受保護的

被聲明為protected的變量、方法和構造方法能被同一個包中的任何其他類訪問,也能夠被不同包中的子類訪問。

protected訪問修飾符不能修飾類和接口,方法和成員變量能夠聲明為protected,但是接口的成員變量和成員方法不能聲明為protected。

子類能訪問protected修飾符聲明的方法和變量,這樣就能保護不相關的類使用這些方法和變量。

下面的父類使用了protected訪問修飾符,子類重載了父類的bark()方法。

 1 public class Dog{
 2     protected void bark() {
 3         System.out.println("汪汪,不要過來");
 4     }
 5 }
 6 class Teddy extends Dog{  // 泰迪
 7     void bark() {
 8         System.out.println("汪汪,我好怕,不要跟着我");
 9     }
10 }

如果把bark()方法聲明為private,那么除了Dog之外的類將不能訪問該方法。如果把bark()聲明為public,那么所有的類都能夠訪問該方法。如果我們只想讓該方法對其所在類的子類可見,則將該方法聲明為protected。 

private:私有的

私有訪問修飾符是最嚴格的訪問級別,所以被聲明為private的方法、變量和構造方法只能被所屬類訪問,並且類和接口不能聲明為private。

聲明為私有訪問類型的變量只能通過類中公共的Getter/Setter方法被外部類訪問。

private訪問修飾符的使用主要用來隱藏類的實現細節和保護類的數據。

下面的類使用了私有訪問修飾符:

 1 public class Dog{
 2     private String name;
 3     private int age;
 4     public String getName() {
 5         return name;
 6     }
 7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8         this.name = name;
 9     }
10     public int getAge() {
11         return age;
12     }
13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14         this.age = age;
15     }
16 }

例子中,Dog類中的name、age變量為私有變量,所以其他類不能直接得到和設置該變量的值。為了使其他類能夠操作該變量,定義了兩對public方法,getName()/setName() 和 getAge()/setAge(),它們用來獲取和設置私有變量的值。


this 是Java中的一個關鍵字。

在類中定義訪問私有變量的方法,習慣上是這樣命名的:在變量名稱前面加“get”或“set”,並將變量的首字母大寫。例如,獲取私有變量 name 的方法為 getName(),設置 name 的方法為 setName()。這些方法經常使用,也有了特定的稱呼,稱為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

默認的:不使用任何關鍵字

不使用任何修飾符聲明的屬性和方法,對同一個包內的類是可見的。接口里的變量都隱式聲明為public static final,而接口里的方法默認情況下訪問權限為public。

如下例所示,類、變量和方法的定義沒有使用任何修飾符:

 1 class Dog{
 2     String name;
 3     int age;
 4   
 5     void bark(){  // 汪汪叫
 6         System.out.println("汪汪,不要過來");
 7     }
 8     void hungry(){  // 飢餓
 9         System.out.println("主人,我餓了");
10     }
11 }

訪問控制和繼承

請注意以下方法繼承的規則:

  • 父類中聲明為public的方法在子類中也必須為public。

  • 父類中聲明為protected的方法在子類中要么聲明為protected,要么聲明為public。不能聲明為private。

  • 父類中默認修飾符聲明的方法,能夠在子類中聲明為private。

  • 父類中聲明為private的方法,不能夠被繼承。

如何使用訪問控制符

訪問控制符可以讓我們很方便的控制代碼的權限:

  • 當需要讓自己編寫的類被所有的其他類訪問時,就可以將類的訪問控制符聲明為 public。
  • 當需要讓自己的類只能被自己的包中的類訪問時,就可以省略訪問控制符。
  • 當需要控制一個類中的成員數據時,可以將這個類中的成員數據訪問控制符設置為 public、protected,或者省略。

系列文章:

Java知多少(上)

Java知多少(中)

Java知多少(下)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