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做歐美外包8年了,積累了很多對歐美外包的一些經驗和認識。由於看到很多人對外包產生了很多誤解,有很多發包方也在大家的誤解中錯誤的看待外包團隊,所以想讓大家對外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由於我一直做的都是歐美外包,所以主要是在談歐美外包。
歐美外包簡介
歐美外包其實就是歐洲和美國的軟件外包,主要是歐美發達國家和離岸顧團隊的一種軟件協作。
對外包的誤解
國內很多的程序員一談到外包就色變,什么沒完沒了的加班,做完項目就走人等等,最主要的是說外包項目沒技術。
傳言
我個人覺得這個不能全怪程序員,由於早期的外包,以及項目管理的方式都違背了一些軟件開發的本源,導致出這樣的一個結果,其實這些問題,在非外包公司里更嚴重,也同樣存在,而軟件行業又是外包的主要一個領域,就顯得大家格外關注,而且程序員又是喜歡上網的一群人,所以對一個事情的傳播非常快,而且年輕人居多,不乏一些FUD的人員。
國內某些不良外包公司
我們公司確實有一些程序員的上一家公司里是這樣的,這樣的公司大概是這樣的:
-
這個公司主要是做國內的外包,老板對軟件沒有什么概念,認為做軟件跟蓋樓是一樣的。所以,有項目就堆人,找最便宜的人,項目不能按時完成就加人,我時常對這種情況,想說:“老板,你是黑色會嗎? 做項目還是打架,靠人多?”
-
這樣的公司做項目時,第一要素是最大的利潤,也就是最大化的從客戶那里賺取利潤,賺自己的錢,讓客戶無錢可賺,賺員工的錢,讓員工夠活命就行了。
-
由於是搞房地產的,或者是有幾個搞房地產的朋友,覺得自己也要搞個軟件業的房地產,找一個技術好點的,剩下的都是能多便宜就多便宜,是不是像建築行業從設計院設計個圖紙,找個監理,剩下全都是找便宜的人? 但是軟件行業是不一樣,每一個軟件就像每一片茶葉一樣,哪那么容易相似,就算茶葉一樣,泡茶的人也不同呀,親! 我把這樣的架構師叫做海鷗,在海上拉一坨翔后,飛走后你再也找不到了(你想想你會在一個地方看到同一個海鷗兩次嗎?)。 所以我們很多人就基於已有的設計來填空,不管尺碼合不合適,也要硬往里面塞,結果能好嗎?
我想個中痛苦你們經歷過的人有共鳴。
歐美外包
其實歐美外包在這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也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做歐美的外包,進步如下:
- 發包方對軟件的意識提高,不在把軟件看做簡單的一個產品發包出去,而是當做一個軟件。
- 敏捷開發的流行,在歐美國家有更好的認識,更多的發包方知道軟件寫作的重要性,而不是只是一開始給個需求。
- 發包方願意花更多時間參與,我們知道軟件開發客戶更多的協作的重要性,因為很多東西在開發過程中才能發現和改進。
- 發包方里有更多人了解軟件開發,開始接受重構這樣的一些工作並且願意為之付費。
- SCRUM或者Kanban讓異地的團隊更好的協作
所以和歐美軟件公司合作,你可以學到很多正確的做軟件或者產品的方法。
總結
根據我的經驗,歐美的軟件公司更早,更多的開始使用正確的軟件開發方式和對軟件行業的正確認識,歐美很多國家軟件從業者很受其它工作者的尊重,而中國很多的程序員還被稱為 “程序猿”,“碼農”,“IT男”,非誠勿擾你要敢說你是程序員,我想肯定是關上燈留下一屋子黑。(不過很多姑娘被別人留下一屋子黑后,還是覺得程序員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