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 編解碼框架簡單介紹


 閱讀完H264/AVC 編解碼器的介紹,腦海中僅僅是留下下面三條:

1、H264並沒有明白規定一個編解碼器怎樣實現,僅僅是規定了一個編碼后的視頻比特流的句法,和該比特流的解碼方法,這個與MPEG 類似。

2、H264和曾經的標准(如H261、H263、MPEG-1、MPEG-4)的編解碼器實現流程沒有太大差別,基本的不同在於各功能塊的細節。

3、H264就是利用實現的復雜性獲得壓縮性能的明顯改善。(至於復雜度的評估,以后會介紹)

 

以下介紹一下H264的編碼器框圖:

 

 

編碼器採用的仍是變換和預測的混合編碼法。在圖6.1中,輸入的幀或場Fn以宏塊為單位被編碼器處理。首先,按幀內或者幀間預測編碼的方法進行處理。假設採用幀間預測編碼,其預測值PRED是由當前片中前面已編碼的參考圖像經運動補償(MC)后得到,當中參考圖像用F'n-1表示。預測值PRED和當前塊相減后,產生一個殘差塊Dn,經塊變換、量化后產生一組量化后的變換系數X,再經熵編碼,與解碼所需的一些頭信息一起組成壓縮后的碼流,經NAL(網絡自適應層)供傳輸和存儲用。

 

H264的解碼器框圖:

 

 

 

在圖6.2中,將編碼器的NAL輸出的H264比特流經熵解碼得到量化后的一組變換系數X,再經反量化、反變換,得到殘差D'n。利用從該比特流中解碼出的頭信息,解碼器就產生一個預測塊PRED,它和編碼器中的原始PRED是同樣的。當該解碼器產生的PRED與殘差D'n相加后,就得到了uF'n,再經濾波后,最后就得到濾波后的解碼輸出圖像F'n。

 

 

*以上的圖片來自《H264 AND MPEG-4 VIDEO COMPRESSION》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