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微信相框 W-M1 moment 騰訊 微信智能硬件
地址:http://www.cnblogs.com/txw1958/p/weixin-photo-frame.html
根據愛范兒向微信內部人士了解,“微信從 2013 年開始逐漸組建了一個硬件產品設計研發小組。包含了工業設計師、電子電路工程師和系統開發工程師。 一直保持小團隊規模,在搭建了微信硬件開放平台的基礎上,嘗試了不少和微信結合的硬件產品原型。”而微信相框這款產品,從概念到提出到多次迭代,研發花了大約 2 年的時間。
為什么微信要研發硬件?以及為什么微信要研發智能相框?
面對愛范兒的問題,該微信內部人士說:
(微信研發硬件)的核心出發點是讓微信用戶更方便的使用微信進行溝通,以及延伸用戶使用微信進行溝通的場景。
(微信相框)同理,核心的出發點是延伸微信作為一個新的溝通方式的覆蓋范圍。
微信相框的核心需求是讓中老年父母和不在身邊的子女更方便地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家庭情感溝通。
子女購買相框,送給父母,將自己或自己家庭的生活照隨時隨地分享給父母。讓父母能方便地了解子女的生活,增進兩代人情感溝通和家庭親情。緩解中國城市化和空巢老人現象給兩代家庭所帶來的問題。
記得以前寫過一段話:
微信、陌陌、人人網等社交產品,它們有能力讓我們認識幾百公里以外的一名陌生人,卻忽略了我們與身邊人的交流。這背后有許多原因,最明顯的是工具問題,當我們用 QQ 的時候,父母還在用電話,當我們用微信的時候,父母還在用電話,不同的工具承載着不同的社交圈子,形成了隔膜。
微信相框,其實是將微信延展到家庭場景,與當下許多紅火的智能硬件不同,它雖然只有展示的功能,卻可以補充微信所形成的社交關系——放在老家中的客廳里,讓父母隨時可以看到自己的動態。雖然微信相框不是電話,但或許比電話更加好用。
因為,微信“不是復制超鏈接(hyperlink),而是去創造連接真實關系,連接所有物件,包括成為人機交互界面的微鏈(weilink)。”而微鏈與微信作為溝通工具的定位相結合,就成為了人與人之間,另外一種形式的連接。這種連接,將帶來巨大的價值。
微信相框也許不是微信研發的第一款智能硬件,但它確實是第一個由微信設計生產的智能硬件。
老賊稱收到了微信官方出品的數碼相框。
先來外包裝圖:
微信相框的英文名叫moment,中文翻譯過來就是時刻的意思,對應產品的slogan“分享,每時每刻”。
打開后包裝盒:
相框屏幕大小和ipadmini差不多。
背后是一個開關和電源插頭
底部印有微信的英文商標。
整個相框是斜梯型的,方便擺放。
配件就是一個電源和數據線,外加兩張說明書。
說明書一份是硬件連接,一份是相框操作。
微信相框整個產品的外觀和配置都體現極簡主義,外殼是塑料的但手感不錯,唯一讓我納悶的是為什么這個相框用的是桔色……而不是微信的綠色!估計這個還是測試機,后續會有各種顏色供選擇。
接下來是開機:
開機后首先是歡迎畫面,然后會讓你選擇無線網絡,這個相框設計應該只考慮在家庭使用,所以沒有安裝SIM卡的功能。
連接網絡成功后就會彈出一個二維碼,讓你用微信掃描來綁定設備,打開微信掃一掃,成功后手機會彈出一個公眾號資料頁讓你綁定。
綁定后進入該公眾號會收到提示,可以通過發送照片和描述給該公眾號上傳到你綁定的微信相框里。
相框的顯示界面很簡單,只有照片,發送者,描述,點贊和設置。功能設置如下,值得關注的是這個相框是帶聲音設置的,也就是說不光是可以顯示圖片,也可以播放語音。
當有新照片上傳的時候相框會彈出提示誰上傳的,上傳了幾張。
相框支持多人連接,當有人掃碼連接到這個相框時會彈出提示。
基本上相框的操作非常簡單,我根本沒看說明書就直接玩上了,另外就是這個相框在互動上還是花了一些心思的,當然都是通過公眾號來完成的。
有人上傳照片時,第一個綁定相框的用戶會收到微信提示。
當相框上有人對照片進行點贊操作時,分享該照片的用戶會收到微信提示。
語音目前還不支持,但應該會帶來更好玩的交互。
微信相框其他的一些相關信息:
1、微信相框內置5G存儲,理論上可以接收5000張以上照片。
2、微信相框照片不支持導出。
3、相框無電源情況下可使用2-3小時。
4、連續使用一個月之耗1度電。
微信相框這款硬件產品其實很早很早微信內部就在做,我也曾經爆過幾張原型照,和最終成品外觀完全不一樣,但產品功能大致是相同的。不過根據這個產品現在的slogan來看,應用場景已經擴展了。微信相框最初設計目的聽說是為了讓遠在異地的子女可以隨時拍照上傳到相框,然后在家里的父母可以隨時看到子女的近況,是一款溫暖的產品,而現在可以是任何場景,相框成為一個圖片分享和用戶互動的線下工具產品了。
微信此次推出硬件的動機不是很明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硬件開放接口和硬件產品將會成為微信連接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將是微信接下去的重要戰略方向,畢竟目前看來有可能顛覆微信絕對不是某個超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