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硬盤上安裝多個 Linux 發行版及 Fedora 21 、Fedora 22 初體驗


在同一個硬盤上安裝多個 Linux 發行版

以前對多個 Linux 發行版的折騰主要是在虛擬機上完成。我的桌面電腦性能比較強大,玩玩虛擬機沒啥問題,但是筆記本電腦就不行了。要在我的筆記本電腦上折騰多個版本的Linux,就得考慮把不同的 Linux 發行版安裝到同一個硬盤上。在同一個硬盤上共存 Windows 和 Linux 比較簡單,只需要先安裝 Windows 后安裝 Linux 就可以了,Linux 安裝過程中會幫你搞定一切。如果同時安裝多個不同發行版的 Linux 會怎樣呢?它們會沖突嗎?

經過我的折騰體驗之后可以得出結論:在同一個硬盤上安裝多個 Linux 也很簡單,強大的 Grub 也會幫你搞定一切。不過,必須得先設計好硬盤分區方案。

我是這樣設計的:直接把硬盤分四個區,四個都是主分區,前三個分區每個分區安裝一個 Linux,最后一個分區做交換分區。至於 /boot 分區啊、/home 分區啊什么的全都不要。這種分區方案的優點就是簡單。有人也許會說:那你升級啊、備份啊什么的不怕數據丟失嗎。我要說的是:在個人電腦上這都不是問題,備份我用 U 盤或移動硬盤,還必須是 USB 3.0 的,升級我一般都是直接覆蓋,哪天系統用得不爽了,想重裝就重裝,毫不猶豫,just do it。我曾試着把 Linux 系統裝到 U 盤上,這個沒問題,但是不能從 USB 3.0 接口啟動,只能從 USB 2.0 接口啟動,失去速度優勢,我就不想玩 U 盤系統了。

注意事項:

1.只能使用 MBR 分區表,不能使用 GPT 分區表,因為使用 GPT 分區表則第一個分區必須掛載到 /boot/efi,會產生沖突。關於 MBR 分區表和 GPT 分區表的問題,還有是否使用 LVM 的問題,請參考我另一篇隨筆《硬盤分區的陷阱及應對》。

2.只有最后一個 Linux 可以在安裝的時候指定交換分區,前面安裝的 Linux 只能指定根目錄所在的分區,所有系統安裝完成后,再修改相應系統中的 /etc/fstab 文件添加交換分區。

我決定先安裝 CentOS 7,再安裝 Fedora 21,最后安裝 Ubuntu 14.10,全是桌面版。下面是過程:

第一步、安裝 CentOS 7,進入安裝界面后,一定要自己配置分區,如下圖:

第二步、划分硬盤的第一個分區,掛載為系統的根目錄,如下圖:

然后繼續安裝系統,這時安裝程序會出現警告,說沒有交換分區,可能會影響性能。不用管它,繼續安裝就行。安一個系統是沒有什么疑問的,后續過程我就不啰嗦了。

第三步、安裝 Fedora 21,還是選擇自己配置分區,還是只要一個分區掛載到根目錄,如下圖:

可以看到,安裝程序已經自動檢測出第一個分區上是 CentOS 7 系統了。點“更新設置”按鈕后,效果如下圖:

繼續安裝系統,依然不理會沒有交換分區的警告。

系統安裝完成后,重啟一下,可以看到 Grub 的啟動界面,可以在這兩個系統中選擇:

第四步、安裝 Ubuntu 14.04。進入分區界面后我開始截圖,如下:

還是任性地選擇自己配置分區,接着如下圖:

依然划分一個主分區掛載到根目錄。由於這已經是最后一個系統了,所以終於可以弄一個交換分區了,如下圖:

MBR 只支持最多四個主分區,而我也不想划更多的分區,所以就這么愉快的決定了。都是主分區,邏輯分區神馬的就不要了。剩下的幾百 M 的硬盤空間就華麗麗地不可用了。如下圖:

從我折騰的情況來看,Ubuntu 的安裝程序在硬盤分區這一步上做得確實比 Fedora 和 CentOS 要好。多的話不說,繼續歡快地安裝系統吧。安裝完成后,請看下面的啟動界面:

第五步、分別進入 CentOS 系統和 Fedora 系統,修改 /etc/fstab 文件來設置交換分區。設置之前,free 命令的輸出效果和 /etc/fstab 文件的內容是這樣的:

在 /etc/fstab 文件中加一行,這一行的內容可以參照 Ubuntu 中的 /etc/fstab 文件。設置完成后,/etc/fstab 文件的內容和 free 命令的輸出是這樣的:

說明一個交換分區成功地被三個系統共享。任務順利完成。

Fedora 21 初體驗

在以上三個系統中,應該算 Fedora 21 是最新的了,它是 14 年 12 月發布的,而 CentOS 7 是 6 月,Ubuntu 14.10 是 10 月。而且破天荒地,Fedora 21 發布居然沒有跳票。Fedora 19 和Fedora 20 都是一再跳票才發布。

Fedora 21 的第 1 大亮點就是可以使用 Wayland 了。據說 Wayland 圖形效率要高於 X Window,又據說 Wayland 取代 X Window 是大勢所趨,但是目前我認為暫時時機尚不成熟。想試用的話,在登錄界面選擇,如下圖:

管它 Wayland 還是 X Window,只要不是寫底層圖形庫的程序員,完全可以不用關心。

很多人吐槽 Gnome 3 的界面沒有 Gnome 2 的經典界面漂亮,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如果想用經典界面也是可以的,如上圖所示,在登陸的時候選擇即可。事實上Gnome 3 的界面還是比較不錯的,我以前也不習慣,覺得丑,窗口的標題和菜單欄沒有明顯區分,整個窗口似乎鐵板一塊,但是仔細看,其實這個默認主題還不錯,窗口周圍還有淡淡的光暈。不過話說回來,Fedora 和 Ubuntu 比起來,在用戶界面上確實沒有下什么功夫,只能算是把 Gnome 社區的成果集成到了系統中而已,沒有做任何進一步的優化和美化,而桌面系統的美化對普通用戶來說,又有點遙不可及。

一般情況下,我用 Fedora 都會換一個窗口主題和 GTK 主題,我喜歡 Clearlooks-classic(窗口主題,屬於 clearlooks 軟件包)和 TraditionalOK(GTK主題,屬於 mate 軟件包),從這兩個名字可以看出我這個人比較懷舊(既有 Classic,又有 Traditional)。在 Fedora 20 中,這兩個主題配合很好,在 Fedora 21 中似乎略有瑕疵。以前從未折騰過 Gnome-shell 的主題,這次我順便換了個 Gnome-shell 主題,但是只試用了官方源中能找到的幾個,沒有去 Gnome-shell 的主題網站廣泛試用,最終選用的是 Zukitwo。如下圖:

我感覺 Fedora 每半年發一版的節奏有點太快了一點,而且界面是否美觀它也沒怎么在意。Fedora 的軟件源中也沒有 NVIDIA 的顯卡驅動,說明 Fedora 確實不太注重桌面系統的體驗。稍微讓人有點安慰的是:Gnome-Terminal 又支持透明背景了,而且 Gnome-Terminal 還有 Solarized 配色方案可以選擇了,上圖中的控制台就是用的 Solarized 配色方案。關於 Solarized 配色方案的更多內容,可以參考我的這一篇:《打造屬於自己的Vim》。相對而言,Ubuntu 的界面就漂亮多了,畢竟人家背后的 Canonical 有着明確的目標並且不停在發力。不過 Ubuntu 也有讓人蛋疼的地方,那就是到現在依然用的是 OpenJDK 7 和 Eclipse 3.8,不支持 Java 8,讓我情何以堪。

Fedora 21 中 Eclipse 是 4.4,OpenJDK 是 8,所以,安裝一個 Eclipse,寫一個 Lambda 測試一下,效果不錯,如下圖:

上圖中的 Eclipse 使用的是 Classic 主題。Eclipse 完美支持 Java 8,唯一的缺點 Eclipse 還不太穩定,經常崩潰。不過引起 Eclipse 崩潰的好像是 OpenJDK 8 headless 的問題。無所謂了,想試用 Java 8 只有硬着頭皮上了。在新版本中,Eclipse 還提供 Dark 主題,不過要配合系統的 Ambiance 窗口主題和 GTK 主題使用才更加舒服,Ambiance 主題是 Ubuntu 中默認的主題,但是在 Ubuntu 中的表現比 Fedora 中的表現要好。在使用 Eclipse 的 Dark 主題時,唯一的缺點是 Ambiance 的滾動條顏色不夠 Dark,有點違和,如下圖:

OK,就寫這么多吧,期待下一個版本的 Fedora 有更漂亮的界面,或者下一個版本的 Ubuntu 能夠支持 Java 8。

(京山游俠於2015-01-28發布於博客園,轉載請注明出處。)

Fedora 22 及其之后版本的變化

Fedora 22 於 5 月 26 日發布,帶有不少新特性。yum 包管理系統被完全淘汰,全面使用 dnf 進行替代。Wayland 的應用更進一步,gdm 已經默認使用 wayland 了,但是 gnome-session 依然默認使用 Xorg 。以前每次升級新版本都是從頭開始安裝,但這一次,我使用了從 Fedora 21 升級到 Fedora 22 的策略,沒有從頭進行安裝。升級過程很順利,升級完成后,我的所有系統配置和美化方案都還在,而且我感覺 Fedora 22 比 Fedora 21 漂亮了很多。

但是 Fedora 22 和 Fedora 21 相比還是有點小變化,窗口主題沒有了, gnome-tweak-tool 里也沒辦法設置窗口主題了,只能設置 GTK+ 主題。因此,我告別了 clearlooks ,選擇了默認的主題。而 Fedora 22 的默認主題和之前的版本相比,確實漂亮很多。如下圖,左側是 gnome-terminal 的界面,黑色的,右邊是 firefox 的界面,白色的,窗口邊緣都有淡淡的光暈,看着很舒服:

事實證明,是從 Fedora 22 開始,以后的版本中再也不能設置窗口主題了,只能設置 GTK+ 主題和 Gnome-shell 主題。而且,dnf 軟件包倉庫中的 Gnome-shell 主題越來越少了,只能自己到 gnome-look.org 上自己去找,而且這里的主題良莠不齊,很費腦啊。經過精挑細選,我在 Fedora 24 中是選用的 zukitri + zukitwo 的組合,如下圖:

和 Fedora 21 的 ClearLooks-classic + TraditionalOK + zukitwo 的組合相比,Fedora 22 之后的美觀程度似乎還是要差了一點。而且 Gnome-shell 主題中再也找不到 zukitwo 主題了,zukitwo 變成了 GTK 主題。好在還有一個 Gnome-shell 主題 zukitri 可用。

另外關於前文中的不能從 USB 3.0 接口啟動這個說法也是錯的。現在我的電腦都可以從 USB 3.0 接口啟動,所以我也安了一個 U 盤的 Fedora 系統,不過系統速度還是不咋地,還是太慢,而且 U 盤發熱也很厲害,有點燙手的感覺。

(京山游俠於2016-08-19更新於博客園,轉載請注明出處。)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