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集群虛擬化搭建(一)——需求


前言

實驗室新進了集群,用來做內存數據方面的研究。集群中每台機器原本有負責售后技術人員安裝的CentOS6.5。考慮到實驗室的成員的研究方向不盡相同,需要不同的實驗環境,老師希望我們可以搭建一個虛擬化的平台,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搭建操作系統。

目的很簡單,就是在一台物理機上虛擬出多個操作系統出來,多台物理機的多個操作系統可以互相聯通,同時提供一個統一的管理平台。也可以看作是一個雲計算平台的雛形。

在此記錄一下集群搭建的過程。

 

集群配置

集群共11台機器,1台主節點,10台普通節點,集群的配置不錯,裝有SSD硬盤和大容量的內存。由於之后的搭建過程與硬件環境息息相關,故將配置簡單列出:

主節點:

  • CPU:4顆處理器,每顆處理器8核心,每個核心由於有超線程技術可模擬出兩個線程,共4*8*2=64個vCPU(vCPU表示虛擬CPU)
  • 內存:512G
  • HDD(機械硬盤):6 * 300G(機器內的物理卡使機械硬盤向上抽象成為一塊1800G的大硬盤)
  • SSD(固態硬盤): 4* 200G(沒有物理卡,仍向上表現為4塊硬盤)

普通節點(10台相同配置):

  • CPU:2顆處理器,每顆6核心,雙線程,vCPU=24
  • 內存:300G
  • HDD:4*300G(向上抽象為1200G)
  • SSD:2*200G(向上表現為兩塊硬盤)

其他:

  • 11台機器之間有萬兆以太網交換機相連

網絡需求

網路環境是這次搭建平台的重點之處,原因在於:

實驗室里的電腦和機房里的集群同處一個內網網段,這些機器通過路由器連接到外網(Internet)。負責網址分配的同學分給集群192.168.234.241~192.168.234.251 共11個網絡地址。我們深深感覺IP地址貌似不夠用了。。。

所以網絡方面的需求如下:

  1. 盡量不多使用實驗室內網的網址,
  2. 那么集群內的虛擬操作(暫時稱作vOS)系統需要他們自己的內網,也就是集群內的所有vOS需要再搭建一個內網
  3. vOS仍然需要上網,以便進行yum等操作

總的來說,如果實驗室的地址足夠,那么我們可以直接拿來就用。然而現在就是要在地址不夠的環境下搭建vOS的內網,使它們相互聯通和使用外網服務。

 

基本方案

進行了相關搜索后,了解到流行的虛擬化環境,很多可以直接搭建在硬件上。也就是它們直接管理硬件,然后在它們上面安裝vOS。

我們平時在自己電腦中的OS上安裝vmware或者virtual box虛擬機,然后建立幾個vOS,可以歸納為:硬件-->OS-->虛擬機-->vOS。在這些雲計算平台中,虛擬機直接搭建在了硬件上,也就成了:硬件-->虛擬機(雲平台)-->vOS。

我把這些雲平台看作是同時提供了OS和虛擬化功能的軟件。確實,很多的虛擬化平台就是基於Linux操作系統的,向上為用戶提供了存儲管理、網絡管理、CPU內存管理等服務。

 

相關書籍

在搭建環境的過程中,查閱了網絡資料和圖書,重點使用的圖書是這一本,學校圖書館一般都會收納。

《VMware、Citrix和Microsoft虛擬化技術詳解與應用實踐》

ISBN: 9787111403197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15159/

厚書,插圖多,一步一步教你如何搭建平台

 

總結

需求:每台物理機上虛擬出多台vOS,它們能相互通信且便於管理。

難點:網絡搭建

過程:網上沒有哪一個教程和自己的硬件等環境一模一樣,需要自己不斷的嘗試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