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半年之前,我一直在用鼠標。后來因為手指疼,以及經常需要在鼠標和鍵盤之間切換,所以逐漸開始嘗試使用觸摸板代替鼠標。現在我已經完全不再用鼠標,而是全部用觸摸板+鍵盤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體會到,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觸摸板都比鼠標便捷,至少不比鼠標差。因此用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過程中的體會。
觸摸板的輸入方式
首先介紹一下我用的筆記本電腦上觸摸板的輸入方式。一個是Thinkpad E330,它的觸摸板前方有三個鍵,大致分別對應於鼠標的左右鍵和滾輪,而觸摸板本身也可以按下去,相當於單擊左鍵。另外是Macbook Pro,只有觸摸板,周邊沒有按鍵,觸摸板本身可以按下去。
我在Thinkpad上的輸入和傳統鼠標大部分類似,手指在觸摸板上的移動等效於鼠標的移動,點擊觸摸板前方的按鍵等效於點擊左右鍵。而這里有個很不同的是,我不再使用傳統的中間滾輪的方式,或者對着滾動條按下左鍵然后拖動鼠標,來實現頁面的滾動。在觸摸板上,滾動頁面是用雙指滑動實現的。
而Mac上的觸摸板則支持更多的手勢。包括:
- 雙指輕按:單擊右鍵
- 雙指分開/合攏:放大/縮小
- 三指滑動:按下左鍵后移動鼠標(例如拖動窗口,或選擇文本)
- 四指的一些手勢:一些特殊的功能,如調出panel等
可以看出,觸摸板的核心優勢在於支持多種手勢。鼠標只有四種輸入方式:移動、左鍵、右鍵、滾輪。而觸摸板則能夠支持單指/雙指/三指/四指的移動/點擊/開合等,未來還可以通過更強大的識別系統,支持更復雜的手勢。顯然,僅理論上來說,觸摸板支持的輸入方式就遠多於鼠標。
優勢
從實踐上講,個人體會到觸摸板的便利性有:
-
不需要額外的設備。使用鼠標必須攜帶一個外置usb鼠標,而觸摸板本身就位於電腦上。不但攜帶方便,還節省了一個鼠標的銀子。
-
離鍵盤近。工作中經常需要在鼠標和鍵盤之間切換,而外置usb鼠標到鍵盤的距離顯然沒有觸摸板近。減少了手和胳膊的移動距離。
-
操作時需要的力氣更小。鼠標本身有一定重量,而我們用手握住鼠標操作時,手的大部分重量也會壓在鼠標上,而普通鼠標底部以及鼠標墊表面往往不夠光滑,導致鼠標和鼠標墊之間的摩擦力較大。而觸摸板滑動時的阻力僅僅是手指尖與觸摸板之間的摩擦力,要比鼠標小得多。
此外,鼠標按鍵是一個機械結構,點擊時需要一定的力量。而觸摸板點擊的時候僅僅需要輕擊觸摸板,如同手機的觸摸屏一樣,因此只需要少許力氣。當然,我的Thinkpad輕擊功能容易誤操作,所以關閉了這一功能,改用觸摸板前方的三個實體按鍵,那這樣也不過是和鼠標一樣而已。
-
雙指滑動來滾動頁面。以前滾動頁面的時候,有兩種方式:1)鼠標左鍵按住滾動條后拖動,這個不方便之處在於首先要把鼠標指針對准面積往往不太大的滾動條,然后拖動軌跡要基本保持直上直下;2)使用滾輪,這確實解決了前面一種方式的問題,但導致我的手指不停的收縮和伸展,這是導致手指關節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於是只好左右手輪換休息。
而雙指滑動,等效於滾輪,手指卻不需要用很大的力氣,更不需要屈伸。
當然,這里僅僅比較觸摸板和鼠標,用page up/down或空格的方式,不在討論范圍內。
-
可以雙手操作。鼠標只能用一只手操作,點擊和移動都是由這一只手完成。而觸摸板則可以由一只手滑動,另一只手點擊面板前方的按鈕。實際上我不得不用兩只手操作,因為面板和前方按鍵之間的距離,和一只手的手指能靈活分開的距離相比,還是大了些,因此用一只手同時滑動和按鍵,是不方便的。
這是個有利有弊的事情。好處是兩只手操作比一只手靈活,而且比較均衡,避免了長期使用一只手而導致的損傷。缺點下面講。
缺點
當然,和鼠標相比,觸摸板也有它的缺點,而這些缺點主要是對游戲的影響比較大。
-
上面提到的雙手操作,同時也是缺點,因為無法同時操作鍵盤。不像鼠標,操作鼠標只需要一只手,所以另一只手可以同時操作鍵盤。這個缺點對於即時游戲,如LOL,是致命的。所以,打游戲的時候還是要用鼠標。
-
而像Mac的這種不附帶按鍵的觸摸板,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它只有一個輸入維度。鼠標則不然,它的按鍵是單獨的,點擊和移動可以獨立進行,互不影響。而觸摸板在移動的時候不能點擊,點擊的時候無法移動,這就限制了它的輸入速度,顯然,還是對某些對APM要求較高的游戲有顯著影響。
總結
綜上所述,在不玩游戲的情況下,尤其是日常工作,觸摸板是比鼠標更先進的輸入方式(尤其是對於Mac用戶),它能實現更多的功能,更便攜,也更節省力氣,而且能通過軟件擴展支持更多手勢。
最后一點實際經歷,自從我放棄鼠標改用觸摸板后,手指尤其是食指的疼痛狀況大大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