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吞吐量,單位時間內吞吐量越大,說明服務器的處理能越好,
而請求數僅表示客戶端向服務器發出的請求數,與吞吐量一般是成正比關系。
2.一般瓶頸應該就是某個因素在不斷增加,某個相關性能指標也會不斷增加,直到增加由快變慢最后不增加甚至降低,那就是有瓶頸,這時就可以找是什么因素導致性能指標增速降低或性能下降,也就是找性能指標的折點
3.你需要先了解瓶頸是怎么出現的,比如:在一定壓力下,服務器cpu使用率100%了,這時你再增加vuser數量,你的服務器也不會有大的性能提升了,這時候,一般判斷是由於cpu出現瓶頸而制約了整體的性能提升,所以需要加大cpu或者減少程序中占用cpu的操作數量等。。。。。
4.lr主要是發壓,以及看到實物的處理速度、相應時間等,如果你用lr監控服務器資源,你可以看到部分資源的使用情況,判斷哪些資源已經用盡等情況
5.服務器資源,應用服務器資源,數據庫方面,各種配置的制約,硬件的極限。。。。。。。
性能測試報告一般需要分析什么內容呢?qps,響應時間,cpu,內存
6.qps,tps好像都可以。每秒的事務點擊數
7.根據監控結果,分析哪里存在瓶頸,然后優化,最后回歸
8.監控服務器情況,發現隨着vuser的增加,服務器的cpu占用率隨之增加,在200vuser發壓時,達到99%,繼續增加vuser數量,tps不在增加,根據以上情況,分析,判斷被測系統的瓶頸出現在cpu使用率上,然后調優,一種是讓開發改程序,降低運算數量,增加緩存等等臨時值的存儲,另一種的換個更好的cpu。。。。。。。換好cpu后,就重復前面的測試過程,查看tps是否增加,增加了,就說明找到瓶頸,並且解決了這個瓶頸,期待下一個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