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bone入門講解


Backbone是一個實現了web前端mvc模式的js框架。

一種解決問題的通用方法,我們叫做模式。

設計模式:工廠模式,適配器模式,觀察者模式等,推薦js設計模式這本書。設計模式是一種思想。

框架模式:MVC,MVP,MVVM等。框架模式是開發項目的一種方案。

MVC指的是什么?M:model(模型),V:view(視圖),C:controller(控制器)

MVC模式的思想,把模型和視圖分離,通過控制器來連接它們。

這些模塊是怎么實現mvc的呢?

Events模塊是事件模塊,其他模塊都繼承了Events模塊,因此都有事件模塊的功能。

Model就是模型,Collection是集合,它可以添加多個模型,叫做模型的集合。Model一般對應一條數據,而Collection一般對應多條數據。

View就是視圖,但是這里的視圖跟傳統的不一樣,View不僅包括視圖顯示還包括事件監聽(這里可以稱作controller),比如說:視圖上會綁定事件回調函數。

model可以直接跟view關聯操作,model傳數據給view,view就顯示這個數據。一個model最好對應一個view。Collection也可以直接跟view關聯操作。

Router就是路由的意思。如果我們的項目是在一個頁面上進行開發的,而不是通過跳轉頁面。這時,就不會出現歷史管理,那如果要在一個頁面上進行開發時,出現歷史管理,那么就必須用hash值或者HTML5的history API。

Router的作用就是在一個頁面上進行數據的對應。比如:數據從model傳給Router,然后Router通過Hash值取到對應的數據,最后,Router把對應的數據生成到view中,達到一一對應的效果。Router操作hash值,必須通過history來管理。history的設計是這樣的:如果支持HTML5,就使用history API,或者監聽onhashchange事件。不支持的話,就使用一個定時器來輪詢hash值的變化。

對model進行操作時,需要跟服務器進行交互,那么model與服務器進行交互的方法就是Sync,Sync使用的是ajax方法跟服務器進行交互。如果你的模型跟服務器交互使用的是ajax的話,那么就直接使用Sync方法就行了,如果不是,那么就需要重寫Sync方法。

這里面所有的模塊都有Controller的影子,但是Router模塊是最明顯的,因此有時,我們叫Router為Controller。

Backbone的使用需要依賴於其他的庫:

underscore.js,此庫里面有很多基本方法,可以幫Backbone的mode模塊處理數據和集合,這樣Backbone就不用寫這些方法了。

jQuery或zepto,此庫可以幫助view模塊實現很多頁面效果,同時它里面有很多DOM操作的方法,以及Ajax方法。

Backbone的基本使用:

直接創建對象

第一個例子

var model = new Backbone.Model();

model.set("name","hello");

model.get("name");    //hello

第二個例子

var model2 = new Backbone.Model({"name":"hello"});

var model3 = new Backbone.Model({"name":"hi"});

var models = new Backbone.Collection();

models.add(model2 );

models.add(model3 );

JSON.stringify(models);     //[{"name":"hello"},{"name":"hi"}]

給構造函數添加實例方法和靜態方法

第一個例子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aaa:function(){}  },{  bbb:function(){}  });  //這里的aaa就是實例方法,bbb方法就是靜態方法。

var model = new M();

model.aaa();

M.bbb();

第二個例子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defaults:{name:"hello"}  })

var model = new M();

model.get("name");    //"hello"

繼承操作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aaa:function(){alert(3)}  });

var childM = M.extend();    //繼承,M是父類,有aaa實例方法,childM是子類,繼承M,所以也有了父類M的aaa方法

var model = new childM();

model.aaa();   //打印出3

自定義事件

第一個例子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defaults:{name:"hello"} ,

  initialize : function(){   //new M時,會執行這個初始化函數。

    this.on("change",function(){   //監聽change事件

      alert(1);

    })

  }

})

var model = new M();

model.set("name","hi");    //改變模型的name值時,就會觸發change事件,彈出1.其實這里只要改變模型,就會觸發。

第二個例子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defaults:{name:"hello"} ,

  initialize : function(){   //new M時,會執行這個初始化函數。

    this.on("change:name",function(model){   //監聽change事件

      //回調方法中的參數就是model對象。

    })

  }

})

var model = new M();

model.set("name","hi");    //改變模型的name值時,就會觸發change事件,彈出1.改變模型的其他數據,這里就不會觸發。

第三個例子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defaults:{name:"hello"}  

});

var V = Backbone.View.extend({  

  initialize:function(){   //new V時,會跟這個視圖的model綁定change事件,回調方法是視圖的show方法

    this.listenTo(this.model, "change", this.show);   //listenTo方法跟on一樣是綁定事件的,但是listenTo可以設置this的指向,它多一個參數。它的意思就是:給this.model綁定change事件。

  },

  show:funtion(model){

    alert(model.get("name"));

  }

});

var m= new M();

var v = new V({model:m});

m.set("name","hi");    //改變模型的name值時,就會觸發change事件,在視圖中彈出模型設置的name值。

數據與服務器的操作

第一個例子

Backbone.sync = function(method , model){

  alert(method);

  model.id = 1;  //服務器通過model的id屬性來識別模型的唯一性

  //method的值有五種:1. create(post請求)。2.update(put請求)。3.delete(delete請求)。4.read(get請求)5.patch(patch請求)。在這個例子中,當第一次調用sava方法時,是post請求,在服務器上創建name:"hello"。當第二次調用sava({name:"hi"})方法時,是put請求,因為服務器上這時已經有name值了,現在是更新服務器上的name值為"hi"。

}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defaults:{name:"hello"},

  url : "/user"

});

var m = new M();

m.save();   //保存model的數據,把數據同步到服務器上,調用的是Backbone.sync方法(默認使用ajax請求,如果引入了jQuery,就會使用jQuery的ajax)。我們只要在model中設置url屬性就行了,這樣程序才知道把數據同步到哪個服務器上,其實就是同步到這個url上。當然你可以重寫Backbone.sync方法,來改變使用ajax方式同步服務器的操作。

m.save({name:"hi"});

第二個例子

Backbone.sync = function(method , model){

  alert(method);    //當調用fetch方法時,也會執行sync方法,這時的method就是read(get請求),從服務器獲取數據。

}

var C = Backbone.Collection.extend({  

  initialize:function(){

    this.on("reset",function(){   //數據獲取成功后,就會觸發這個reset事件

      alert(1);

    })

  },

  url : "/users"

});

var models = new C();

models.fetch();   //從服務器/users路徑獲取數據

路由與歷史管理

var route = Backbone.Router.extend({

  routes:{

    "help":"help",

    "search/:query":"search",    //:代表這個字符是變量,意思就是query是一個變量,假設query=chaojidan,那么這里的"search/chaojidan"對應search函數。

    "search/:query/p:page": "search"

  },

  help:function(){

    alert(1);

  },

  search:function(query,page){

    alert(2);

  }

});

var w = new route();

Backbone.history.start();    //必須執行這個代碼,路由才能正常使用。這時,歷史管理也實現了。移動端開發很適合這種單頁操作,不用頁面的跳轉,只要改變hash值就能進行功能的實現。

事件委托

var V = Backbone.View.extend({

  el:$("body"),

  events :{

    "click input": "aaa",

    "mouseover li" : "bbb"

  },

  aaa:function(){

    alert(1);

  },

  bbb:function(){

    alert(2);

  }

});

var view = new V;   //當new這個視圖后,頁面上的input就會綁定click事件,只要點擊input,就會執行aaa方法。同時,頁面上的li元素也會綁定mouseover事件。視圖的el指向的是頁面的body元素,是el指向的元素就是此視圖的根元素,事件的綁定會從這個根元素上開始查找元素。

前端模板

<script type="text/template" id="template">

  <div><%= name %></div>

</script>

var M = Backbone.Model.extend({  

  defaults:{name:"hello"}  

});

var V = Backbone.View.extend({  

  initialize:function(){  

    this.listenTo(this.model, "change", this.show);   //給this.model綁定change事件,事件響應函數是this.show,this.show方法中的this指向是this(view),而不是this.model(model),這就是listerTo方法跟on的不同。

  },

  show:funtion(model){

    $("body").append( this.template( this.model.toJSON() ) );   //this.model.toJSON() = {name:hi},套入模板后變成<div>hi</div>,最后添加到頁面上。這里做到了html和js的分離。html用模板來實現。

  },

  template:_.template($("#template").html());

});

var m= new M();

var v = new V({model:m});

m.set("name","hi");    

 

 

 

加油!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