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的開發過程,也可以說是軟件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個基本活動:描述、開發、確認、演進。四個基本活動分八個階段進行,各個階段都用到了各色圖形工具。而且在我們寫文檔的過程中,這些圖都是寶貝啊!
(前言:這些圖,大多來自網絡,經個人整理而成。給自己,也算是給大家以后寫文檔畫圖做個參考。)
一、宏觀導圖
導圖說明:我們的軟件開發中用到的各種圖型工具都是為了輔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開發的階段或者過程。上圖是根據軟件過程中各個階段所需要用到的各種圖的一個小結。下面是各種圖的簡介和示例。
二、談細節:
1、問題定義階段(規划階段):
UC圖:(Use Creat圖)它是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法中常用的子系統划分工具。
2、可行性分析
2.1系統流程圖:是描述系統物理模型的一種傳統工具。它是表達數據在系統各部件之間流動的情況,而不是對數據加工處理的控制過程,它是物理數據流圖而不是程序流程圖。系統流程圖形象的呈現了軟件的功能,即使不懂軟件的人也可以輕松的看懂,可以說它是軟件設計師與用戶之間溝通、交流的有效工具。
3、需求分析:
3.1 DFD圖(Data Flow Diagram):從數據傳遞和加工角度,以圖形方式來表達系統的邏輯功能、數據在系統內部的邏輯流向和邏輯變換過程.建立系統的功能模型。
3.2 ERD(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圖:當數據量很大並且數據間關系復雜時對於數據的分析就得用到它來刻畫系統數據模型
3.3 IPO(input process output)圖描述了輸入數據、處理數據、輸出數據之間的關系。
3.4 STD(State Transition Diagram)圖:刻畫系統響應外部事件的過程。為系統的行為建模。
面向數據結構的幾個圖形工具:
3.5 層次方框圖:用來展示數據的層次結構
3.6 warnier圖:和層次方框圖一個意思,不過她能描述的手段比層次圖更加豐富。
3.7 Jackson圖
4、概要設計:
4.1層次圖:描述層次結構
4.2 HIPO圖=層次圖+IPO圖
4.3 (模塊)結構圖:這是結構化開發中最常用的描述一個系統體系結構的工具圖之一。
5、詳細設計:
5.1程序流程圖:
5.2 N-S圖(盒圖)
5.3 PAD(Problem Analysis diagram)圖
6、代碼實現
7、測試
8、維護
三、總結:這篇博客,算是一個整理工作,對於軟件工程過程中各種圖有了一個宏觀上的了解,還有很多不會畫,存在不理解的圖,大多數是從網上找的圖。但是這都不能影響繼續前進的腳步。這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積累。后續的文檔中將要一一的嘗試一下這些圖。將理論付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