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interface)可以說成是抽象類的一種特例,接口中的所有方法都必須是抽象的。接口中的方法定義默認為public abstract類型,接口中的成員變量類型默認為public static final (這里需要說一點,既然一個變量被final修飾了,那么這個變量就是一個常量!!!!!變量必須初始化成常量!!!!!)
下面比較一下兩者的語法區別:
1.抽象類可以有構造方法,接口中不能有構造方法。
2.抽象類中可以有普通成員變量,接口中沒有普通成員變量!!!!!!!(注意重點在 普通 即 非靜態 和 變量!!!!)
3.抽象類中可以包含非抽象的普通方法,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必須都是抽象的,不能有非抽象的普通方法。
4. 抽象類中的抽象方法的訪問類型可以是public,protected和(默認類型,雖然eclipse下不報錯,但應該也不行),但接口中的抽象方法只能是public類型的,並且默認即為public abstract類型。
附錄一個開發中接口的代碼
public interface InterfaceTest { // static 和 final 是針對接口中的成員變量來說的. // abstract是針對接口中的方法來說的.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str = null; public String strr = null;// 接口中的變量默認是public static final類型的 public int i = 0;// 可以不顯示的用static 和 final 來修飾這個變量.默認就是了!!! public abstract void fireContextsChangedEvent();// 方法默認是 public abstract類型的. public boolean checkValidParameterName(String oldParameterName, String newParameterName); public void saveToEmf(EList contextTypeList); }
5. 抽象類中可以包含靜態方法(static),接口中不能包含靜態方法.
6. 抽象類和接口中都可以包含靜態成員變量(static),抽象類中的靜態成員變量的訪問類型可以任意,但接口中定義的變量只能是public static final類型,並且默認即為public static final類型。
7. 一個類可以實現多個接口,但只能繼承一個抽象類。
關於接口中定義的成員變量是常量的解釋:
在interface里面的變量都是public static final 的。所以你可以這樣寫: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10; 或則 int i=10;(可以省略掉一部分) 注意在聲明的時候要給變量賦予初值 解釋: 首先你要弄清接口的含義.接口就是提供一種統一的’協議’,而接口中的屬性也屬於’協議’中的成員.它們是公共的,靜態的,最終的常量.相當於全局常量. 抽象類是不’完全’的類,相當於是接口和具體類的一個中間層.即滿足接口的抽象,也滿足具體的實現. 如果接口可以定義變量,但是接口中的方法又都是抽象的,在接口中無法通過行為來修改屬性。有的人會說了,沒有關系,可以通過實現接口的對象的行為來修改接口中的屬性。這當然沒有問題,但是考慮這樣的情況。如果接口A中有一個public訪問權限的靜態變量a。按照java的語義,我們可以不通過實現接口的對象來訪問變量a,通過A.a = xxx;就可以改變接口中的變量a的值了。正如抽象類中是可以這樣做的,那么實現接口A的所有對象也都會自動擁有這一改變后的a的值了,也就是說一個地方改變了a,所有這些對象中a的值也都跟着變了。這和抽象類有什么區別呢,怎么體現接口更高的抽象級別呢,怎么體現接口提供的統一的協議呢,那還要接口這種抽象來做什么呢?所以接口中不能出現變量,如果有變量,就和接口提供的統一的抽象這種思想是抵觸的。所以接口中的屬性必然是常量,只能讀不能改,這樣才能為實現接口的對象提供一個統一的屬性。 通俗的講,你認為是要變化的東西,就放在你自己的實現中,不能放在接口中去,接口只是對一類事物的屬性和行為更高層次的抽象。對修改關閉,對擴展(不同的實現implements)開放,接口是對開閉原則的一種體現。
下面接着再說說兩者在應用上的區別:
接口更多的是在系統架構設計方法發揮作用,主要用於定義模塊之間的通信契約。而抽象類在代碼實現方面發揮作用,可以實現代碼的重用,例如,模板方法設計模式是抽象類的一個典型應用,假設某個項目的所有Servlet類都要用相同的方式進行權限判斷、記錄訪問日志和處理異常,那么就可以定義一個抽象的基類,讓所有的Servlet都繼承這個抽象基類,在抽象基類的service方法中完成權限判斷、記錄訪問日志和處理異常的代碼,在各個子類中只是完成各自的業務邏輯代碼(抽象出一個BaseServlet)
附上一個比較實用的BaseServlet.java
1 public class Base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2 //BaseServlet雖然繼承了HttpServlet但是不需要在web.xml中進行配置. 3 /* 4 * 它會根據請求中的m,來決定調用本類的哪個方法 5 */ 6 protected void service(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7 req.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8 resp.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9 10 // 例如:http://localhost:8080/demo1/xxx?method=add 11 String methodName = req.getParameter("method");//它是一個方法的名稱 12 13 // 當沒有指定要調用的方法時,那么默認請求的是execute()方法。 14 if(methodName==null || methodName.isEmpty()){ 15 methodName = "execute"; 16 } 17 Class c = this.getClass(); 18 19 // 通過方法名稱獲取方法的反射對象 20 try { 21 Method m = c.getMethod(methodName,HttpServletRequest.class, HttpServletResponse.class); 22 23 // 反射方法目標方法,也就是說,如果methodName為add,那么就調用add方法。 24 String result = (String) m.invoke(this, req,resp); 25 // 通過返回值完成請求轉發 26 if(result != null && !result.isEmpty()){ 27 req.getRequestDispatcher(result).forward(req, resp); 28 } 29 } catch (Exception e) { 30 throw new ServletException(e); 31 } 32 } 33 }
又比如比較典型的GenericServlet和其子類HttpServlet之間
GenericServlet.java
1 public abstract class GenericServlet implements Servlet, ServletConfig, Serializable { 2 // abstract method 3 abstract void service(ServletRequest req, ServletResponse res); 4 5 void init() { 6 // Its implementation 7 } 8 // other method related to Servlet 9 }
當HttpServlet類繼承GenericServlet時,它提供了service方法的實現:
HttpServlet.java
1 public class HttpServlet extends GenericServlet { 2 void service(ServletRequest req, ServletResponse res) { 3 // implementation 4 } 5 6 protected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 7 // Implementation 8 } 9 10 protected void doPost(HttpServletRequest req,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 11 // Implementation 12 } 13 14 // some other methods related to HttpServlet 15 }
接口
接口是抽象方法的集合。如果一個類實現了某個接口,那么它就繼承了這個接口的抽象方法。這就像契約模式,如果實現了這個接口,那么就必須確保使用這些方法。接口只是一種形式,接口自身不能做任何事情。以Externalizable接口為例:
Externalizable.java
1 public interface Externalizable extends Serializable { 2 3 void writeExternal(ObjectOutput out) throws IOException; 4 5 void readExternal(ObjectInput in)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6 }
當你實現這個接口時,你就需要實現上面的兩個方法:
1 public class Employee implements Externalizable { 2 3 int employeeId; 4 String employeeName; 5 6 @Override 7 public void readExternal(ObjectInput in) throws IO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8 employeeId = in.readInt(); 9 employeeName = (String) in.readObject(); 10 11 } 12 13 @Override 14 public void writeExternal(ObjectOutput out) throws IOException { 15 16 out.writeInt(employeeId); 17 out.writeObject(employeeName); 18 } 19 }
抽象類和接口的對比
參數 | 抽象類 | 接口 |
默認的方法實現 | 它可以有默認的方法實現 | 接口完全是抽象的。它根本不存在方法的實現 |
實現 | 子類使用extends關鍵字來繼承抽象類。如果子類不是抽象類的話,它需要提供抽象類中所有聲明的方法的實現。 | 子類使用關鍵字implements來實現接口。它需要提供接口中所有聲明的方法的實現 |
構造器 | 抽象類可以有構造器 | 接口不能有構造器 |
與正常Java類的區別 | 除了你不能實例化抽象類之外,它和普通Java類沒有任何區別 | 接口是完全不同的類型 |
訪問修飾符 | 抽象方法可以有public、protected和default這些修飾符 | 接口方法默認修飾符是public。你不可以使用其它修飾符。 |
main方法 | 抽象方法可以有main方法並且我們可以運行它 | 接口沒有main方法,因此我們不能運行它。 |
多繼承 | 抽象方法可以繼承一個類和實現多個接口 | 接口只可以繼承一個或多個其它接口 |
速度 | 它比接口速度要快 | 接口是稍微有點慢的,因為它需要時間去尋找在類中實現的方法。 |
添加新方法 | 如果你往抽象類中添加新的方法,你可以給它提供默認的實現。因此你不需要改變你現在的代碼。 | 如果你往接口中添加方法,那么你必須改變實現該接口的類。 |
什么時候使用抽象類和接口
- 如果你擁有一些方法並且想讓它們中的一些有默認實現,那么使用抽象類吧。(如果有的方法不想讓子類擁有設置flag)
- 如果你想實現多重繼承,那么你必須使用接口。由於Java不支持多繼承,子類不能夠繼承多個類,但可以實現多個接口。因此你就可以使用接口來解決它。
- 如果基本功能在不斷改變,那么就需要使用抽象類。如果不斷改變基本功能並且使用接口,那么就需要改變所有實現了該接口的類。
Java8中的默認方法和靜態方法
Oracle已經開始嘗試向接口中引入默認方法和靜態方法,以此來減少抽象類和接口之間的差異。現在,我們可以為接口提供默認實現的方法了並且不用強制子類來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