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科技類最大的新聞,莫過於微軟宣布.NET開發框架開源計划。.NET 開源,集成 Clang 和 LLVM 並且自帶 Android 模擬器,這意味着 Visual Studio 這個當下最好沒有之一的 IDE 正式支持編寫 Android 和 iOS 程序 -- Visual Studio 和 .NET 真正開始走向跨平台化。Nadella 說的“移動為先,雲為先”和“找到微軟最初的本質”終於連成一線。(詳情請參見相關新聞鏈接:http://www.cnbeta.com/articles/345617.htm)。
同時.NET Micro Framework之父Colin Miller也高調回歸,在11月11日發布一篇以ComingHome為標題的新博文,文中聲稱,微軟發布新的計划,將加大對.NET Micro Framework的投入力度,着力在智能設備和物聯網領域進行深度開發。正因為如此,所以經過兩年的離開后,重新歸隊領導.NETMicro Framework下一步的開發。(相關博文請參見:http://blogs.msdn.com/b/netmfteam/archive/2014/11/11/coming-home.aspx)。
目前來看,未來物聯網的開發平台,無非集中在三個層面:雲,移動入口,端。
在雲這個平台上,微軟的戰略眼光和實際執行都比較到位,至少技術和整體布局上並沒有落后。但是在移動入口(手機、平板),起個大早,趕一晚集,拉一個偌大的諾基亞來墊背,也沒有擺脫敗局。所以現在宣布開源.NET,支持Android和IOS開發,就是想在移動入口有所作為(最近office一些產品也為這些嵌入式平台免費提供了)。剩下的就是端,這個端不是指傳感器等設備,而是指接入端,雖然.NET Micro Framework設計之初,是專為智能設備開發而准備。但是隨着物聯網時代的來臨,接入設備的多樣性,及通信的復雜性,讓易於開發和易於調試的.NET Micro Framework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微軟重新重視.NETMicro Framework,雲+端同時發力,在物聯網時代,勝算就會多幾分了。
我已經連續7年參加ARM的技術研討大會了,近幾年來,ARM通過推出Cortex系列的產品,在硬件層面,盡可能統一了不同廠家的芯片的核心功能,另外又通過CMSIS中間件,抹平了各廠家的芯片差異,借力mbed和CoAP技術提供物聯網開發支持(相關詳細內容,可以參見我去年寫的一篇博文:http://blog.csdn.net/yfiot/article/details/17006331)。通過JS,Html5,C/C++等開發語言,借助開源庫,通過幾年的努力,逐漸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物聯網開發體系。不過C/C++開發,開發門檻比較高,調試和維護都不是太方便,對微軟這種以易用起家的公司來說,物聯網領域充滿機會。
物聯網從雲到端、到手機、到平板,各種軟硬件平台,借助.NET開發,通過統一的開發工具,統一的開發語言,花最小的代價,完成整體開發--至少這是目前我所看到的,最誘人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