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1 / 15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
及接入流程
V0.5
Tencent Confidential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2 / 15
文檔變更日志
部門 微信事業群\開放平台創新部\創新二組
版本 描述 撰寫人員 更新日期
V0.1 初稿 jeffqi、genewu 2014/07/8
V0.2 加入Q&A jeffqi、genewu 2014/07/8
V0.3 針對常見問題,增加說明。流程圖優化。 jeffqi、genewu 2014/07/9
V0.4 添加“保密”水印,文檔名字修正。 jeffqi、genewu 2014/07/10
V0.5 Q&A補充 jeffqi、genewu 2014/07/15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3 / 15
目錄
1. 微信硬件公眾平台整體架構 ................................................................................. 4
1.1 經典藍牙(BT) 、低功耗藍牙(BLE)連接方案 ................................................ 4
1.2 Wifi、GPRS、3G連接方案 ....................................................................................... 6
2. 微信硬件公眾平台接入流程 ................................................................................. 8
2.1 目的 ................................................................................................................................. 8
2.2 前提 ................................................................................................................................. 8
2.3 接入流程 ......................................................................................................................... 8
2.3.1 開發階段 ................................................................................................................. 9
2.3.2 正式上線與發售 .................................................................................................. 10
3. Q&A .................................................................................................................................. 13
4. 參考文檔 .......................................................................................................................... 15
4.1 微信藍牙外設協議 1.0.1beta ................................................................................... 15
4.2 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V2.0beta(PDF) ................................................................... 15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4 / 15
1. 微信硬件公眾平台整體架構
1.1 經典藍牙(BT) 、低功耗藍牙(BLE)連接方案
外設和廠商服務器,由廠商開發完成。
微信提供手機接口以對接廠商的外設(如下文中的微信藍牙外設協議),提供服務器接口以
對接廠商的服務器。
A. 外設與手機 WeChat 通過 BT/BLE 連接,藍牙協議見參考文檔 《微信藍牙外設協議
1.0.1beta》 。
B. 未涉及外設數據傳輸的請求(如同步后的數據查詢、排行查詢等),數據流通過路徑①
傳輸。此時需要調用的接口為微信的公共接口,詳細見
http://mp.weixin.qq.com/wiki/index.php?title=%E9%A6%96%E9%A1%B5
② ①
藍牙設備連接示意圖
手機WeChat
外設
微信服務器
廠商服務器
BT/BLE
①
②
②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5 / 15
C. 涉及外設數據傳輸的請求(如數據同步、電量查詢等),數據流通過路徑②傳輸。此時
需要調用的接口為微信的硬件接口。此外,設備授權、設備二維碼生成、設備綁定/解綁
等都涉及到微信的硬件接口。
相關接口文檔詳見參考文檔《設備接入接口協議V2.0beta》 。
以下是設備接入流程以及相關接口的簡單介紹:
a. 設備授權。通過調用設備授權的 API,廠商將設備 deviceID 以及其屬性信息提交公眾
平台進行授權(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2.0》中1.6 節)
b. 由 deviceID生成二維碼。 調用設備二維碼獲取API,廠商可通過授權后的設備deviceID
從公眾平台批量獲取設備二維碼(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2.0》中 1.5 節)
c. 綁定設備/解綁設備。微信用戶綁定設備后,設備會通過微信給第三方發送消息。 (詳見
《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2.0》中1.2節)
d. 設備收信息。第三方發送消息給設備主人的微信終端,並最終送達設備。 (詳見《設備
接入接口協議2.0》中1.3節)
e. 設備發信息。設備通過微信同第三方通信,並且接收第三方的響應。 (詳見《設備接入
接口協議2.0》中1.1 節)
f. 其他輔助功能。其他功能如設備狀態查詢、驗證二維碼等接口內容詳細介紹見接口協議
文檔。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6 / 15
1.2 Wifi、GPRS、3G 連接方案
外設和廠商服務器,由廠商開發完成。
微信提供連接方案以及相關接口對接廠商服務器,使外設與微信之間能進行通信。
A. 外設和手機 WeChat 無直接連接關系。微信提供連接方案以及相關接口,將設備 ID
(deviceID)與用戶微信號(openID)綁定,從而實現外設與微信之間的通信。
B. 設備授權、設備二維碼生成、設備綁定/解綁等涉及到微信的硬件接口。相關接口文檔
詳見參考文檔《設備接入接口協議V2.0beta》 。
以下是設備接入流程以及相關接口的簡單介紹:
a. 設備授權。通過調用設備授權的 API,廠商將設備 deviceID 以及其屬性信息提交公眾
平台進行授權(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2.0》中1.6 節)
手機WeChat
外設
微信服務器
廠商服務器
wifi設備連接示意圖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7 / 15
b. 由 deviceID生成二維碼。 調用設備二維碼獲取API,廠商可通過授權后的設備deviceID
從公眾平台批量獲取設備二維碼(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2.0》中 1.5 節)
c. 綁定設備/解綁設備。微信用戶綁定設備后,設備會通過微信給第三方發送消息。 (詳見
《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2.0》中1.2節)
d. 設備收/發信息。 Wifi設備收發信息需要調用微信的公共接口,而不需要調用硬件接口,
廠商可忽略《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2.0》中的1.1 節與 1.3節。
e. 其他輔助功能。其他功能如設備狀態查詢、驗證二維碼等接口內容詳細介紹見接口協議
文檔。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8 / 15
2. 微信硬件公眾平台接入流程
2.1 目的
微信硬件公眾平台接入流程詳細介紹了接入平台的各個步驟,幫助廠商更好地接入微信硬件
公眾平台和使用微信硬件公眾號。
2.2 前提
廠商已經與微信硬件團隊接觸並達成合作意願。
2.3 接入流程
接入流程圖:
正 式 上 線 與 發 售 階 段
開 發 階 段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9 / 15
接入流程分為兩部分,一為開發階段,二為正式上線與銷售階段。開發階段廠商可以通過測
試號進行設備的開發與測試;正式上線與銷售階段,廠商必須要注冊服務號並通過微信認證
才能正式上線產品與銷售。
2.3.1 開發階段
1.申請測試號
要接入微信硬件公眾平台的廠商需要先申請測試號以便於硬件功能的開發與測試。
測試號折疊在訂閱號中,頭像與名稱不可更改。除了模版消息功能外,測試號擁有服務號所
具有的功能。
測試號申請地址為:
http://mp.weixin.qq.com/debug/cgi-bin/sandbox?t=sandbox/login
2.開通硬件功能權限
測試號與正式硬件公眾號都需要開通硬件功能權限才可以使用硬件功能。
廠商需要向微信硬件團隊產品經理提供公眾帳號原始 ID(原始ID為“gh_”開頭的一串字
符)以申請開通公眾號的硬件功能。
3.設備開發
A.設備授權:通過調用設備授權的 API,廠商將設備 deviceID 以及其屬性信息提交公眾
平台進行授權。 (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2.0》中1.6 節)
B.獲取設備專屬二維碼:調用設備二維碼獲取 API,廠商可通過授權后的設備 deviceID
從公眾平台批量獲取設備二維碼。 (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2.0》中 1.5 節)
C.設備測試:生產樣品設備並測試。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10 / 15
2.3.2 正式上線與發售
1.注冊服務號
廠商需在微信公眾平台注冊服務號作為正式的硬件公眾號。
服務號注冊地址為:https://mp.weixin.qq.com/
2.微信認證
廠商需要對此硬件公眾帳號進行“微信認證”,認證成功后,會在公眾帳號上的 Profile 頁
面看到“微信認證”標識。
3.開通硬件功能權限
測試號與正式硬件公眾號都需要開通硬件功能權限才可以使用硬件功能。
廠商需要向微信硬件團隊產品經理提供公眾帳號原始 ID(原始ID為“gh_”開頭的一串字
符)以申請開通公眾號的硬件功能。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11 / 15
4.設備生產
A.設備授權:通過調用設備授權的 API,廠商將設備 deviceID 以及其屬性信息提交公眾
平台進行授權。 (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2.0》中1.6 節)
B.獲取設備專屬二維碼:調用設備二維碼獲取 API,廠商可通過授權后的設備 deviceID
從公眾平台批量獲取設備二維碼。 (詳見《設備接入接口協議2.0》中 1.5 節)
C.設備生產,貼二維碼:生產設備過程中,將二維碼與其對應的設備統一包裝。
(有屏幕的設備亦可在屏幕上顯示二維碼)
5.設備銷售
A.設備銷售:設備將與專屬二維碼一起銷售給消費者。
B.掃描二維碼:用戶獲取設備后,可通過微信掃描設備專屬二維碼與設備建立關系。
C.關注公眾賬號:用戶關注廠商的硬件公眾號后,該公眾號可以接收用戶消息以及向用戶
發送消息,同時設備的 deviceID 與用戶微信號的 openID 將綁定。通過調用獲取綁定
的 openID的API,硬件公眾號可獲取綁定設備的用戶 openID。 (詳見《設備接入接口
協議2.0》中1.4 節)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12 / 15
D.連接狀態顯示:用戶關注廠商的硬件公眾號后,公眾號會向用戶發出問候消息,用戶與
廠商硬件公眾號的聊天對話頁面上也會顯示設備與手機的連接狀態。對於藍牙設備,微
信通過手機可以獲取連接狀態;對於 Wi-Fi 設備,需要通過廠商服務器向微信硬件公眾
平台提供設備的網絡連接狀態再在微信上顯示(此功能正在開發中)。
E.更多功能:用戶可以通過微信硬件公眾號以語音消息、文本消息、HTML5 頁面等途徑
獲得廠商提供的多種服務。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13 / 15
3. Q&A
Q:公眾賬號原始ID就是公眾賬號的微信號嗎?
A:否。登錄mp.weixin.qq.com ,在設置公眾號設置內查看。
Q:接入微信硬件公眾平台需要繳費嗎?
A:暫時不需要。
Q:如何申請測試號?
A: http://mp.weixin.qq.com/debug/cgi-bin/sandbox?t=sandbox/login 用手機掃描
網頁上二維碼,按照網站提示申請。
Q:測試號有限制嗎?
A: 測試號折疊在訂閱號中,頭像與名稱不可更改。除了模版消息功能外,測試號擁有服務
號所具有的功能。此外,測試號有效期為 1年。
Q:注冊服務號后如何開通硬件權限?
A: 廠商需要向微信硬件團隊產品經理提供公眾帳號原始ID以申請開通公眾號的硬件功能。
Q:申請微信認證是否需要繳納300 元?
A:是。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14 / 15
Q:設備授權有數量上限嗎?
A: 測試過程中數量上限為1000 個。正式生產時,按照需求與微信硬件產品經理協商溝通。
Q:“注冊服務號”與“微信認證”在開發過程中非必須流程,具體什么意思?
A:測試與開發的過程中,僅需測試號,不需要注冊服務號,也不需要對賬號進行微信認證。
Q:一個用戶只能綁定一個設備嗎?
A:是。在已綁定設備且未解綁的情況下,再掃描綁定另一設備時,前者會被取代,綁定的
是后一設備。
微信不建議允許同一用戶綁定多個設備,若一定需要綁定多個設備,微信能在自定義菜單中
提供“添加設備”功能,由廠商負責管理。此時,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不能綁定新設備,
而需要用戶在公眾號內輸入新設備的deviceID,由廠商在后台處理。
Q:同一設備是否能被多個用戶掃描綁定嗎?
A:是。
Q:能否實現以下情況:用戶A 與用戶B都同時綁定設備 1和設備2?
A:否。 硬件平台框架說明及接入流程
15 / 15
4. 參考文檔
4.1 微信藍牙外設協議 1.0.1beta
4.2 設備接入接口協議 V2.0beta
(以上文檔請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