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def __cplusplus 宏命令的使用



一般用於將C++代碼以標准C形式輸出(即以C的形式被調用),這是因為C++雖然常被認為是C的超集,但是C++的編譯器還是與C的編譯器不同的。C中調用C++中的代碼這樣定義會是安全的。一般的考慮跨平台使用方法如下:

代碼開頭:

#if defined(__cplusplus) || defined(c_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代碼結尾:

#if defined(__cplusplus) || defined(c_plusplus)
}
#endif


 網上其他人做過如下總結和分析:

原文鏈接:http://blog.csdn.net/thanklife/article/details/7362893

結論:

首先,__cplusplus是cpp中的自定義宏,那么定義了這個宏的話表示這是一段cpp的代碼,也就是說,代碼的含義是: 如果這是一段cpp的代碼,那么加入extern"C"{和}處理其中的代碼。要明白為何使用extern"C",還得從cpp中對函數的重載處理開始說起。在c++中,為了支持重載機制,在編譯生成的匯編碼中,要對函數的名字進行一些處理,加入比如函數的返回類型等等.而在C中,只是簡單的函數名字而已,不會加入其他的信息.也就是說:C++和C對產生的函數名字的處理是不一樣的.

其次,為什么需要使用extern"C"呢?C++之父在設計C++之時,考慮到當時已經存在了大量的C代碼,為了支持原來的C代碼和已經寫好C庫,需要在C++中盡可能的支持C,而extern"C"就是其中的一個策略。試想這樣的情況:一個庫文件已經用C寫好了而且運行得很良好,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使用這個庫文件,但是我們需要使用C++來寫這個新的代碼。如果這個代碼使用的是C++的方式鏈接這個C庫文件的話,那么就會出現鏈接錯誤. 之所以會出現鏈接過不去的錯誤,是因為鏈接器找不到函數。因此,為了在C++代碼中調用用C寫成的庫文件,就需要用extern"C"來告訴編譯器:這是一個用C寫成的庫文件,請用C的方式來鏈接它們。比如,現在我們有了一個C庫文件,它的頭文件是f.h,產生的lib文件是f.lib,那么我們如果要在C++中使用這個庫文件,我們需要這樣寫:

extern "C" {
#include "fun.h"
}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