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行業界對銀行核心的定義是傳統業務的集中處理,這些傳統業務的核心都是基於數據記錄為基礎的業務集中交易。
一、從歷史的演變看銀行核心和前置系統的誕生
從銀行電子化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銀行核心與銀行前置系統的發展和演變。
上世紀80年代,IBM PC
XT、蘋果機、王安電腦初步深入到銀行界的應用,許多商業銀行各分行或各分行的儲蓄所以這些電腦設備搭建銀行記賬系統,交易種類在非常窄的應用范圍內。
到80年代末期,國家對中國金融電子化領域的優先政策,以中國銀行為代表的商業銀行引進IBM系統360、系統370系列的計算機系統,逐漸在地區性為單位形成區域性應用體系統一的處理單元。這時的其它商業銀行,比如建行、工行、農行等還處在亂世英雄階段,各區域的計算機系統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和應用體系。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以人行計算中心為首,工行計算中心、農行計算中心等形成了以IBM系統370為計算機系統的應用架構。人行計算中心形成了全國范圍的清算系統。工行和農行也以IBM系統370為平台,逐漸形成區域性的統一銀行應用體系。在這種系統環境下,還沒有出現銀行總行前置系統。如果說有的話,只有在這種IBM
SNA架構下的前置通訊控制機,但是沒有目前前置機上的通訊報文轉換概念。
到了90年代末期到20世紀初始年代中期,各家商業銀行把各地分行的IBM系統銀行核心賬務系統集中到各家總行計算中心。在集中的同時,又統一開發了銀行綜合前置系統,把進入銀行各渠道的通訊整合到綜合前置系統中,各渠道的通訊交換報文通過綜合前置處理后再與主機交易系統進行通訊。在這之前的綜合前置,從櫃面系統通過綜合前置再進入主機交易系統是主要的處理,其它渠道的通訊微不足道,許多系統處理其它渠道的通訊,沒有把這類通訊歸類到綜合前置中,而是使用專門的通訊編程進行處理。
隨着新的業務不斷擴大,以及硬件展示平台不斷延伸,一方面新的業務種類快速增長,要求新的業務在傳統業務平台下通過技術實施手段快速融入,即數據記錄為基礎的模式不會改變,新的業務子系統在銀行核心架構中可以集成到傳統業務中,也可以通過中間業務交換平台成為一個單獨運行的功能子系統。另一方面,硬件展示平台不斷延伸,比如銀行ATM自助功能不斷擴充、自助設備和手機銀行等功能的完善,傳統的業務有60%至70%都可以延伸到這些自助設備上。這兩類業務的擴展,由於目前銀行傳統核心架構的技術限制,使得新的業務不能快速融入銀行傳統核心體系中。所以,在現有的架構下,許多銀行,就把銀行綜合前置的概念進行延伸,一方面還保持銀行櫃面系統進入的報文轉換處理;另一方面,把銀行綜合前置的概念延伸到銀行中間業務交換平台上,通過銀行綜合前置,或者銀行中間業務交換平台,把非銀行傳統業務核心交易之外的功能處理模塊的報文進行轉換,再通過中間業務應用平台上的路由功能進入到對應的應用子系統中進行處理。各獨立的應用子系統在處理交易過程中,如果要與銀行傳統核心系統數據進行處理,都必須通過中間業務交換平台進行處理。
二、銀行核心與前置系統區別、定義發展與架構延伸
這里,我們再回到文章的話題:銀行核心與前置系統的區別。
銀行核心,這里指傳統的銀行核心系統,可以進行完整的銀行交易和事務處理的交易系統。沒有前置系統,如果采用直連櫃面通訊通道,銀行核心是一個單獨的、可運行的交易系統。
前置系統,或者中間業務交換平台,沒有處理業務交易的功能,只能進行報文轉換、報文的加解密處理、通訊協議轉換,以及,通過這個平台上的路由功能進行通訊報文的轉入或轉出處理。
上面說過銀行新的業務種類不斷增加,硬件展示平台種類和功能不斷擴充,對銀行核心系統定義范圍的延伸,也就發生了變化。傳統的銀行核心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傳統銀行核心僅作為賬務系統存在於銀行綜合業務系統中。其它業務模塊也隨着交易量的擴大,或者業務模塊的獨立性,存在於這個銀行綜合系統的架構中。如果銀行綜合系統是這樣一種三層架構:渠道層(包括櫃面)、銀行綜合前置層(中間業務交換平台)、核心層,包括傳統銀行核心和非集成新業務子系統。我們如果一定要落實什么是銀行核心的話?我認為,銀行核心在沒有有效地解決銀行交易與銀行數據事物處理關系之前,基於銀行數據記錄之上的交易處理的功能模塊的架構集成就是銀行核心。前置系統是連接各處理單元的橋梁,是血管。核心層的各處理單元,無論是緊耦合集成,還是松耦合集成,是核心,是內臟。
隨着應用系統架構的不斷擴充,新的技術不斷涌入,前置系統角色隨着功能的變化也在不同階段發生了變化。
從早期銀行賬務系統之上沒有前置系統概念,到銀行數據分區域或集中處理,誕生了銀行前置系統,隨着中間業務的不斷加入,大前置,或者綜合前置,或者中間業務交換平台,替代了傳統的櫃面進入主機的前置系統。從基於AS400平台db2/400數據庫的應用開發模式的改變,java前端新技術的運用,在許多需要圖形方式展現的操作畫面應用上替代了傳統的綠屏字符操作應用。新的交易處理流從簡單直行前置系統或綜合前置系統,到逐漸需要這類前端展示公共的預處理放到綜合前置上來做,這樣綜合前置的角色就被ESB平台取代了。ESB平台包含所有綜合前置的功能外,還有java服務的功能封裝的功能,有前端java需展示數據或者報表數據的數據預處理功能。
三、展望未來
這里順便探討一下x86體系計算機,即‘雲計算’應用於銀行核心架構的模式。
不可否認,x86體系計算機在internet搜索引擎方面取得巨大成功,成功地誕生了‘雲計算’概念和技術。雲計算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最小處理單位是搜索關鍵字詞匯,雲計算處理中數據涌向最小單位也是搜索引擎關鍵詞匯。然而,把‘雲計算’概念用於銀行核心業務,勢必首先要解決:1)什么是銀行交易的最小處理單位?2)什么是銀行交易雲計算模式下的最小數據涌向單元?如果解決了上述這兩個概念之后,為了達到交易的完整性,勢必要對這兩個單位的雲計算處理單元進行統一調度,這又引發雲計算體系中的調度問題。同時,在雲計算模式下,如何實現銀行交易的數據完整性?即銀行事務處理的完整性。IBM的分布式數據庫產品對單點對單點的事務處理采用二次確認進行處理。如果在雲計算模式下,不會是n點對n點的n次方的確認方式吧?如果這樣,雲計算模式就不適合銀行業務。當然事物總是發展的,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新的技術可以做到雲計算模式下的銀行交易的完整性。但是,目前為止,各計算機廠商仍然處在摸索階段。如果這種新技術一旦誕生,銀行界也不會是這種新技術的吃螃蟹者,也一定會有一個較長時間的緩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