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 桌面有2個文檔 一個是示例,我們選擇 開始安裝Ubuntu 14.10 LTS ,
記得在這之前 要按Ctrl+Alt+T 打開終端,輸入代碼:sudo umount -l /isodevice這一命令取消掉對光盤所在 驅動器的掛載(注意,這里的-l是L的小寫,-l 與 /isodevice 有一個空格。),否則分區界面找不到分區。
命令執行兩次
選安裝類型,我們用其他選項。 我也不卸載原來安裝的Ubuntu 14.04了,等下覆蓋安裝。
網上有推進分區的方案如下(以30G為例):
/ 20G ext4(根分區可以大點)
SWAP 2G
/home 8G ext4(剩下的給/home)
如果跟我學,就
/ 50G ext4(根分區)
/boot 200M
swap <=2000M,內存兩倍
/home:2000M,可自由分配
/:剩余
/etc
(1)在選擇安裝啟動引導器的設備時,可以選擇我們分好的 / 區,也可以新建一個/boot區。
(2)若重啟就會發現原來 Windows進不去了。
打開終端輸入命令
sudo gedit /etc/default/grub
修改GRUB_TIMEOUT="10"
然后在終端中輸入sudo update-grub
update 命令會自動找到 windows 7 啟動項。並且自動更新 /boot/grub/grub.cfg 文件。這樣重啟就能進windows了。
(3)最后進入Windows 7,打開EasyBCD刪除安裝時改的menu.lst文件,按Remove即可。
然后去我們的c盤 刪除vmlinuz,initrd.lz和系統的iso文件。
利用EasyBCD可以更改啟動項菜單按Edit Boot Menu按鈕,可以選擇將Windows7設為默認開機選項。
1、在列表中選擇sda8(對應我們的G盤,確認其中的數據都備份好了),點擊下面的“刪除”按鈕,這樣就有了G盤原先大小的空閑空間了
2、在列表中選擇“空閑空間”,然后點擊下面的“添加”按鈕,會彈出下面的“創建新分區”窗口,(上面圖中的類型、掛載點和大小分別是通過下圖中的用於、掛載點和容量控制),swap沒有掛載點,設置好空間大小后,在用於中選擇“交換空間”即可,掛載點會自動變灰禁用。
3、按照步驟2,依次划分空間給根目錄(/)、swap和/home
注:如果有“主分區”和“邏輯分區”的選擇,選邏輯分區就可以了
總空間大小:50G
目錄 |
建議大小 |
實際大小 | 格式 |
描述 |
/ | 10G~20G | 10G | ext4 | 根目錄 |
swap | <2048M | 1G | swap | 交換空間 |
/boot | 200M左右 | 100M | ext4 | Linux的內核及引導系統程序所需要的文件,比如 vmlinuz initrd.img文件都位於這個目錄中。在一般情況下,GRUB或LILO系統引導管理器也位於這個目錄;啟動撞在文件存放位置,如kernels,initrd,grub。 |
/tmp | 5G左右 | 4G | ext4 | 系統的臨時文件,一般系統重啟不會被保存。(建立服務器需要?) |
/home | 34.8G | ext4 | 用戶工作目錄;個人配置文件,如個人環境變量等;所有賬號分配一個工作目錄。 |
Ubuntu 分區划分原則
1、引導分區: /boot 200M足夠了(我這里給了512M)
2、系統分區: / 裝系統和軟件,我這里給力10G的空間
3、交換分區: swap 類似windows的虛擬內存,一般分配物理內存的兩倍,我給力4G的空間
4、個人文件分區:/home 你想多大就多大,類似windows的“我的文檔”,剩下的G盤空間都給它了
ubuntu在安裝過程中有可以讓你選擇分區的,你可以在這個時候進行分區。如果不自己選,它會自動安裝在硬盤的最后2G空間內。
關於具體分區:/ ,/boot的空間大小基本不變化的,可以分少點,/usr也可以不用太多,主要是/好哦么要分多點。swap按內存的2倍算。
/,/boot建議放一個下面因為都是在啟動時用,而啟動時只能加載一個分區,分20個G就可以了,因為其它目錄默認會掛載到/下面,其中有些是會增加很多的使用空間的
/usr可以單獨掛載,但意義不大,這個里面主要放一些應用程序和資源配置文件,可以分5-6個G
剩下的都給/home,因為這個下面主要放你平時操作的一些文件,如:音樂。視頻等
所以總體分3塊:/ 20G,/usr 6G, /home 20, swap 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