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項目筆記》增量ETL數據抽取的策略及方法


增量抽取 增量抽取只抽取自上次抽取以來數據庫中要抽取的表中新增或修改的數據。在ETL使用過程中。增量抽取較全量抽取應用更廣。如何捕獲變化的數據是增量抽取的關鍵。對捕獲方法一般有兩點要求:准確性,能夠將業務系統中的變化數據按一定的頻率准確地捕獲到;性能,不能對業務系統造成太大的壓力,影響現有業務。目前增量數據抽取中常用的捕獲變化數據的方法有:
a.觸發器:在要抽取的表上建立需要的觸發器,一般要建立插入、修改、刪除三個觸發器,每當源表中的數據發生變化,就被相應的觸發器將變化的數據寫入一個臨時表,抽取線程從臨時表中抽取數據,臨時表中抽取過的數據被標記或刪除。觸發器方式的優點是數據抽取的性能較高,缺點是要求業務表建立觸發器,對業務系統有一定的影響。

b.時間戳:它是一種基於快照比較的變化數據捕獲方式,在源表上增加一個時間戳字段,系統中更新修改表數據的時候,同時修改時間戳字段的值。當進行數據抽取時,通過比較系統時間與時間戳字段的值來決定抽取哪些數據。有的數據庫的時間戳支持自動更新,即表的其它字段的數據發生改變時,自動更新時間戳字段的值。有的數據庫不支持時間戳的自動更新,這就要求業務系統在更新業務數據時,手工更新時間戳字段。同觸發器方式一樣,時間戳方式的性能也比較好,數據抽取相對清楚簡單,但對業務系統也有很大的傾入性(加入額外的時間戳字段),特別是對不支持時間戳的自動更新的數據庫,還要求業務系統進行額外的更新時間戳操作。另外,無法捕獲對時間戳以前數據的delete和update操作,在數據准確性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c.全表比對:典型的全表比對的方式是采用MD5校驗碼。ETL工具事先為要抽取的表建立一個結構類似的MD5臨時表,該臨時表記錄源表主鍵以及根據所有字段的數據計算出來的MD5校驗碼。每次進行數據抽取時,對源表和MD5臨時表進行MD5校驗碼的比對,從而決定源表中的數據是新增、修改還是刪除,同時更新MD5校驗碼。MD5方式的優點是對源系統的傾入性較小(僅需要建立一個MD5臨時表),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與觸發器和時間戳方式中的主動通知不同,MD5方式是被動的進行全表數據的比對,性能較差。當表中沒有主鍵或唯一列且含有重復記錄時,MD5方式的准確性較差。

d.日志對比:通過分析數據庫自身的日志來判斷變化的數據。Oracle的改變數據捕獲(CDC,ChangedDataCapture)技術是這方面的代表。CDC特性是在Oracle9i數據庫中引入的。CDC能夠幫助你識別從上次抽取之后發生變化的數據。利用CDC,在對源表進行insert、update或delete等操作的同時就可以提取數據,並且變化的數據被保存在數據庫的變化表中。這樣就可以捕獲發生變化的數據,然后利用數據庫視圖以一種可控的方式提供給目標系統。CDC體系結構基於發布者/訂閱者模型。發布者捕捉變化數據並提供給訂閱者。訂閱者使用從發布者那里獲得的變化數據。通常,CDC系統擁有一個發布者和多個訂閱者。發布者首先需要識別捕獲變化數據所需的源表。然后,它捕捉變化的數據並將其保存在特別創建的變化表中。它還使訂閱者能夠控制對變化數據的訪問。訂閱者需要清楚自己感興趣的是哪些變化數據。一個訂閱者可能不會對發布者發布的所有數據都感興趣。訂閱者需要創建一個訂閱者視圖來訪問經發布者授權可以訪問的變化數據。CDC分為同步模式和異步模式,同步模式實時的捕獲變化數據並存儲到變化表中,發布者與訂閱都位於同一數據庫中。異步模式則是基於Oracle的流復制技術。

綜上所述:本BI項目中采取時間戳方式.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