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2安裝過程中的語言(Language Selection)
2.3安裝信息摘要(Installation Summary)
2.5.1網絡時間(Network Time Protocol)
2.6鍵盤布局類型(Keyboard Configuration)
2.10安裝位置(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2.10.1手動分區(Manual Partitioning)
2.10.2創建LVM邏輯卷(Create LVM Logical Volume)
2.12配置和進度(Configuration and Progress)
2.15安裝完成(Installation Complete)
4.12MySQL
4.13ATI/NVIDIA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中文意思是:社區企業操作系統)是Linux發行版之一,它是來自於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依照開放源代碼規定釋出的源代碼所編譯而成。由於出自同樣的源代碼,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穩定性的服務器以CentOS替代商業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使用。兩者的不同,在於CentOS並不包含封閉源代碼軟件。CentOS 對上游代碼的主要修改是為了卸載不能自由使用的商標。
每個版本的 CentOS都會獲得十年的支持(通過安全更新方式)。新版本的 CentOS 大約每兩年發行一次,而每個版本的 CentOS 會定期(大概每六個月)更新一次,以便支持新的硬件。這樣,建立一個安全、低維護、穩定、高預測性、高重復性的 Linux 環境。
CentOS版本號有兩個部份,一個主要版本和一個次要版本,主要和次要版本號分別對應於RHEL的主要版本與更新 包,CentOS采取從RHEL的源代碼包來構建。例如CentOS 4.4構建在RHEL 4.0的更新第4版。自2006年中,CentOS 4.4版本開始(前身為RHEL 4.0更新第4版),Red Hat采用了和CentOS完全相同的版本約定,例如:Red Hat 4.5。
CentOS在2014初,宣布加入Red Hat。
不變的是:
1、CentOS 繼續不收費
2、保持贊助內容驅動的網絡中心不變
3、Bug、Issue 和緊急事件處理策略不變
4、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和 CentOS 防火牆也依然存在
變化的是:
1、我們是為紅帽工作,不是為 RHEL
2、紅帽提供構建系統和初始內容分發資源的贊助
3、一些開發的資源包括源碼的獲取將更加容易
4、避免了原來和紅帽上一些法律的問題
1、linux 3.10
2、支持 Linux 容器
3、Open VMware Tools 及 3D 圖像能即裝即用
4、OpenJDK-7作為缺省 JDK
5、原地升級 6.5 至 7.0
6、ext4 及 XFS 的 LVM 快照
7、轉用 systemd、firewalld 及GRUB 2.02
8、XFS 作為缺省文件系統
9、內核空間內的 iSCSI及FCoE
10、支持PTPv2
11、支持40G以太網絡卡
12、GNOME 3.8.4(缺省桌面)、KDE 4.10
13、firefox 24.5
14、gcc 4.8.2
15、gtk+ 3.8.8、qt 4.8.5
16、vim 7.4
17、bash 4.2
18、處理器架構 x86_64
19、libreoffice 4.1.4
官方主頁:http://www.centos.org/
官方Wiki:http://wiki.centos.org/
官方中文Wiki:http://wiki.centos.org/zh
官方中文文檔 :http://wiki.centos.org/zh/Documentation
官方中文教程文檔:http://wiki.centos.org/zh/HowTos
官方中文手冊 :http://www.centos.org/docs/
CentOS提示與技巧: http://wiki.centos.org/zh/TipsAndTricks
Red Hat官方文檔:https://access.redhat.com/documentation/en-US/Red_Hat_Enterprise_Linux/7/index.html
在CentOS發行版中,采用了一種叫做yum得軟件包綜合管理工具,它的全稱是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這個工具並不是CentOS開發的,而是由Yellow Dog Linux開發的軟件包綜合管理工具。
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
1、通過網絡安裝和升級軟件包
2、自動解決軟件包間的依存關系
CentOS [英]{ cent+os [sent'ɔs] } {森頭斯}
官方網址:http://www.centos.org/
官方下載:http://mirror.centos.org/
鏡像列表:http://www.centos.org/download/mirrors/
官方下載地址:
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
http://isoredirect.centos.org/centos/7.0.1406/isos/x86_64/
其它下載地址:
http://mirrors.163.com/centos/7.0.1406/isos/x86_64/ 網易開源鏡像站
http://centos.ustc.edu.cn/centos/7.0.1406/isos/x86_64/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http://mirror.bit.edu.cn/centos/7.0.1406/isos/x86_64/ 北京理工大學
http://mirrors.cug.edu.cn/centos/7.0.1406/isos/x86_64/ 中國地質大學
http://mirrors.hust.edu.cn/centos/7.0.1406/isos/x86_64/ 華中科技大學
DVD(大多數安裝包、推薦鏡像)
HTTP
http://mirrors.163.com/centos/7.0.1406/isos/x86_64/CentOS-7.0-1406-x86_64-DVD.iso
BT
http://mirrors.163.com/centos/7.0.1406/isos/x86_64/CentOS-7.0-1406-x86_64-DVD.torrent
Minimal(精簡版)
http://mirrors.163.com/centos/7.0.1406/isos/x86_64/CentOS-7.0-1406-x86_64-Minimal.iso
NetInstall(網絡版)
http://mirrors.163.com/centos/7.0.1406/isos/x86_64/CentOS-7.0-1406-x86_64-NetInstall.iso
livecd(安裝前的嘗試)
http://mirrors.163.com/centos/7.0.1406/isos/x86_64/CentOS-7.0-1406-x86_64-livecd.iso
Everything(最新完整版)
http://mirrors.163.com/centos/7.0.1406/isos/x86_64/CentOS-7.0-1406-x86_64-Everything.iso
1、Microsoft Windows
用InfraRecorder、Nero Burning ROM等等的光盤刻錄軟件將ISO鏡像文件刻錄成CD/DVD。
2、Linux發行版
圖形:
Brasero、K3b是很多Linux發行版都帶有的能在各種桌面上運行的刻錄軟件。
命令:
#cdrecord centos-xxxxxxxx.iso
1、Microsoft Windows
制作USB Live盤有Universal USB Installer、UNetbootin、WinSetupFromUSB、LinuxLive USB Creator、YUMI(Your Universal Multiboot Integrator) 等等,選擇其中一個制作USB Live。
2、Linux發行版
插入您的 USB 閃存驅動器
$dmesg //查看usb-disk信息
$su - //登錄root
#findmnt /dev/sdb //查看掛載、findfs
#umount /mnt/iso //缺載
#dd if=~/Downloads/CentOS-7.0-1406-x86_64-DVD.iso of=/dev/sdb bs=512k
如果 TYPE 不是 VFAT(如TYPE="iso9660"),清除 USB Flash Drive 的第一個塊數據。
#dd if=/dev/zero of=device bs=1M count=100
Tips:如果您執行這個步驟,那么就會在不警告的情況下破壞 USB 閃存驅動器中的所有數據。請確定您指定了正確的 USB 存儲驅動器,並確定這個閃存驅動器中不包含任何您要保留的數據。
現在Linux發行版的安裝程序的硬件識別能力都比較強,即使不查詢什么硬件信息,安裝操作系統也沒有什么大問題,不過對於非 常新的硬件和筆記本電腦這樣比較特殊的設備,還是建議在網絡上查詢一下相關硬件的信息,以確保硬件可以被驅動。這里列舉幾種可能需要重點考察的硬件,對於 任何一種發行版都需要注意如下這些問題。
(1)主板芯片組支持。這是一組比較重要的硬件信息,可能影響到硬盤是否可以使用、可以啟用UDMA,是否可以使用ACPI或APM電源管理等。這里的支持程序總是和內核版本相關的,考察的時候要注意對應的內核版本。
(2)網絡設備支持。目前,對於一般用戶主要是以太網卡和無線網卡,有些無線網卡的驅動還沒有被整合進內核,但確實已經有驅動支持了。
(3)聲卡。Linux對聲音芯片的支持在歷史上飽受詬病,但自從ALSA(Advanced Linux Sound Architecture)誕生以來,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序的緩解,現在,ALSA是2.6內核的一部分。不過,仍然有一些聲卡問題不時地出現。特 別的,目前大多數的用戶使用的是主板板載聲卡,在安裝系統之前應該考察一下Linux內核對該主板芯片聲效功能的支持。
(4)顯卡。主流的顯卡目前都可以得到支持,如果需要的話,看一下顯卡芯片的廠商、型號、顯存大小基本就可以了,如果希望省事 的話,可以考慮選擇性能雖然不強,但開源驅動的穩定性和性能最好的Intel整合顯卡,而追求高性能顯卡的用戶可以考慮NVIDIA芯片並在日后使用官方 的驅動程序,來獲得更好的3D性能,ATI/ADM顯卡目前的Linux驅動是不理想的,但AMD已經開放了芯片的技術規范,未來一定會得到開源驅動的良 好支持。
(5)其他外設。USB鍵盤和鼠標一般都可以被支持,少數最低端的硬盤盒的移動硬盤可能不會被支持,攝像頭這些小硬件大部分都可以被支持了,另外就是一些筆記本電腦,需要考察一下。
為了有備無患,要考察的信息還是比較多的,除了上網查找和詢問周圍的朋友外,使用Live CD進行體驗也是一個很不錯的辦法。
最佳分區設置取決於 Linux 系統的用途。下面的提示可對您決定如何分配您的磁盤空間有幫助。
目錄 |
最小空間 |
說明 |
注意 |
/boot |
500 MB |
掛載在 /boot 中的分區,包含操作系統內核(它可讓您的系統引導CentOS)、以及在自我引導過程中使用的文件。由於某些限制,創建一個初始的 xfs 分區來容納這些文件是一個好辦法。500MB 的 boot 分區足以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要。 |
|
/ |
5 GB |
它是"/"(root 目錄)所在位置。在這種設置中,所有文件(除了那些保存在 /boot/ 中的文件)都位於 root 分區中。3.0GB 分區允許您進行最小安裝,而 5.0GB root 分區可讓您執行完全安裝,選擇所有軟件包組群。 |
|
/var |
3 GB |
/var 目錄中包含了大量應用程序,其中包括 Apache 網頁服務器。同時它還臨時保存下載的更新軟件包。確定包含 /var 目錄的分區有足夠的空間保存下載的更新以及其他內容。 |
|
/home |
5 GB |
如果您希望您或者其他用戶保存系統中的數據,請在卷組中為 /home目錄創建一個獨立的分區。使用獨立 /home 分區,您可以在不擦除用戶數據文件的情況下升級或者重新安裝CentOS。考慮對所有可能包含敏感數據的分區加密。加密可防止未授權的人訪問這些分區中的 數據,即使他們可以訪問物理存儲設備。在大多數情況下,您應該至少為 /home 分區加密。 建議大小為剩下的空間。 |
|
swap |
1 GB |
swap 分區被用來支持虛擬內存。換一句話說,當內存不足以貯存系統正在處理的數據時,數據就會被寫入 swap 分區。 建議大小是物理內存的0.5~1倍。 |
幾年前,推薦的 swap 空間的增長與系統中的 RAM 量是呈線性關系的。但由於先進系統內存大小已經增加到成百 GB,我們現在認識到系統需要的 swap 空間量是該系統中運行的內存負載的一個功能。 |
/usr |
4 GB |
在CentOS系統中,/usr 目錄保存主要軟件內容。為默認軟件安裝至少分配 4GB 空間。如果您是軟件開發者,或者計划使用CentOS系統學習軟件開發技巧,您可能需要至少兩倍的空間。 |
不要將 /usr 放在獨立的文件系統中;如果 /usr 是 / 之外一個獨立文件系統,引導過程會變得非常復雜,這是因為 /usr 里包含了對引導極為重要的組件。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在 iSCSI 驅動器中的安裝),引導過程可能根本無法工作。 |
分區 |
大小 |
類型 |
/boot |
500MB |
xfs |
/ |
8GB |
xfs |
/home |
10GB |
xfs |
swap |
剩余 |
|
分區 |
大小 |
類型 |
/boot |
500MB |
xfs |
/ |
13GB |
xfs |
/var |
4GB |
xfs |
/home |
50GB |
xfs |
swap |
2GB |
|
剩余空間 |
|
|
首先要設置計算機的啟動順序為CD-ROM或USB 啟動,保存設置后將CD放入光驅或插入USB,重新啟動計算機。
計算機重啟后顯示有幾個選項的引導菜單。如果在 60 秒內沒有按任何鍵,則運行默認引導選項。要選擇默認,您可以等待計數器超時或者按鍵盤中的 Enter 鍵。要選擇默認選項外的不同選項,請使用鍵盤中的箭頭鍵並在選中正確選項時按 Enter 鍵。選擇“Instal CentOS 7 ”,然后按“Enter”鍵。
Tips:編輯啟動選項:BIOS中,按Tab鍵,並添加自定義的啟動選項的命令行。准備就緒后按下Enter鍵來啟動修改選項。UEFI中,按e鍵,添加自定義的啟動選項的命令行。准備就緒后按下Ctrl + X鍵來啟動修改選項。
1、文本模式安裝
按Esc鍵使 boot: 提示出現,您就輸入“linux text”后文本安裝方式。
Tips:文本模式並不支持圖形安裝模式中的每種語言。特別是那些不是用拉丁或者斯拉夫字母書寫的字符串在文本模式中都不可用。如果您選擇了在文本模式中不支持的字符串,則安裝程序會為您顯示該頁面的英文版本。
安裝CentOS 7(Instal CentOS 7 )
選擇此選項將安裝CentOS上使用圖形安裝程序在您的計算機系統中。
測試媒介及安裝CentOS 7(Test this media & install CentOS 7)
此選項為默認選項。在此之前啟動安裝程序,程序啟動,檢查安裝介質的完整性。
故障排除(Troubleshooting )
此選項,幫助解決各種安裝問題單獨的菜單。按Enter鍵以顯示其它內容。
在基本圖形模式下安裝CentOS(Install CentOS 7 in basic graphics mode)
此選項允許您在圖形模式下安裝CentOS的,即使安裝程序無法加載正確的驅動程序為您的視頻卡。如果你的屏幕會出現扭曲或使用安裝CentOS選項時一片空白。
搶救CentOS(Rescue a CentOS system)
選擇此選項可與您安裝的CentOS系統,使您無法正常啟動修復問題。救援環境包含實用程序,允許您解決各種各樣的這些問題。
內存測試(Run a memory test)
此選項將運行系統上的內存測試。
從本地驅動器啟動(Boot from local drive)
從硬盤啟動不立即啟動安裝程序。
返回主菜單(Return to main menu)
返回主引導菜單。
2.安裝過程中的語言(Language Selection)
選擇在安裝過程中要使用的語言,此處選擇“中文Chinese - 簡體中文(中國)”;點擊“繼續”。
Tips:在此選擇的語言將成為操作系統的默認語言。選擇適當的語言還可幫助您在后面的安裝中鎖定時區。安裝程序會嘗試根據您在這個頁面中的選擇定義適當的時區。
3.安裝信息摘要(Installation Summary)
使用鼠標來選擇菜單項來配置安裝的一部分。當您完成配置部分,或者如果您想以后完成的部分中,單擊“完成”按鈕位於屏幕的左上角。
只有標有警告符號的部分是強制性的。在屏幕底部的注意事項提醒你,這些路段之前必須完成安裝就可以開始。其余的部分都是可選的。
本地訪問接口由安裝程序會自動檢測到的接口都列在左側窗格中。單擊列表中的界面顯示在右側的詳細信息。要啟動或關閉網絡接口,將開關在屏幕的右上角為ON或OFF。
下面連接列表中,這台計算機的主機名輸入字段中輸入主機名。主機名可以是完全限定域名(FQDN)格式 hostname.domainname或主機名格式的短主機名。許多網絡有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服務,它提供自動連接系統與域名。要允許 DHCP服務的域名分配給這台機器,只有指定的短主機名。
要手動配置網絡連接,請單擊屏幕右下角的“配置”按鈕。此時將出現一個對話框,允許您配置所選連接。給出的配置選項取決於連接是有線,無線,移動寬帶,VPN或DSL。
“可用時自動鏈接到這個網絡(Automatically connect to this network when it is available)”,它是可用的復選框,如果你想使用每次系統啟動的連接。您可以使用多個連接,將自動連接。此設置將結轉到已安裝的系統。
默認情況下,IPv4參數由網絡上的DHCP服務自動配置。同時,在IPv6的配置被設定為自動方式。這種組合適合於大多數安裝方案,通常不需要任何修改。
選擇距離您計算機物理位置最近的城市設置時區。即使您要使用 NTP(網絡時間協議)來維護准確系統時鍾,也請指定時區。這里您有兩種方法選擇時區:用鼠標在互動式地圖上點擊指定城市;您還可以在屏幕上部的列表中選擇。
(1)網絡時間(Network Time Protocol)
如果設備連接到網絡時,網絡時間開關將被啟用。要設置使用NTP的日期和時間,留在ON位置的網絡時間開關,然后點擊配置圖 標,選擇使用哪一個NTP服務器。要手動設置日期和時間,將開關置於OFF位置。系統時鍾應該使用時區選擇顯示在屏幕的底部正確的日期和時間。如果他們仍 然不正確,請手動進行調整。
6.鍵盤布局類型(Keyboard Configuration)
選擇您用於安裝的正確鍵盤布局類型“漢語”並將其作為系統默認選擇。選擇后,點擊“完成”。
要安裝額外的語言環境和語言的方言,從安裝摘要屏幕中,選擇語言的支持。
使用鼠標來選擇語言,你會為它要安裝支持。在左側面板中,選擇您所選擇的語言,比如English。然后你可以選擇專門針對在 右側面板中您所在地區的語言環境,例如English(United States)。您可以選擇多種語言和多個地區。所選擇的語言以粗體突出顯示在左側面板。
選擇安裝源安裝系統的一個位置。在這個屏幕上,你可以在本地可用的安裝媒體,例如DVD或ISO文件,或者某個網絡位置之間進行選擇。
選擇下列選項:
自動檢測安裝介質(Auto-detected installation media)
如果您使用完整安裝DVD或USB驅動器啟動安裝時,安裝程序會檢測到它,並顯示在此選項下的基本信息。點擊“驗證(Verify )”按鈕,以確保媒體適合於安裝。這個完整的測試是一樣的,如果你選擇了這個測試媒體和在啟動菜單中安裝CentOS所執行的一個,或者如果你使用的“測 試媒介及安裝CentOS 7”啟動選項。
ISO file(ISO文件)
此選項會出現,如果安裝程序檢測到一個分區的硬盤驅動器掛載的文件系統。選擇此選項,請單擊“選擇的ISO(Choose an ISO)”按鈕,並瀏覽到安裝ISO文件的位置,您的系統上。然后點擊“驗證”,以確保文件是適合安裝。
On the network(在網絡上)
要指定一個網絡位置,選擇此選項,並從下拉菜單中選擇以下選項中進行選擇:
http://、https://、ftp://、nfs
使用您選擇的位置URL的開始,輸入到地址框。如果您選擇NFS,將會出現你指定的任何NFS掛載選項。如果您的HTTP或HTTP URL指向存儲庫鏡像列表,勾選“該URL指向一個鏡像列表”。
要配置HTTP或HTTPS源的代理,單擊“代理服務器設置”按鈕。勾選“啟用HTTP代理服務器”,然后輸入網址到代理服務器的URL框。如果你的代理服務器需要身份驗證,請使用驗證,並輸入用戶名和密碼。單擊添加。
額外軟件倉庫(Additional repositories)
要添加一個存儲庫中,單擊+按鈕。要刪除存儲庫中,單擊 - 按鈕。點擊箭頭圖標恢復到倉庫的前面的列表,即以取代那些出席輸入的安裝源畫面時的輸入。要激活或停用庫,請單擊復選框啟用列在列表中的每個條目。在窗體 的右側,你可以命名你的額外的資料庫,並配置相同的方式在網絡上的主存儲庫。
要指定軟件包將被安裝,選擇軟件時選擇安裝摘要屏幕。包組分為基礎環境。這些環境是預先定義的一組具有特定用途的軟件包;例如,在虛擬化主機環境中包含的一組所需的系統上運行的虛擬機軟件程序包。只有一個軟件環境可以在安裝時選擇。
對於每一個環境,也有附加組件的形式提供額外的軟件包。附加組件列於屏幕的右側部分,當選擇一個新的環境,它們的列表被刷新。您可以選擇多個附加組件的安裝環境。選擇“帶GUI的服務器(Server with GUI)”,然后按“完成”鍵。
最小安裝(Minimal Install)
這個選項只提供運行CentOS 的基本軟件包。最小安裝為單一目的服務器提供基本需要,並可在這樣的安裝中最大化性能和安全性。
基礎設施服務器(Infrastructure Server)
這個選項提供在服務器中使用的CentOS 基本安裝,不包含桌面。
文件及打印服務器(File and Print Server)
用於企業的文件、打印及存儲服務器。
基本網頁服務器(Basic Web Server)
基本系統平台,加上PHP,Web server,還有MySQL和PostgreSQL數據庫的客戶端,無桌面。
虛擬化主機(Virtualization Host)
這個選項提供 KVM 和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工具以創建用於虛擬機器的主機。
帶GUI的服務器(Server with GUI)
帶有用於操作網絡基礎設施服務GUI的服務器。
GNOME桌面(GNOME Desktop)
GNOME是一個非常直觀且用戶友好的桌面環境。
KDE Pasma Workspaces(KDE桌面)
一個高度可配置圖形用戶界面,其中包括面板、桌面、系統圖標以及桌面向導和很多功能強大的KDE應用程序。
開發及生成工作站(Development and Creative Workstation)
這個選項提供在您的CentOS 編譯軟件所需的工具。
Tips:如果您使用文本模式安裝Linux,您不能進行軟件包選擇。安裝程序只能自動從 基本和核心組群中選擇軟件包。這些軟件包足以保證系統在安裝完成后可操作,並可安裝更新和新的軟件包。要更改軟件包選擇,請在完成安裝后,使用 Add/Remove Software 程序根據需要進行修改。
10.安裝位置(Installation Destination)
要選擇的磁盤和分區的存儲空間,您將安裝CentOS的,請在安裝摘要屏幕安裝目標。
Tips:如果您在文本模式下安裝CentOS的,你只能使用本節所述的默認分區方案。您不能添加或刪除的分區或文件系統超出了安裝程序會自動添加或刪除。
1、特別的及網絡磁盤(Specialized & Network Disks)
在這個屏幕上,你可以看到可用的本地計算機上的存儲設備。您也可以通過單擊“添加磁盤”按鈕來添加額外的專用或網絡設備。
2、自動配置分區(Automatically configure partitioning)
自動分區建議,如果你正在做一個干凈的安裝上以前未使用的存儲或不需要讓可能存在於存儲任何數據。采用這種方式,離開自動配置分區單選按鈕的默認選擇,讓安裝程序在你的存儲空間,創造必要的分區。
3、我想額外的空間使用(I would like to make additional space available)
對於自動分區,你還可以選擇“我想使更多的可用空間”復選框來選擇如何重新分配其他的文件系統空間。如果您選擇了自動分區,但沒有足夠的存儲空間來完成安裝,在單擊Done(完成),會出現一個對話框。
4、加密我的數據(Encrypt my data)
在加密部分中,您可以選擇加密我的數據復選框,所有分區進行加密以外的/ boot分區。
5、完成磁盤摘要以及引導程序(Full disk summary and bootloader)
在屏幕的底部,是您配置在其上的引導加載程序將被安裝在磁盤全盤總結和引導裝載程序按鈕。
當單擊安裝目標,如果你選擇了“我要配置分區(I will configure partitioning)”選項來手動分區屏幕。在此屏幕上配置磁盤分區和掛載點。
手動分區屏幕功能最初在左側的安裝點的單一窗格。該面板是空的,除了有關創建掛載點,也顯示現有安裝的安裝程序檢測點。這些裝載點被檢測到操作系統 安裝舉辦。因此,如果一個分區被幾個設備之間共享某些文件系統可能會顯示多次。在選擇存儲設備的總空間和可用空間會顯示此窗格下方。
1、添加文件系統和分區配置
添加一個文件系統是一個兩步驟的過程。首先創建一個特定的分區方案的掛載點。掛載點會出現在左窗格中。接下來,你可以用在右窗格中,您可以在其中選擇一個名稱,設備類型,文件系統類型,標簽的選項進行自定義,以及是否加密或重新格式化相應分區。
對於手動創建的每個新的掛載點,可以設置從位於左側窗格中的下拉菜單中的分區方案。可用的選項有標准分區,BTRFS,LVM和LVM精簡配置。需要注意的是/ boot分區將始終位於一個標准分區,無論在此菜單中選擇的值。
另外,創建使用“+”按鈕在面板的底部各個掛載點。添加一個新的安裝點對話框,然后打開。無論是選擇從安裝點下拉菜單中預設的路徑或鍵入您自己的 - 例如,選擇/根分區或者/ boot啟動分區。然后輸入分區的大小,使用普通大小的單位,如MB,GB或TB,到需要的容量文本字段 - 例如,鍵入2GB創建一個2G的分區。如果將該字段留空,或者如果你指定的大小大於可用空間,所有剩余的可用空間將被使用。進入這些細節之后,點擊“添加 掛載點”按鈕來創建分區。
要自定義分區或卷時,在左側窗格中選擇掛載點及以下的自定義功能,然后出現在右邊:
名稱(Name):分配一個名稱,一個LVM或於Btrfs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創建時標准分區自動命名和他們的名字不能被編輯,如/ home被分配的名稱SDA1。
掛載點(Mount point):輸入分區的掛載點。例如,如果分區是根分區,輸入/;進入/啟動的/ boot分區,依此類推。對於一個交換分區,掛載點不應設置 - 設置文件系統類型,以交換就足夠了。
標簽(Label):分配一個標簽的分區。標簽是用來讓你很容易地識別和解決單個分區。
所需的容量(Desired capacity):輸入的分區的所需尺寸。您可以使用普通大小的單位,如千字節,兆字節,GB或TB。兆是默認選項,如果你不指定任何單位。
設備類型(Device type):標准分區,BTRFS,LVM或LVM精簡配置之間進行選擇。如果被選擇用於分隔兩個或多個磁盤,RAID也將是可用的。檢查相鄰的加密框,分區加密。系統將提示您以后設置密碼。
下面是設備類型簡短描述,以及它們是如何被使用:
標准分區:標准分區可以包含文件系統或交換空間,也能提供一個容器,用於軟件RAID和LVM物理卷。
邏輯卷(LVM):創建一個LVM分區自動生成一個LVM邏輯卷。 LVM可以在使用物理磁盤時,提高性能。
LVM精簡配置:使用自動精簡配置,你可以管理的自由空間,被稱為精簡池,它可以根據需要由應用程序時,可以分配給設備任意數量的存儲池。所需的存儲空間具有成本效益的分配時,薄池可以動態地擴展。
BTRFS:Btrfs是一個具有幾個設備相同的特征的文件系統。它能夠處理和管理多個文件,大文件和大體積比的ext2,ext3和ext4文件系統。
軟件RAID:創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軟件RAID分區允許你創建一個RAID設備。一個RAID分區被分配給每個磁盤的系統上。
文件系統(File system ):在下拉菜單中,選擇該分區中的相應的文件系統類型。檢查相鄰的格式化對話框格式化現有的分區,或將其選中,以保留您的數據。
下面是文件系統簡短描述,以及它們是如何被使用:
XFS:XFS是一個支持的文件系統多達16艾字節(約16萬TB)一個高度可擴展,高性能的文件系統中,文件多達8個艾字節(約800萬太字 節),和目錄結構包含數千萬條目。 XFS支持元數據日志,這有利於更快的崩潰恢復。 XFS文件系統也可以進行碎片整理和調整,同時安裝並激活。這個文件系統是默認選擇,並強烈推薦。一個XFS分區支持的最大大小為500 TB。
EXT4:ext4文件系統是基於ext3文件系統,並采用了多項改進。這些措施包括對更大文件系統和更大的文件,磁盤空間,對子目錄的目錄中的數量沒有限制,更快的文件系統檢查速度更快,更有效地分配支持,更強大的日志記錄。
EXT3:ext3文件系統是基於ext2文件系統上,它有一個主要優點。使用文件系統減少花費的時間恢復崩潰后的文件系統,因為沒有必要通過每次碰撞發生時運行fsck實用程序來檢查元數據的一致性的文件系統。
EXT2:ext2文件系統支持標准Unix文件類型,包括普通文件,目錄或符號鏈接。它還提供了分派長文件名,最多255個字符的能力。
VFAT:VFAT文件系統是Linux文件系統與FAT文件系統上的Microsoft Windows長文件名兼容。
swap:交換分區被用於支持虛擬內存。換句話說,數據被寫入到交換分區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內存來存儲您的系統正在處理的數據。
BIOS boot:需要有一個GUID分區表(GPT)在BIOS中的系統引導設備一個非常小的分區。
EFI系統分區:需要有一個GUID分區表(GPT)在UEFI系統引導裝置一個小分區。
單擊“更新按鈕”保存更改並選擇其他分區進行定制。請注意,更改將不會應用,直到你真正開始從安裝摘要頁面安裝。單擊“全部重置”按鈕來放棄所有修改的所有分區並重新開始。
(3)創建LVM邏輯卷(Create LVM Logical Volume)
邏輯卷管理(LVM)介紹了底層的物理存儲空間,如硬盤驅動器或LUN一個簡單的邏輯視圖。在物理存儲分區表示為物理卷,可以組合成卷組。每個卷組可以分為多個邏輯卷,其中每一個是類似於標准的磁盤分區。因此,LVM邏輯卷作為可以跨越多個物理磁盤上的分區。
Tips:需要注意的是LVM配置只有在圖形安裝程序中可用。 在文本模式安裝,LVM配置不可用。如果你需要從頭開始創建一個LVM配置,按Ctrl + Alt+ F2來使用不同的虛擬控制台,並運行LVM命令。要返回到文本模式安裝,請按CTRL + ALT + F1。
CentOS的安裝至少需要一個分區,但CentOS建議至少有四個:/boot、/、/home、swap。您還可以創建你需要額外的分區。
1、創建/boot
分區掛載到/boot包含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它允許你的系統CentOS,以及在系統引導過程中使用的文件。由於大多數固件的限制,創建一個較小的分區來保存這些建議。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500 MB的啟動分區是足夠的。
首先創建一個特定的分區方案的掛載點。掛載點會出現在左窗格中的下拉菜單中選擇“LVM”。
使用“+”按鈕在面板的底部各個掛載點。添加一個新的安裝點對話框,然后打開。無論是選擇從安裝點下拉菜單中預設的路徑或輸入/boot。然后輸入分區的大小,使用普通大小的單位500M。點擊“添加掛載點”按鈕來創建分區。
2、創建/
這是“/”,或者根目錄下,是位於。根目錄是目錄結構的頂層。默認情況下,所有的文件將被寫入該分區,除非在不同的分區上安裝 路徑寫入(例如,/boot或/home)。雖然有5GB的根分區,可以安裝一個最小的安裝,建議至少分配10GB,這樣就可以完全安裝,選擇所有軟件包 組。
Tips:不要混淆/目錄下的/root目錄。 /root目錄是root用戶的主目錄。 /root目錄有時被稱為斜線根從根目錄區分開來。
使用“+”按鈕在面板的底部各個掛載點。添加一個新的安裝點對話框,然后打開。無論是選擇從安裝點下拉菜單中預設的路徑或輸入/。然后輸入分區的大小,使用普通大小的單位8GB。點擊“添加掛載點”按鈕來創建分區。
3、創建/home
從系統數據分開存儲的用戶數據,創建卷組的/home目錄內的專用分區。這個分區應根據將要存儲在本地,用戶數量等的數據量的大小。這將使你升級或重新安裝CentOS,但不刪除用戶的數據文件。
使用“+”按鈕在面板的底部各個掛載點。添加一個新的安裝點對話框,然后打開。無論是選擇從安裝點下拉菜單中預設的路徑或輸入/home。然后輸入分區的大小,使用普通大小的單位10GB。點擊“添加掛載點”按鈕來創建分區。
4、創建swap
交換分區支持虛擬內存;數據被寫入到交換分區的時候沒有足夠的內存來存儲您的系統正在處理的數據。交換容量是系統存儲器的工作 量,而不是整個系統內存的功能,因此是不等於系統的總的內存大小。因此,分析系統將運行哪些應用程序和負載這些應用將服務,以確定該系統存儲器工作量 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按鈕在面板的底部各個掛載點。添加一個新的安裝點對話框,然后打開。無論是選擇從安裝點下拉菜單中預設的路徑或輸入swap。然后輸入分區的大小,剩余容量。點擊“添加掛載點”按鈕來創建分區。
當已創建和定制的所有文件系統和掛載點,點擊“完成”按鈕。如果您選擇任何加密文件系統,你將被提示創建密碼。然后,會出現一個對話框,顯示所有與 存儲相關的操作,安裝程序將采取的摘要。這包括創建,調整大小或刪除分區和文件系統。您可以查看所有的更改,然后單擊“取消並返回到自定義分區”回去。要 確認摘要,單擊“接受更改 ”,返回到安裝摘要頁面。分區的任何其它設備,在安裝目標選擇它們,回到手動分區屏幕,並按照本節所述相同的過程。
當安裝摘要畫面所需的所有部分已經完成,告誡在菜單屏幕底部消失,開始安裝按鈕變為可用。
12.配置和進度(Configuration and Progress)
一旦你點擊在安裝摘要屏幕開始安裝,會出現進度畫面。屏幕上的安裝進度,因為它寫了選擇的軟件包到你的系統。
設置根帳號和密碼是在安裝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root帳號(也稱為超級用戶)來安裝軟件包,升級RPM包,並執行大部分的系統維護。 root帳戶可以完全控制您的系統。出於這個原因,根帳戶最好只用來執行系統維護或管理。
在安裝過程中創建一個普通的(非root)用戶帳戶,請單擊進度屏幕上的用戶設置。創建用戶屏幕,讓您設置普通用戶帳號,並配置其參數。雖然建議在安裝過程中辦,這一步是可選的,后安裝完成后可以進行。
15.安裝完成(Installation Complete)
點擊重啟按鈕,重新啟動系統並開始使用CentOS。記得要取出安裝介質,如果它會自動重新啟動時不彈出。
在您的電腦正常開機序列完成后,CentOS的加載和啟動。默認情況下,啟動過程中背后隱藏着一個顯示進度條的圖形畫面。如果沒有安裝X窗口系統中,login:提示出現。
Firstboot將應用程序僅適用於與X Window系統在安裝的時候安裝的系統。如果安裝不包括X Window系統的Firstboot將應用程序不會出現。
Linux系統安裝完畢以后,重新引導系統會進入初始設置畫面,如下圖所示。
這個頁面顯示CentOS的所有許可條款。如果您同意許可證中的條款,請點擊“我同意許可證協議”並點擊“完成” 。
當初始設置畫面所需的所有部分已經完成。“完成配置”按鈕變為可用。
使用此頁面選擇是否使用內核轉儲在此系統上。內核轉儲是一個內核崩潰轉儲機制。在系統崩潰的情況下,內核轉儲會捕捉你的系統,可以是無價的確定失事原因的信息。請注意如果您選擇這個選項,您將需要為 Kdump 保留內存,且這個內存不能用於其它任何目的。
如果您要使用 Kdump,請選擇“啟用 kdump”,然后選擇要為 Kdump 保留的內存量,並點擊“前進”。
最后出現登錄界面,如下圖所示,安裝后的初始化過程到此結束。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X |
|
參數名稱 |
說明 |
HWADDR="08:00:27:9B:14:12" |
該網卡MAC地址;若只有一個網卡,可省略 |
TYPE="Ethernet" |
網絡接口類型 |
BOOTPROTO= static |
取值可以是none(無需啟動協議)、bootp(使用bootp協議)、dhcp(使用dhcp協議動態獲取IP地址)、static(手工設置靜態IP地址) |
DEFROUTE="yes" |
|
PEERDNS="yes" |
|
PEERROUTES="yes" |
|
IPV4_FAILURE_FATAL="no" |
|
IPV6INIT="yes" |
IPv6協議啟用或不啟用 |
IPV6_AUTOCONF="yes" |
IPv6自動配置 |
IPV6_DEFROUTE="yes" |
|
IPV6_PEERDNS="yes" |
|
IPV6_PEERROUTES="yes" |
|
IPV6_FAILURE_FATAL="no" |
|
NAME="enp0s3" |
連接名稱 |
UUID="cf7f8367-1e6e-4697-bd346851e" |
|
ONBOOT="yes" |
啟動系統時是否激活網卡,yes激活,no不激活 |
IPADDR0=10.0.2.15 |
IP地址 |
PREFIX0=24 |
子網掩碼 |
GATEWAY0=10.0.2.2 |
網關 |
DNS1=168.126.63.1 |
主DNS |
DNS2=168.126.63.2 |
備DNS |
/etc/hostname |
|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
主機名 |
/etc/hosts |
|
127.0.0.1 localhost.localdomain |
或名 |
(2)靜態IP、hostname、hosts
#ls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 //最后行添加下面文件
IPADDR0=10.0.2.15
PREFIX0=24
GATEWAY0=10.0.2.2
DNS1=168.126.63.1
DNS2=168.126.63.2
:wq! #保存退出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vi /etc/hostname
www #修改localhost.localdomain為www
:wq! #保存退出
#vi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 www #修改localhost.localdomain為www
:wq! #保存退出
ifdown eth0 //關閉網絡
ifconfig eth0 down //關閉網絡
ifup eth0 //開啟網絡
ifconfig eth0 up //開啟網絡
service network start //啟動網絡服務
service network stop //停止網絡服務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啟網絡服務
service network status //查看網絡服務狀態
完整的CentOS軟件庫非常大。CentOS的軟件包位於CentOS的鏡像站點的目錄樹中,可通過FTP或HTTP訪問它們。查看各CentOS鏡像的狀態: http://mirror-status.centos.org/
鏡像站點的第一級目錄是發行版本號,如4、5、6、7等。任何CentOS鏡像站點的版本號為7的目錄下都有下列目錄。
軟件庫名稱 |
說明 |
centosplus/ |
這個軟件庫是為那些更改 CentOS 基本組件的組件而設立的。使用這個軟件庫會導致 CentOS 與上游提供者的內容有異。CentOS 的開發小組已經針對這個軟件庫內的每個程序作出測試,確定它們能在 CentOS 下創建及運作。上游提供者並未測試這些軟件,它們亦不包含在上游產品內。這個軟件庫已連同 CentOS 一並安裝,但缺省為停用的。 |
extras/ |
這個軟件庫是為那些增加格外功能,但不損壞 CentOS 與上游的兼容性,而且不更改基本組件的組件而設立的。CentOS 的開發小組已經針對這個軟件庫內的每個程序作出測試,確定它們能在 CentOS 下運作。上游提供者並未測試這些軟件,它們亦不包含在上游產品內。這個軟件庫已連同 CentOS 一並安裝,並缺省為啟用的。 |
fasttrack/ |
這個軟件庫存帶有不時發布的錯誤修正和強化升級,及那些可能納入下個更新發布的組件。 |
isos/ |
發行版的下載 DVD 、NetInstall、Everything、LiveCD映像文件 |
os/ |
base的軟件組件。 ,並缺省為啟用的。 |
updates/ |
updates 的軟件組件,並缺省為啟用的。 |
倉庫(repository)是一個預備好的目錄,或是一個網站,包含了軟件包和索引文件。yum可以在倉庫中自動地定位並獲 取正確的RPM軟件包。這樣,你就不必手動搜索和安裝新應用程序和升級補丁了。只用一個命令,就可以更新系統中所有軟件,也可以根據指定搜索目標來查找安 裝新軟件。
鏡像服務器為每個版本的CentOS分別提供了一些倉庫。CentOS 7中的軟件管理工具yum已經預先配置為使用下列5個倉庫。
base |
構成CentOS發行版(distributions)的軟件包,和光盤上內容相同。 |
updates |
base倉庫中軟件包的更新版本。 |
extras |
一大批附加的軟件包。 |
centosplus |
用於更改CentOS 基本組件的組件 |
yum使用reposdir(/etc/yum.repos.d)目錄下的一系列.repo文件列出可獲得軟件包倉庫的鏡像站點地址。圍住情況下有如下兩個文件。
CentOS-Base.repo:用於設置遠程倉庫。
CentOS-Media.repo:用於設置本地倉庫。
在.repo文件中,配置語法是分段的,每一段配置一個軟件倉庫,配置語法如下:
[repositoryid]
name=Some name for this repository
baseurl=url://server1/path/to/repository/
url://server2/path/to/repository/
url://server3/path/to/repository/
mirrorlist=url://path/to/mirrorlist/repository/
enabled=0/1
gpgcheck=0/1
gpgkey=A URL pointing to the ASCII-armoured GPG key file for the repository
配置語法說明:
名稱 |
說明 |
repositoryid |
用於指定一個倉庫 |
name |
用於指定易讀的倉庫名稱 |
baseurl |
用於指定本倉庫的URL,可以是如下的3種類型。 http - 用於指定遠程HTTP協議的源。 ftp - 用於指定遠程FTP協議的源。 file - 用於本地鏡像或NFS掛裝文件系統。 |
在name baseurl中經常使用如下的變量: $releaserver - 當前系統的版本號。 $basearch - 當前系統的平台架構。 |
|
mirrorlist |
用於指定倉庫的鏡像站點 |
enabled |
用於指定是否使用本倉庫,默認值為1,即可用;不啟用0 |
gpgcheck |
用於指定是否檢查軟件包的GPG簽名 |
gpgkey |
用於指定GPG簽名文件的URL |
另外,你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文件中以“#”開頭的行是注釋行。
2、若指定mirrorlist,系統將從CentOS的鏡像站點中選擇離你最近的倉庫。
3、並非所有的國內鏡像都在CentOS的鏡像站點列表中,所以我們可以直接使用baseurl直接指定離你最近的倉庫。
4、baseurl可以指定多個URL,系統會依次檢查你列出的倉庫,以便在某個服務器宕機時可以使用另外的服務器。
5、為了加快更新,在確保更新服務器及線路良好的情況下,在baseurl中只指定一個URL即可。
為了使用安裝光盤作為更新源,可以修改CentOS-Media.repo文件。
下面是默認配置實例:
[c6-media]
name=CentOS-$releaserver - Media
baseurl=file:///media/CentOS/
file:///media/cdrom/
file:///media/cdrecorder/
gpgcheck=1
enabled=0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6
Tips:
1、為了使用c6-media倉庫,需要將CentOS-Base.repo文件中的base倉庫用enabled=0設置成不可用。
2、若本地磁盤空間有足夠空間,你也可以將安裝光盤復制到本地磁盤的一個目錄中。
為了使用網絡作為更新源,可以修改CentOS-Base.repo文件。下面是默認配置實例:
# CentOS-Base.repo
#
# The mirror system uses the connecting IP address of the client and the
# update status of each mirror to pick mirrors that are updated to and
# geographically close to the client. You should use this for CentOS updates
# unless you are manually picking other mirrors.
#
# If the mirrorlist= does not work for you, as a fall back you can try the
# remarked out baseurl= line instead.
[base]
name=CentOS-$releasever - Base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releasever&arch=$basearch&repo=os
#baseurl=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eleasever/o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7
#released updates
[updates]
name=CentOS-$releasever - Updates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releasever&arch=$basearch&repo=updates
#baseurl=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eleasever/update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7
#additional packages that may be useful
[extras]
name=CentOS-$releasever - Extras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releasever&arch=$basearch&repo=extras
#baseurl=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eleasever/extras/$basearch/
gpgcheck=1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7
#additional packages that extend functionality of existing packages
[centosplus]
name=CentOS-$releasever - Plus
mirrorlist=http://mirrorlist.centos.org/?release=$releasever&arch=$basearch&repo=centosplus
#baseurl=http://mirror.centos.org/centos/$releasever/centosplus/$basearch/
gpgcheck=1
enabled=0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7
#mv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 /etc/yum.repos.d/CentOS-Base.repo.backup //備份
#wget -O CentOS-Base.repo -P /etc/yum.repos.d/ https://lug.ustc.edu.cn/wiki/_export/code/mirrors/help/centos?codeblock=3
#yum clean all
#yum makecache
#yum update
#rpm --import /etc/pki/rpm-gpg/* //導入GPG 密匙
#yum update // 更新所有的rpm包
#yum makecache //生成緩存
#yum check-update //檢查可更新的rpm包
#yum upgrade //大規模的版本升級,與yum update不同的是,連舊的淘汰的包也升級
#yum install * //安裝軟件包
#yum list * //查找軟件包
#yum remove //刪除軟件包
#yum clean all //清除原有的yum信息
#yum groupinstall “GNOME Desktop”
$su - //切換到 root
#yum groupinstall "GNOME Desktop" //安裝GNOME桌面環境
#yum groupinstall "KDE Plasma Workspaces" //安裝KDE桌面環境
#vi /etc/inittab //initdefault,將數字 3 改為 5
#:wq! //保存退出
#reboot //重啟
#yum groupinstall chinese-support //中文
#yum groupinstall hindi-support //印地文
#yum groupinstall japanese-support //日語
#yum groupinstall korean-support //韓語
#yum install zip unzip
#rpm -Uvh http://pkgs.repoforge.org/unrar/unrar-5.0.3-1.el7.rf.x86_64.rpm
#rpm -Uvh http://pkgs.repoforge.org/rar/rar-3.8.0-1.el7.rf.x86_64.rpm
#rpm -Uvh http://pkgs.repoforge.org/p7zip/p7zip-9.20.1-1.el7.rf.x86_64.rpm
rpm安裝:
#rpm -Uvh http://download.virtualbox.org/virtualbox/4.3.14/VirtualBox-4.3-4.3.14_95030_el7-1.x86_64.rpm
yum安裝:
#cd /etc/yum.repos.d/
#wget http://download.virtualbox.org/virtualbox/rpm/rhel/virtualbox.repo
#yum makecache
#yum list VirtualBox-*
#yum install VirtualBox-4.*
#yum install kernel-devel
#yum install dkms
#/etc/init.d/vboxdrv setup
請先用任何瀏覽器連到下載網頁 http://get.adobe.com/cn/flashplayer/。 這個網頁會自動判別你的作業系統及使用語言,提供適合您的 Adobe Flash Player 安裝檔。在『選擇要下載的版本...』中,選擇『YUM,適用於Linux(YUM);.tar.gz,適用於其它Linux;.rpm,適用於其它 Linux;APT,適用於 Ubuntu 10.04+』后,點擊『立即下載』。
rpm安裝:選擇『.rpm,適用於其它Linux』后,點擊『立即下載』。
#rpm -Uvh flash-plugin-11.1.102.63-release.x86_64.rpm
yum安裝:選擇『YUM,適用於Linux(YUM)』后,點擊『立即下載』。
#rpm -i adobe-release-x86_64-1.0-1.noarch.rpm //安裝后/etc/yum.repo.d/里面應該會有 adobe-linux-i386.repo 文件
#yum makecache
#yum install flash-plu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