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25歲是一道坎,我卻之后的一年時間才明白這道坎在哪里。
從畢業到現在快整2年了,回望剛參加工作時的羞澀,在到現在的種種變化,感覺2年時間過的很充實,也很有意義。
工資水平也從剛來的2k,到今天的過了及格線;從當初什么都不懂的技術新手,到現在水平上的顯著提升;從之前和別人講話都會和別人臉紅的毛頭小子,到現在談笑自如。這2年的時間里,累積了太多的“從前到現在”,當然頭發也掉了滿多,果然驗證了搞技術的是十男九禿。
一,工作
記得剛來SZ時,第一份工作地點是在關外,很清晰的那時給的工資是2200(看來此生我與2有不解之緣),沒有去;第二份找到的工作是在南山一家大的手機社區公司lx,公司非常的正規,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團隊作業氣氛,干了2個月,我被辭退了,理由是加班太少了。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中心CBD區域上班,上了一個月以后,發現這家公司里面的客戶群體普通是以西北,華北年齡層次非常大高人,我感覺氣氛非常的不對勁,在工作兩個月以后主動離職,果不其然,過完年后問了以前的同事發現公司從事非常傳銷被查處了。
那是我自從來SZ最低谷的時期,一個星期里面不停的投簡歷,不停去找工作,后來以外包的員工的身份進入了500強的W公司;可以說這是我技術和整個SZ生活的轉折點,在W公司工作的時間里面,我遇到了對我最大啟迪的導師和一干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好基友,我也完成從單純的程序員轉入更高層次的工作領域的轉變。十分感謝我的師父,如果不是他,我根本沒有機會進入BI這個行業;感謝我一干在W公司的朋友們,沒有你們的歡聲笑語與包容,我不會有機會成長。思維方式也從單純的單線程轉變多線程,也感謝我的領導,讓我明白,懂技術,不代表什么,關鍵是在懂業務上的基礎上更能明白技術是怎么實現的,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不能用程序員的思維將自己的思維限制在一個方面。
在W公司里,我學到幾條非常實用的技巧:
1)語言雖然只是工作,但如果合理的應用起來,就會是利器。W公司里面的環境就是純英文,我在平時的工作和寫總結的時候,都盡量要求自己使用英文,這為我的再次跳槽累及了非常大的優勢
2)會說,能聽才是一個合格的團隊成員。在任何時候,都得學會清楚明白的講清楚自己的問題,聽得懂別人表達的是什么,這樣才能融入到一個環境里面,如果連基本的溝通能力都欠缺,即時技術再高,也是孤膽英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喜歡這類人的。
3)學會快速的融入一個團隊里面,只有朋友與朋友之間溝通起來才會沒有障礙。很多人初起來總是那么的難以接近,時間久了,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就像我師傅,第一眼見我的時候總是覺得太圓滑了(- -,真不是我的錯,那個時間事情太多總要找借口讓自己喘口氣),后來長期的接觸下來,才彼此了解。
4)不要用職業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生活.在沒有正式進入程序員這個行業之前,我就聽過很多行業內自嘲的話:要嫁就嫁程序員,錢多話少死的早;程序員第一年買車,第二年買房,第三年買棺材。
從以上的調侃中可以發現,大家眼中的程序員都是:呆板,木訥,身體差,猥瑣。。。
很多程序員同胞也是樂此不疲的去證實這些印象,不修邊幅,不愛運動,死宅,思想...我個人感覺大可不必,我一直定義自己是程序員中最不像程序員中的一個,我酷愛運動,喜歡各種東西,也偶爾裝一下文藝,玩一下攝影,畫一些圖。我不需要去裝一些所謂的文藝青年,我單純就是喜歡這些,實現自己小時候一些夢想;我熱愛運動,從小距離的跑步到長遠的跑步再到馬拉松;從室內簡單的俯卧撐到健身房里面的專業運動(可惜沒有長多少肉,體形還是有點變化的),從之前和女孩子聊天都會低頭不知所措到從容不迫。
很多朋友第一次見我一度以為我是做銷售的,沒有想到我是程序員。
5)學會記錄在技術上遇到的種種問題。在任何一家公司里面,我總是會保持一個習慣,用雲筆記去記錄我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這些問題累及起來,回頭有時間自己看看翻翻,非常的有意義。說失敗是成功是母的完全是扯蛋,只有失敗之后的總結,反思,才能孕育出成功的種子。
二,生活
剛來SZ時寄住在朋友家,很感謝老同學HK讓我一個帶着一個包包來SZ人有一席容身之地,后來換工作了,換到另一個地方,和朋友X住一起,剛來的時候很囧,就帶了3K來,經過找工作,找房子買家具等大筆的開支,一下子一大筆的開支讓我感覺壓力非常大。第一份工作在NS,而我本身住在關外,那就意味着:早上6點起來,晚上也別想在11點之前到過家(我是地鐵最后一班線的常客)。除了高中備考高考的時候,我還從來沒有經歷過這種疲憊的生活狀態,好在兩個月以后,被公司開除了,其實也感謝第這一份讓我歡喜讓在憂的工作,在地鐵上的兩個月,我看完了大部分的書,也是從那時起,我養成了看書的習慣。也是在那家公司,我學會了一些好的習慣,包括使用思維導圖,記錄工作筆記的好習慣,也是在那里,我認識了一些一直很要好的朋友。你看,有的時候壞事也是伴隨着一些好事的。
記得剛來SZ時,第一份工作地點是在關外,很清晰的那時給的工資是2200(看來此生我與2有不解之緣),沒有去;第二份找到的工作是在南山一家大的手機社區公司lx,公司非常的正規,我第一次體會到了團隊作業氣氛,干了2個月,我被辭退了,理由是加班太少了。第三份工作是在一家中心CBD區域上班,上了一個月以后,發現這家公司里面的客戶群體普通是以西北,華北年齡層次非常大高人,我感覺氣氛非常的不對勁,在工作兩個月以后主動離職,果不其然,過完年后問了以前的同事發現公司從事非常傳銷被查處了。
那是我自從來SZ最低谷的時期,一個星期里面不停的投簡歷,不停去找工作,后來以外包的員工的身份進入了500強的W公司;可以說這是我技術和整個SZ生活的轉折點,在W公司工作的時間里面,我遇到了對我最大啟迪的導師和一干不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好基友,我也完成從單純的程序員轉入更高層次的工作領域的轉變。十分感謝我的師父,如果不是他,我根本沒有機會進入BI這個行業;感謝我一干在W公司的朋友們,沒有你們的歡聲笑語與包容,我不會有機會成長。思維方式也從單純的單線程轉變多線程,也感謝我的領導,讓我明白,懂技術,不代表什么,關鍵是在懂業務上的基礎上更能明白技術是怎么實現的,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不能用程序員的思維將自己的思維限制在一個方面。
工作結束后,剛好房子到期,順利的換到了另一個房子去住,就是太陰了,基本上一天24小時室內都要開燈,冬天的時候,就會自然開啟冰箱模式。沒辦法,誰叫那便宜呢。收拾一下心情,好好的准備了一下,然后就開始一輪的面試,順利的進入了第二家傳銷公司,公司離住的地方非常近,所以自己平時的空余的時間就開始多了起來。人忙的時候不可怕,可怕的是當自己閑下來面對四面牆的時候,我的個性讓我完全靜不下來,我開始到處走走,然后覺得就這樣走走太沒意思了,開始慢慢的圍着附近的小公園跑了起來,從開始的跑個一圈都上氣不接下氣,到跑10圈都不過癮,從短跑變成長跑,感覺那段時間非常的充實;書也慢慢的堆了起來,一本,兩本....一堆;獨處的時候,最大的體會就是在大腦和身體上,一定至少不能其中的一個閑着。要不然你會慢慢的習慣一種嘴里說着無聊同時也過着無聊生活的人。
在傳銷公司里面的干了兩個月后,順利的辭職;這段時間我覺得是我人生的低谷,我在想,為什么我的技術水平如此的不行,我找工作怎么就這么的不順利,那一個星期里面我都在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上的不足和運氣不佳;“那又能怎樣”我不停的對自己說,書上總是說“當你在人生的最低谷的時候,其實不管怎么努力都是向上的”看到這里我心里想着一句“放你M的屁,說了等於沒說!”和很多心靈雞湯一樣,說很多廢話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很多時候的努力,其實是無奈之舉,因為在低谷時期,你沒有更好的選擇,也沒有更好的措施,你只能做着你能做到最好的選擇,並為之努力,忽略結果,直到出現和你所想的不會偏差太多的結果。
收拾好心情,同時也重新組織簡歷開始投了幾家公司。這一次找工作,我好好准備了一些知識,1天之內兩家面試,兩家都給了offer,工資給的數目是我在之前公司想都敢想的。我第一次發現,哦,原來我的水平其實還是可以的。
最后我選擇了在W公司工作,這也是我一直覺得做出一次正確的選擇,如果沒有在W公司的這段經歷,我想不會有機會從一名初級從業人員,進入商業智能和大數據領域。在W公司,第一次以一個Team Leader 的身份帶領同事完成海關項目(小插曲:事后海關的領導問我沒有意向留下來~),第一次從0開始學習一門新的技術,第一次一名架構師的身份來完成了一套系統的設計。這些經驗和經歷都是十分寶貴的。可惜,師傅和一些同事漸漸的走了,我也覺得是時候換一個新的環境去學習一些更好的技術來充實自己,這時候前同事X內推了我,經過幾輪面試也順利拿到現在的M公司,在這里學習BI的最前沿的知識,相信接下來的時間會有一點忙,不過這才是我想要的。
三,其它
整個的內容就像記流水賬一樣,沒有用到心靈雞湯式段落,其實內心也想過,畢竟我的這段時間在S市的經歷也夠得上勵志的標准了:拿着包包就來了S市,從原來的一無所有,欠外債,到現在的自給自足;從一個毛頭小程序員,成長成為脫離菜鳥的學習者。一路走來,有辛酸,有懊惱,有無力,有前進,也有迷茫。不過還好,始終向前。自己心中所想一步一步的靠近,總算是沒有白費努力,也對得起自己父母,若干年前的不孝子,現在也能頂的起來一片天。對得自己的親人,朋友。總得看來,回想前26年的成長,我也算是一名對社會無公害的和有理想,有抱負,有道德,有文化的四有青年,總算沒有辜負大家對我的厚愛,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