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55引腳(8腳的封裝所有的都是這樣的,不管是NE555,LMC555還是TLC555,反正都是一樣的):
DIP封裝的555芯片各引腳功能如下表所示:
引腳 | 名稱 | 功能 |
---|---|---|
1 | GND(地) | 接地,作為低電平(0V) |
2 | TRIG(觸發) | 當此引腳電壓降至1/3 VCC(或由控制端決定的閾值電壓)時輸出端給出高電平。 |
3 | OUT(輸出) | 輸出高電平(+VCC)或低電平。 |
4 | RST(復位) | 當此引腳接高電平時定時器工作,當此引腳接地時芯片復位,輸出低電平。 |
5 | CTRL(控制) | 控制芯片的閾值電壓。(當此管腳接空時默認兩閾值電壓為1/3 VCC與2/3 VCC). |
6 | THR(閾值) | 當此引腳電壓升至2/3 VCC(或由控制端決定的閾值電壓)時輸出端給出低電平。 |
7 | DIS(放電) | 內接OC門,用於給電容放電。 |
8 | V+, VCC(供電) | 提供高電平並給芯片供電。 |
單穩態模式:
在單穩態工作模式下,555定時器作為單次觸發脈沖發生器工作。當觸發輸入電壓降至VCC的1/3時開始輸出脈沖。輸出的脈寬取決於由定時電阻與電容組成的RC網絡的時間常數。當電容電壓升至VCC的2/3時輸出脈沖停止。根據實際需要可通過改變RC網絡的時間常數來調節脈寬。
輸出脈寬t,即電容電壓充至VCC的2/3所需要的時間由下式給出:
雖然一般認為當電容電壓充至VCC的2/3時電容通過OC門瞬間放電,但是實際上放電完畢仍需要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被稱為“弛豫時間”。在實際應用中,觸發源的周期必須要大於弛豫時間與脈寬之和(實際上在工程應用中是遠大於)。
雙穩態模式:
雙穩態工作模式下的555芯片類似基本RS觸發器。在這一模式下,觸發引腳(引腳2)和復位引腳(引腳4)通過上拉電阻接至高電平,閾值引腳(引腳6)被直接接地,控制引腳(引腳5)通過小電容(0.01到0.1μF)接地,放電引腳(引腳7)浮空。所以當引腳2輸入高電壓時輸出置位,當引腳4接地時輸出復位。
無穩態模式:
無穩態工作模式下555定時器可輸出連續的特定頻率的方波。電阻R1接在VCC與放電引腳(引腳7)之間,另一個電阻(R2)接在引腳7與觸發引腳(引腳2)之間,引腳2與閾值引腳(引腳6)短接。工作時電容通過R1與R2充電至2/3 VCC,然后輸出電壓翻轉,電容通過R2放電至1/3 VCC,之后電容重新充電,輸出電壓再次翻轉。
無穩態模式下555定時器輸出波形的頻率由R1、R2與C決定:
輸出高電平時間由下式給出:
輸出低電平時間由下式給出:
R1的額定功率要大於.
對於雙極型555而言,若使用很小的R1會造成OC門在放電時達到飽和,使輸出波形的低電平時間遠大於上面計算的結果。
為獲得占空比小於50%的矩形波,可以通過給R2並聯一個二極管實現。這一二極管在充電時導通,短路R2,使得電源僅通過R1為電容充電;而在放電時截止以達到減小充電時間降低占空比的效果。
這個圖供參考:
這個也很重要:
清零端
|
高觸發端TH
|
低觸發端TR
|
Q
|
放電管T
|
功能
|
0
|
×
|
×
|
0
|
導通
|
直接清零
|
1
|
0
|
1
|
x
|
保持上一狀態
|
保持上一狀態
|
1
|
1
|
0
|
1
|
截止
|
置1
|
1
|
0
|
0
|
1
|
截止
|
置1
|
1
|
1
|
1
|
0
|
導通
|
清零
|
然后看下那個555計算軟件吧:
555功能比較多,以后慢慢研究...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