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中對象的深度克隆


本文目錄:

零、寒暄

又是一個月多月沒有更新博客了,這段時間回學校處理下論文的事情,實習的生活也暫時告一段落(在公司上班,才發現學校里面的生活簡直如天堂一般,相信很多已經畢業的小伙伴肯定被我說中了,說中了請給本文點個贊,哈哈!)。希望接下來自己的更新進度能加快,馬上又是一年校招時,被虐也好、大牛虐別人也罷,總之祝福各位今年要找工作的小伙伴們好運。那么,今天就聊一下一個常見的筆試、面試題,js中對象的深度克隆。翻了下這個題目,在很多地方出現過,已經算一個老的題目了,但是每年的校招中總會考到,其實想想,這個題目考查的知識點還是蠻多的,尤其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好了,閑話不多說,開始正題。

一、js中的對象

談到對象的克隆,必定要說一下對象的概念。

js中的數據類型分為兩大類:原始類型和對象類型。(1)原始類型包括:數值、字符串、布爾值、null、undefined(后兩個是特殊的原始值,這里不做詳細的說明,我的上一篇博客有談到過一些)(2)對象類型包括:對象即是屬性的集合,當然這里又兩個特殊的對象----函數(js中的一等對象)、數組(鍵值的有序集合)。

好了既然對象分為這兩類,這兩種類型在復制克隆的時候是有很大區別的。原始類型存儲的是對象的實際數據,而對象類型存儲的是對象的引用地址(對象的實際內容單獨存放,為了減少數據開銷通常存放在內存中)。ps:說到這里,大家要知道,對象的原型也是引用對象,它把原型的方法和屬性放在內存當中,通過原型鏈的方式來指向這個內存地址。

二、克隆的概念

淺度克隆:原始類型為值傳遞,對象類型仍為引用傳遞。

深度克隆:所有元素或屬性均完全復制,與原對象完全脫離,也就是說所有對於新對象的修改都不會反映到原對象中。

三、淺克隆的表現

1,原始類型

看下面一段代碼:

//數值克隆的表現
var a="1";
var b=a;
b="2";
console.log(a);// "1"
console.log(b);// "2"

//字符串克隆的表現
var c="1";
var d=c;
d="2";
console.log(c);// "1"
console.log(d);// "2"

//字符串克隆的表現
var x=true;
var y=x;
y=false;
console.log(x);// true
console.log(y);// false

從上面的代碼大家可以看出,原始類型即使我們采用普通的克隆方式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原因就是原始類型存儲的是對象的實際數據。

2.對象類型

前面說過,函數是一等對象,當然也是對象類型,但是函數的克隆通過淺克隆即可實現

var m=function(){alert(1);};
var n=m;
n=function(){alert(2);};

console.log(m());//1
console.log(n());//2

大家能看到,我們直接通過普通賦值的方式,就實現了函數的克隆,並且不會影響之前的對象。原因就是函數的克隆會在內存單獨開辟一塊空間,互不影響。

好了,說了這個特殊的”關系戶“以后,我們來說說普通的”選手“。為了方便后續的代碼表現,我這里定義一個復雜的對象類型oPerson。下面看一下對象類型的淺復制有什么危害:

var oPerson={
    oName:"rookiebob",
    oAge:"18",
    oAddress:{
        province:"beijing"
    },    
    ofavorite:[
        "swimming",
        {reading:"history book"}
    ],
    skill:function(){
        console.log("bob is coding");
    }
};
function clone(obj){
    var result={};
    for(key in obj){
        result[key]=obj[key];
    }
    return result;
}
var oNew=clone(oPerson);
console.log(oPerson.oAddress.province);//beijing
oNew.oAddress.province="shanghai";
console.log(oPerson.oAddress.province);//shanghai

通過上面的代碼,大家能看到,經過對象克隆以后,我修改oNew的地址,發現原對象oPerson也被修改了。這說明對象的克隆不夠徹底,那也就是說深度克隆失敗!

四、深克隆的實現

為了保證對象的所有屬性都被復制到,我們必須知道如果for循環以后,得到的元素仍是Object或者Array,那么需要再次循環,直到元素是原始類型或者函數為止。為了得到元素的類型,我們定義一個通用函數,用來返回傳入對象的類型。

//返回傳遞給他的任意對象的類
function isClass(o){
    if(o===null) return "Null";
    if(o===undefined) return "Undefined";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slice(8,-1);
}

PS: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能直接返回對象的類屬性,形如"[object class]"的字符串,我們通過截取class,並能知道傳入的對象是什么類型。

當然這里有兩個疑問需要解釋下:

(1)為什么不直接用toString方法?這是為了防止對象中的toString方法被重寫,為了正確的調用toString()版本,必須間接的調用Function.call()方法

(2)為什么不使用typeof來直接判斷類型?因為對於Array而言,使用typeof(Array)返回的是object,所以不能得到正確的Array,這里對於后續的數組克隆將產生致命的問題。

萬事俱備,只欠曹操了,下面就正兒八經的開始克隆。

//深度克隆
function deepClone(obj){
    var result,oClass=isClass(obj);
        //確定result的類型
    if(oClass==="Object"){
        result={};
    }else if(oClass==="Array"){
        result=[];
    }else{
        return obj;
    }
    for(key in obj){
        var copy=obj[key];
        if(isClass(copy)=="Object"||"Array"){
            result[key]=arguments.callee(copy);//遞歸調用
        }else{
            result[key]=obj[key];
        }
    }
    return result;
}
//返回傳遞給他的任意對象的類
function isClass(o){
    if(o===null) return "Null";
    if(o===undefined) return "Undefined";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slice(8,-1);
}
var oPerson={
    oName:"rookiebob",
    oAge:"18",
    oAddress:{
        province:"beijing"
    },    
    ofavorite:[
        "swimming",
        {reading:"history book"}
    ],
    skill:function(){
        console.log("bob is coding");
    }
};
//深度克隆一個對象
var oNew=deepClone(oPerson);

oNew.ofavorite[1].reading="picture";
console.log(oNew.ofavorite[1].reading);//picture
console.log(oPerson.ofavorite[1].reading);//history book

oNew.oAddress.province="shanghai";
console.log(oPerson.oAddress.province);//beijing
console.log(oNew.oAddress.province);//shanghai

從上面的代碼可以看到,深度克隆的對象可以完全脫離原對象,我們對新對象的任何修改都不會反映到原對象中,這樣深度克隆就實現了。

這里要注意一點的就是:為什么deepClone這個函數中的result一定要判斷類型?這里有一種情況,如果你的result直接是{}對象,我明明傳進去的是一個數組,結果你復制完了以后,變成了一個對象了。

//深度克隆
function deepClone(obj){
    var result={},oClass=isClass(obj);
    // if(oClass==="Object"){
    //     result={};
    // }else if(oClass==="Array"){
    //     result=[];
    // }else{
    //     return obj;
    // }
    for(key in obj){
        var copy=obj[key];
        if(isClass(copy)=="Object"||"Array"){
            result[key]=arguments.callee(copy);
        }else{
            result[key]=obj[key];
        }
    }
    return result;
}
function isClass(o){
    if(o===null) return "Null";
    if(o===undefined) return "Undefined";
    return Object.prototype.toString.call(o).slice(8,-1);
}
//克隆一個數組
var arr=["a","b","c"];
var oNew=deepClone(arr);
console.log(oNew);//Object {0: "a", 1: "b", 2: "c"} 

五、總結

說了這么多,其實深度克隆實現的關鍵點主要有兩個:(1)對象類型的判斷,使用上面的isClass()方法;(2)遞歸調用實現對象的所有屬性完全復制。

本人前端菜鳥,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大家有所啟發,文中有誤導大家的地方,希望大伙海涵並給予指正。如果各位基友和軟妹子覺得文章對您有所幫助,你的留言和推薦將對我是莫大的鼓舞!各位,周末快樂!

此文章發布在本人博客園rookiebob,如需轉載本文,請務必注明來源: http://www.cnblogs.com/rookiebob/,有些勘誤我會及時更正,為了避免對您的誤解,請訪問原文!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