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閾值原理
- 閾值的定義其實就是“臨界點”,即過了這個臨界點是一種情況(比如黑色),沒有超過這個臨界點是另外一種情況(比如白色),所以圖像上只有黑、白兩種情況出現。臨界點的值由你定義;
- 閾值實際應用是把彩色圖像的所有像素的亮度映射到的人為划分的0~255這256種亮度層次區域中,0為黑色(RGB三色光全無,所以為黑色)也就是閾值滑塊的最左端,255為白色(RGB三色光充分疊加,所以為白色)也就是閾值滑塊的最右端;
- 當你在色階對話框輸入某個0~255之間的數值時,比如128,PS就會把亮度值小於128的所有像素變為黑色,把亮度大於128的所有像素變為白色所以往左拖到滑塊增加白色區域,實際上是減小臨界點像素定義的亮度值(你會注意到“閾值色階”的數值在變小,那么圖像上高於這個數值的數值就會越來越多的包含進來,最終變成白色),往右增加黑色區域,實際上是增加臨界點像素定義的亮度值(“閾值色階”的數值變大)。
- 一般圖像很難一次性“閾值”為滿意的輪廓,需要再用白色畫筆抹去不需要的部分。
- 理解了閾值的原理后,就明白提升原彩色圖像對比度的重要意義了。一般對比度不高的圖像閾值后效果很差。
2. 色階原理
色階表示的是圖像亮度強弱的數值,色階圖自然就是一張圖像中不同亮度的分布圖。一般以橫坐標表示“色階指數的取值”,標准尺度在0~255之間,0表示沒有亮度,黑色;255表示最亮,白色;而中間是各種灰色。又以縱坐標表示包含“特定色調(即特定的色階值)的像素數目”,於是其取值越大就表示在這個色階的像素越多.
PS 中的色階圖如下
其中各個滑塊表示
A. 陰影 B. 中間調 C. 高光 D. 應用自動顏色校正
橫軸表示亮度, 縱軸表示像素分布
------------------------------------------------------------------------
使用閾值和色階, 可以合理調整圖像色彩對比,例子:
1. 對圖像增加色階和閾值圖層
2. 將閾值調到3, 此時圖片變成白色,因為亮度大於 3 的像素都會變成白色
3. 移動色階暗部滑塊, 直到畫面出現零星黑點, 此時表示畫面出現了小部分最暗的部分, 並且亮度小於 3(零星黑點), 如圖
4. 將閾值設置為 250, 此時圖片變成黑色, 因為亮度低於 250 的像素都是黑色
5. 移動色階高光滑塊, 直到畫面出現零星白點, 此時表示畫面的最高光的亮度為 250 左右(零星白點), 如圖
5. 去除閾值層, 最后效果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