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六月份)博客閑置了一月,在學校處理畢業相關事宜。本月僅做了一點建站筆記,幾乎沒怎么來園子逛。
許久沒寫博,突然回到這個熟悉的后台,感覺十分親切。我喜歡分享自己的喜悅,沉醉於跟大家一起討論的技術氛圍之中,這兩年的沉淀也是在大家的切磋和爭吵聲中偶爾聆聽的。大四一年時間里,我分別在百度和阿里兩家公司實習了三個月,目前已經正式就職於淘寶UED,憶實習的兩段經歷,感慨頗多呀~
近期有好幾個朋友問我兩個問題:
- 想去BAT,怎么去學習呀?
- 百度、阿里面試(電面居多)都問些什么問題?
在我進入兩家公司之前,這兩個問題也一直困擾着我,當時我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拼命學吧,到時候比旁邊的人優秀一丁點就OK了。” 事實證明,這個念頭也是有效的 : )
這個想法可以扎根在每個人的心里,不過能堅持學習,每天都逼着自己進步的人,少之又少。我當時學的挺辛苦的,各種技術書籍,啃了兩百多本,光前端的就有一百多本(部分書單),像比較經典的書籍會一遍兩遍甚至十遍的去讀,如《JavaScript權威指南》、《JavaScript設計模式》等,也不知道當時哪來這股子熱勁^_^。學校圖書館資源豐富,加上我比較關注書店IT空間的新書,所以大三一年的閱讀量是十分驚人的。
技術學習,並不一定要一個十分明確的方向,就拿前端來說,要成為前端大拿,至少要對設計模式、HTTP協議、后端腳本以及前沿的技術了然於胸,多學一些,前期雖看不到效果,等你沉淀多了,眼界開了,自然就不一樣了。前端核心無非就是HTML+CSS+JavaScript,他們的邊界很寬。內涵小的東西,外延往往很寬,前端也是如此。
現在的面試感覺實的東西並不多,短短半個多小時的閑聊很難了解一個人的真實底蘊(除非你確實很爛),技術性問題就跟公式一樣,背一背就知道答案了。公司招人往往喜歡那些口齒伶俐、思路清晰、斬釘截鐵的人,我們90后的反應普遍都是比較快的,但是在反應的這一瞬間里,腦子里轉了多個彎,分析了多少種情況,面試官都會從問答過程中摸索結果,所以保持樂觀,保持清晰的頭腦,保持謙遜的態度,很重要。
關於學習,底層再底層思考,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我的學習方法。
公司上班之后,可支配的時間少了,不能說學習的時間少了,在公司這個環境中,我們學到更多的不一定是技術,還有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也有職場的潛規則。技術學習和技術分享需要持之以恆,希望以后可以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