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標准的區別嗎?


你知道納斯達克和紐交所上市標准的區別嗎?

紐交所相當於中國的滬市和深市主板,門檻較高,規模較大的公司一般選擇在紐交所上市,上市標准分為發行標准和財務標准兩部分,並且標准分為針對美國公司和非美國公司。其中針對非美國公司,要求稅前收入在最近3年的總和為1億美元,最近兩年中每一年達到2500萬美元。

  納斯達克相當於中國的創業板,上市標准較紐交所更為寬松,這點對規模稍小、缺乏深厚的營運歷史和財務、尚不能達到全國交易市場的上市標准的外國公司來說非常重要。其標准中門檻最低的標准,只要求股東權益達到1500萬美元,最近一個財政年或最近3年中的兩年擁有1000萬美元的稅前收入,公眾持股量達110萬股,公眾持股價值達800萬美元,每股買入價至少為5美元,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3個做市商。

 

你知道上交所和深交所上市條件的區別嗎?

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前三年的累計凈利潤超過3,000萬人民幣;發行前三年累計凈經營性現金流超過5,000萬人民幣或累計營業收入超過3億元;無形資產與凈資產比例不超過20%;過去三年的財務報告中無虛假記載;發行前不少於3,000萬股;上市股份公司股本總額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公眾持股至少為25%;如果發行時股份總數超過4億股,發行比例可以降低,但不得低於10%;發行人的股權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深圳證券交易所: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5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3億元;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元;發行后的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元。

 

 

 

兩市區別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看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這兩個證券交易所的區別。

如果紐交所類似國內資本市場的主板市場,那么納斯達克就是二版市場。他們只是不同交易所,差別不大,但相對而言,紐交所歷史更長,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紐交所股票種類繁多,是綜合性股票市場,包括許多如石油、鋼鐵、運輸、醫療等眾多行業,紐交所多匯聚一些如埃克森美孚、伯克希爾哈撒韋、通用電氣、強生、沃爾瑪等的傳統老牌企業。

相比較而言,納斯達克則創立於1971年,但成長速度很快。紐交所多數是上市幾十年資產宏厚的公司,納斯達克則是給一些新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科技公司,如之前提到的蘋果、谷歌等。

這是兩個交易所給人的最初印象,紐交所門檻要明顯高於納斯達克。但最近幾年,紐交所看到納斯達克在科技領域強勢的發展,也比較着急,因為畢竟兩家公司自身也都是上市公司,有盈利壓力,而對一些大型明星企業在自己的交易平台交易,會顯著提升自身影響力。

怎樣說服其到自己的交易所來上市?兩者必然展開爭奪。一個有趣例子是,納斯達克之前要求所有上市公司的代碼必須是4位數,如蘋果、微軟等無一例外,但為贏得Facebook的IPO,這一規定也改變了,現在Facebook的交易代碼就是FB。

當然,對上市企業來說,也會綜合考慮上市的標准、便利性、上市費用、對市場的影響等各方面因素進行取舍。

資料顯示,以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NASDAQGlobal Select)上市的一家流通股本在5000萬股至1億股之間的公司為例,除上市初期要向納斯達克提交20萬美元的“入場費”外,每年還要交納4.65萬——6.85萬美元不等的年費。

而紐交所初次上市費用則以5萬美元為基數,再按每100萬股流通股3200美元計算,最低12.5萬美元,最高25萬美元,另外再加上每年4.2萬~5萬美元不等的年費。

而紐交所看到納斯達克之前在科技股方面的強勢地位,也開始降低上市標准和納斯達克搶奪客戶資源,其門檻甚至開始低於納斯達克。

改變的發生,也使越來越多科技公司選擇去紐交所上市。以2012年為例,在當年風險投資者排名前20位最有價值的科技類IPO中,紐交所拿下16項,而納斯達克僅獲得包括Facebook在內的4項。

而紐交所在今年上半年,也獲得14家科技類公司青睞,占同期美國市場科技類新股上市總數的64%,募集資金占比也高達58%,刷新歷史紀錄。

與此同時,科技公司經常也會在兩個交易所之間互相轉板。今年7月15日,千億美元市值的甲骨文開始正式從納斯達克轉板到紐交所交易,其上市多年來市值達到近100倍漲幅。

不過,不到兩個月時間,市值680億美元的卡夫公司正式從紐交所轉板到納斯達克,並拆分成卡夫食品和Mondelez國際。

另外在兩者之間發生的轉板事件,也是常有的事。之前,從紐交所轉板至納斯達克的公司還有市值為500億美元的德州儀器、市值近400億美元的維亞康姆公司。而從納斯達克轉板至紐交所的公司有市值約為300億美元的嘉信理財、市值約為300億美元的印孚瑟斯技術。

中概股在兩市情況

10年前開始的科技中概股赴美上市潮,大多選擇的是納斯達克。我在i美股看了一下中概股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上市地點選擇,百度在納斯達克,奇虎是紐交所,網易是納斯達克,攜程是納斯達克,新浪是納斯達克,搜房是紐交所,優酷紐交所,邁瑞紐交所,唯品會紐交所,新東方紐交所,去哪兒納斯達克,YY納斯達克,58紐交所。

在很多人心目中,紐交所是要優於納斯達克的一個市場,一個是主板,一個是中小板的感覺,所以兩個如果要選擇一下,當然願意去主板,因為交易活躍。

之前我曾和邁瑞醫療董事長徐航聊到,他說在美國投資者眼中,紐交所的牌子可能對他的醫療行業認可度更高。再加上,這兩年中概股被狙擊成功的企業都在納斯達克掛牌,對納市來說,無疑有所抹黑。

據百度副總裁湯和松透露,去哪兒早前也考慮在紐交所上市,但最后幾天改在了納斯達克。其中,也有兩個交易所之間的博弈因素存在。

但總的來講,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現在基本沒有太大區別。沃頓商學院畢業的盒子支付首席財務官Mei和我講到了以下觀點,現在硬性入門門檻,兩個交易所沒有區別,差異主要在兩點:

第一是敲鍾儀式,現在很多第一次上市的中國老總還是很看中紐交所的排場;第二是紐交所會忽悠,說他們是“主板”,相對把納斯達克給貶下去,這是不公正的做法,但對納斯達克很有利;第三是后台數據服務、IR網站服務、費率,這段時間紐交所調整的比較激進;第四納斯達克利用前段時間出事的中概股,借殼上市的比較多,說到紐交所交上市企業的質量高。

Mei女士不太認同紐交所的做法,她認為紐交所這么描述是不公正的,因為真正IPO上市的,兩個交易所出事幾率一樣。但都是拉客戶,紐交所在這上面的舉止是利用了許多人對過外市場不了解。

但這兩個交易所都不是省油的燈,都會為了等到更多的機會,互相放大對方的一些失誤。比如,紐交所就經常拿Facebook上市期間,納斯達克的技術故障導致的交易混亂來說事,而納斯達克也拿紐交所做市商“騎士資本”技術故障,而影響眾多股票交易,導致4億美金的事件來向對方攪拌。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