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如何去有效的學習(很好的雞湯,一語驚醒夢中人)


      最近一直在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職業方向該如何選擇,每天想的很多,但是真做起來,卻一點動力都沒有~總是急於求成,不能塌下心來安安靜靜的去學習,於是在網上瀏覽各種網站,無意間北郵人python版的一個帖子把我驚醒,看到下面博主自己的學習經歷,感覺瞬間身體有如觸電一般,豁然開朗,博主的這句話感覺體會相當的深:“沒有開始的線稿,就不可能完成未來的“蒙娜麗莎”。我相信大部分的創作者,都是沿着這個道路在前進。更進一步,創造出巨作的人多,而記錄下創作過程的人少。於是后人眼里,這些偉人的成就簡化成從A到B的過程,而其中的A到C到D到E再到B的曲折,都不再有記錄。如果你誠實的記下自己的歷程和想法,就是授人以漁。即使其中有錯誤和不成熟的地方,反而能更加真實,也更有價值。”僅以此文來激勵自己,開始自己的學習新生活。

     相信以后能從博主的博客中學到很多,自己也要把博客寫起來,一是激勵自己,二是幫助他人(share),三是對自己所學進行提升(improve)。That's all。

     萬一博主看到,希望別介意我的轉載,實在是太精彩了。

 

作者:Vamei 出處:http://www.cnblogs.com/vamei 歡迎轉載,也請保留這段聲明。謝謝! 

 

我在博客園正好寫了兩年的博客。今年的寫作,集中在以下系列的文章:

白天忙於課業,晚上忙於開發,周末寫寫博,日子過得忙忙碌碌,很充實。只是腦子中偶爾蹦出的想法,我也只能草草記在紙上,無法深究。今天,我就把這些幼稚的想法寫出來,作為寫博兩年的紀念。

 

編程,無國界

本科快畢業時,我才真正開始編程。編程時,我可以直接看到自己思維的產物。這個感覺很不錯:手指搭在鍵盤上,就是在構建世界。然而,野路子出身的門外漢,就有門外漢的煩惱。我完全不知該如何規划自己的道路。下一步又該學什么?做些什么的練習?何時可以做出像樣的東西?每天夜里,我都不自覺的會琢磨這些問題。

 

我用了笨人的方法,就是把各個門類都學習一下,即所謂的“遍歷”。我從網上找到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表、技術博主們給出的路線圖,按圖索驥,一個門類一個門類的學習。這個過程有些辛苦。學Python的時候,家里堆了五六本書,翻完這本翻下一本。讀《UNIX環境高級編程》時,超級厚的一本書,前后看不到岸。看機器學習時,不能完全理解代碼,又回身學習統計…… 但有趣的是,學得多了可以觸類旁通。技術的東西很多都相互借鑒。我構建起基礎之后,學新的內容,會有熟悉的感覺。比如一門SQL學過,了解了關系型數據庫,再看MySQL、安卓和HTML5中的SQLite、R語言中的Data Frame,都似曾相識,難度大大降低。

 

“遍歷”式的學習,需要合理安排時間。首先,閑散的時間可以充分利用起來。等車的時候翻一翻電子書,周末的時候讀一讀經典,飯后編編代碼,技術就是這樣點滴積累起來的。其次,好的資料也可以加快學習進度。經典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習教材。不同的人喜歡不同類型的資料。即使同一個人,也可能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閱讀偏好。比如早上想讀書,下午搜網頁,晚上看視頻。關鍵是觀察自己。如果自己對當前讀的書提不起勁,就迅速切換到其它書籍,甚至其它領域。最后,要花時間固化知識,避免在未來重復學習。做筆記、制作技術總結表、寫博客、做項目都是很好的加深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在知識固化方面好不吝嗇的投資時間,我們會在未來獲得豐厚的回報。

 

行到半路,我已經不那么畏懼學習技術了。技術是屬於每一個普通人的。不用有天才般的頭腦,不用有名牌大學學歷,更不需要“家傳絕學”,我只是持續學習。不知不覺,走入編程的國度。

 

博客,寫我所寫

寫博客,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博客里的文章,既有技術總結,也有即興創作,還有少許的心得體會。自己翻看博文,是回顧一份只有自己才懂的歷史記錄。這一篇是晚上睡不着寫的,那一篇查了一天的資料,這一系列是用了一個周末完成的…… 這些文章對我來說,充滿了歲月的味道。

 

寫博客,我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為意氣而寫。學了一些東西,有一些新的見解,總有些不吐不快。在博客上寫下來,直抒胸中塊壘,酣暢淋漓。第二個階段,是為別人寫。自己的博客開始有了讀者,一點小見解能被別人重視,心中滿是成就感。每次寫完,我會刷刷評論區,看看是否有人點贊。我開始注意配圖和語句,小心翼翼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被更多人接受。然而寫作時,心里過多顧慮讀的人,猜測可能的評價,心中開始驚恐,遲遲不敢動筆。第三個階段,是為自己寫。忽然有一天想通,文章終究是為自己所寫,幫助自己、表達自己、娛樂自己。他人雖然重要,自己才是最終的讀者。敝帚尚能自珍,更何況自己思維的結晶。我因此不再苛責自己,重獲創作的自由。

 

如果你也在寫博客,不用再猶豫,勇敢的寫你所寫。即使是自己都覺得可笑的想法,即使是自己稚嫩的學習歷程,都可以大膽的、無所顧忌的寫下來。文章可能會被批評,或者更慘到無人問津,但你畢竟用筆記錄下自己人生中的一個片段,這比所有的褒貶都重要。而文章總是越寫越好。沒有開始的線稿,就不可能完成未來的“蒙娜麗莎”。我相信大部分的創作者,都是沿着這個道路在前進。更進一步,創造出巨作的人多,而記錄下創作過程的人少。於是后人眼里,這些偉人的成就簡化成從A到B的過程,而其中的A到C到D到E再到B的曲折,都不再有記錄。如果你誠實的記下自己的歷程和想法,就是授人以漁。即使其中有錯誤和不成熟的地方,反而能更加真實,也更有價值。

 

寫博時,誠實的寫自己所想寫,別的事情也一樣。編程時,我很多次因為擔心自己經驗不足,遲遲不敢敲代碼。真正開始做了,反而就是幾個小時的事情。搞攝影,我也因為擔心自己水平差,總不願意出門去拍照片,生怕自己拍的照片被別人笑。因為期望高,所以怕失敗,進而不敢嘗試,最后反倒不能學好,這簡直就是惡性循環。想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我是從尊重和認可自己開始,誠實的做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情。我學着不去注意心中那些自我嘲笑,把腳步邁出去。漸漸發現,只要自己堅持走,世界都在幫助我前進。

 

人生,三段論

總會有一些艱難的時光,我不得不咬牙度過。有時機緣不巧,生活不順,我會覺得,此時還不如過往。每到這種時候,我會懊悔,感覺自己做了蠢事,把自己的生活搞糟。人往高處走,對未來的預期都是“變身高富帥,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巔峰”。哪天走了下坡路,還真是萬萬沒想到。

 

人生總是有起起伏伏。而我自己的期望,又總是根據當前狀況的線性外插值,將未知的不順利排除在外。今天讀了一百頁書,那么三天就可以把這本書讀完了。這是很簡單的數學計算。我會繼續預期,那么這個月可以讀完十本書,兩個月就能做完一個項目,一年后就可以升值…… 然而,第二天因為有事耽擱,書沒有讀;第三天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只讀了十頁。最后一本書拖拖拉拉,半年才讀完。至於項目和升值,也因種種難以預料的因素,不能達到預期。縱觀人生,更是如此。考上了好大學,不免預期一個美好的未來,誰知畢業卻難找工作;熬了三年,終於升職,卻隨着整個項目組被裁;十年奮斗,終於成就自己公司,結果嘩啦一下金融危機破產了。

 

但人生最精彩的是從谷底重新爬起。在好萊塢的電影里,劇情常常分為三段:蒸蒸日上的開始,隨后遭遇飛來橫禍,最后又重攀高峰。 觀眾喜歡這樣的劇情。就連不可戰勝的超級英雄,我們也希望他們半路遇到些挫折。所以蝙蝠俠在黑暗中修煉,鋼鐵俠艱難改造自己,蜘蛛俠戰勝自己的懦弱。觀眾喜歡的推崇的,並非高峰本身,而是從谷底到高峰的攀登。

受挫后,不免會有些消沉或想要逃避。我自己經歷過,深深知道其中的艱辛。 似乎沒有特變有效的“雞湯”,只記得我當時是咬着牙,強打精神過每一天,在失望中等待並希望。然后某一天就晴了。世途多艱,誰也說不清何時能等到自己的第三段。而那之后,是否又是新的三段循環,永無止境?

 

只記得《一代宗師》中的話: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