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談起這個話題。
原因在於最近我在網上很興奮地找到了一些原始wav、APE、FLAC無損格式的音頻,本以為
可以享受一把,結果表現很一般,這讓我大失所望。
細細的想了一把,無損甚至是原始的pcm,wav格式音頻,都有可能質量不高。我們回顧一下整個
音頻采集、壓縮編碼、信道傳輸、解碼、播放的整體流程,如圖1。
圖1
首先看下,音頻的壓縮編碼過程,如圖2所示。
模擬的音頻信號經過采樣后得到離散的樣本點,接着量化,最后壓縮編碼得到最終呈現給我們的音頻材料,如wav、AAC、mp3、APE、FLAC等。
采樣時鍾越密集(采樣率)、量化位數越高(量化位數),這條離散的曲線,就越接近模擬信號,接近最真實的聲音。
那有些人會問了,為什么要用數字信號,不用模擬信號。
很簡單,數字信號,硬件成本低,模擬硬件成本是很大的。
另外,穩定、便於處理、壓縮、傳輸。電腦只能識別0,1的數字信號。
采樣、量化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數字信號。
那么壓縮編碼是為了什么呢?
打個比方,上飛機時,旅客的行李箱不能超過100cm*100cm*100cm,那么怎么辦,用壓縮袋子抽干空氣,壓縮空間,
折疊破壞一下物品,甚至丟棄一些不用的小物品,這樣就可以通過了。
壓縮編碼就是為了省下帶寬和儲存空間,網絡和硬盤也是有帶寬和儲存量限制的。
一般一首wav歌曲,有50M,那么mp3壓縮后為原來的1/10,變成5M,那么硬盤下面可以放更多的歌曲,網絡上可以很好的下載這
些歌曲了。
那么,壓縮編碼會破壞原來的音頻材料的內容質量嗎?
壓縮編碼有兩種:
1.有損格式,像mp3。這就好比折疊破壞一下物品,甚至丟棄一些不用的小物品,裝入行李箱,壓縮。
到底目的地后,解碼,打開行李箱,放好各個物品一樣,這個時候,有些物品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有損失,但是基本上不影響使用一樣。
2.無損格式,像APE,FLAC,這就好比抽干空氣的被子壓縮到行李箱。到底目的地侯,解碼,被子沒有被破壞,和原來的一模一樣,沒有損失。
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盡可能的使用無損格式。壓縮前后,信息都一樣。
那么wav、APE、FLAC等格式音質差的問題出在哪里了呢?
從圖1可以知道,問題出在了壓縮編碼之前的數據,加入壓縮編碼之前的數據就很差,就算是無損
那也是無濟於事的,這就好比你帶入的行李本來就是很破的,二手的,經過壓縮,解壓后,最多恢復
成原來的樣子,不會變成新的。
網上大多數無損格式音頻,大多數是用戶自己轉成的,而音源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mp3轉成的,也可能CD碟子提取轉成的等,所以
質量也無法獲得保證,這也就是為什么賣的碟子也講究是用原始母帶拷貝過來的,正版的。
所以,要聽好的東西,還是要付出代價的,問題在於這個價格用戶是否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