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t /etc/sysconfig/i18n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假設沒有i18n則創建,重新啟動系統。
server端字符集例如以下 # locale LANG=en_US.UTF-8 LC_CTYPE=”en_US.UTF-8″ LC_NUMERIC=”en_US.UTF-8″ LC_TIME=”en_US.UTF-8″ LC_COLLATE=”en_US.UTF-8″ LC_MONETARY=”en_US.UTF-8″ LC_MESSAGES=”en_US.UTF-8″ LC_PAPER=”en_US.UTF-8″ LC_NAME=”en_US.UTF-8″ LC_ADDRESS=”en_US.UTF-8″ LC_TELEPHONE=”en_US.UTF-8″ LC_MEASUREMENT=”en_US.UTF-8″ LC_IDENTIFICATION=”en_US.UTF-8″ LC_ALL=
在nginx.conf文件中配置的字符集也是utf-8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test.cn; root /data; index index.html index.jsp; charset utf-8; ……
client用的是secureCRT,用的字符集改為utf-8,用uft-8后再用rz上傳文件,在ie下中文能夠正常顯示了。
Apache能夠使用mod_encoding支持中文文件夾和文件,LNMP下Nginx事實上不須要安裝額外的組件就可以支持中文文件名稱或中文文件夾,以下說一下常見的CentOS、Debian、Ubuntu Linux發行版下的設置方法和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設置前能夠運行:locale 看一下,假設顯示是en_US.UTF-8,即是正常,不用按以下的步驟設置。假設顯示其它編碼須要按例如以下步驟設置。
CentOS
編輯/etc/sysconfig/i18n 文件,內容改動為:(能夠使用vi、nano或winscp圖形管理軟件,依個人口味選擇)
LANG="en_US.UTF-8"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保存,重新啟動系統。
Debian
apt-get install -y locales dpkg-reconfigure locales
運行dpkg-reconfigure locales后會出現例如以下對話框:
用向下的方向鍵找到en_US.UTF-8 UTF-8,按空格選擇,再按回車鍵。
再按向下鍵選擇en_US.UTF-8,再按回車鍵確認,重新啟動系統。
Ubuntu
編輯/etc/default/locale文件,改動內容為(沒有的話創建一個):
LANG="en_US.UTF-8" LANGUAGE="en_US:en"
保存,再運行:
locale-gen en_US en_US.UTF-8
重新啟動系統。
運行:locale 看一下是否顯示是en_US.UTF-8,假設報錯,請在本文反饋。按以上步驟設置好后就可以支持中文,能夠上傳中文的文件或中文的文件夾。
第七城市th7cn
WDCP 隱藏Nginx版本教程
各大門戶都隱藏nginx的版本 他們如此做必有道理所以我們也學習吧
總共兩步!
第一步:
先到 /www/wdlinux/nginx-1.4.1(我升級了版本號)/conf 下 找到 nginx.conf 文件
然后打開找到 tcp_nodelay on; 在以下那一行加入 server_tokens off; 就可以
如:
keepalive_timeout 60;
tcp_nodelay on;
server_tokens off;
這樣即可了 (高手別笑,教程本來就是要方便簡便)
第二步:
假設升級了新版本號直接略過~~~~~
只是還是提下為好
還是在相同的文件夾 找到 fcgi.conf 打開
然后找到 fastcgi_param SERVER_SOFTWARE nginx/$nginx_version;
更改成:fastcgi_param SERVER_SOFTWARE nginx; 就可以
然后重新啟動WEB服務 或者 重新啟動server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