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P.NET MVC學前篇之Lambda表達式、依賴倒置


 ASP.NET MVC學前篇之Lambda表達式、依賴倒置

 

前言

隨着上篇文章的閱讀,可能有的朋友會有疑問,比如(A.Method(xxx=>xx>yy);)類似於這樣的函數調用語句,里面的xxx=>xx>yy這些到底是怎么用的?

依賴倒置原則的實現也會在本篇幅的最后來粗略的講解一下。 本篇沒有核心的主題,如果說要強制定義的話就是這些內容都是基礎知識,是為了后續學習MVC框架做鋪墊。

1 Lambda

Lambda表達式在日常的開發中很常見,使用Lambda表達式可以自由的定義函數體並且精簡代碼量,那么Lambda表達式是什么呢?

Lambda表達式是匿名函數,而匿名函數又是委托,所以lambda表達式就是委托。(編譯成中間語言后有一點小小的區別,不過大致是一樣的)

 

1.1 Lambda的定義

既然說到Lambda是委托了,那就的有個類型,這里我們使用的是.NET給我們提供的Fun<T>泛型委托,Fun<T>是帶返回值的委托類型。

 

1.2 相互認識

示例代碼1.1-1

 1         private bool Comparison(int num1, int num2)
 2         {
 3             if (num1 > num2)
 4             {
 5                 return true;
 6             }
 7             else
 8             {
 9                 return false;
10             }
11         }
1 Func<int, int, bool> ComparisonNum = new Func<int, int, bool>(Comparison);
2 Comparison(5, 3);//return true

上面的示例中明顯,很簡單的定義了Func<int,int,bool>這么一個類型的委托,ComparisonNum的含義就是要有兩個int類型的參數並且返回值為bool類型的函數。這是最原始的一個版本,下面將演示怎么樣的去過度到Lambda表達式。

示例代碼1.1-2

 1  Func<int, int, bool> ComparisonNum=
 2                 delegate(int num1,int num2)
 3                 {
 4                     if (num1 > num2)
 5                     {
 6                         return true;
 7                     }
 8                     else
 9                     {
10                         return false;
11                     }
12                 };
1 ComparisonNum(3, 5);//return false

從代碼1.1-2中可以看出,使用匿名委托和上面的那個1.1-1沒有什么大大的區別,只不過匿名委托簡便了一點。下面再來看使用Lambda表達式的示例。

示例代碼1.1-3

1  Func<int, int, bool> ComparisonNum = (num1, num2) => { return num1 > num2; };

1.1-3代碼中在=>左邊的"(num1,num2)"是要使用的參數,根據Func<int, int, bool> 來定義的,實際應寫為
示例代碼1.1-4

1 Func<int, int, bool> ComparisonNum = (int num1,int num2) => { return num1 > num2; };

1.1-3使用的是簡便的寫法,因為有VS這么強大環境的支持,可以根據前面變量定義的委托類型,自動的設置為Lambda表達式參數類型,以求符合前面類型的定義,而=>的右邊則是Lambda表達式的函數主體,同匿名委托一個道理。這一小節對Lambda只是作了很簡單的一個示例,意在讓讀者基礎的了解到這方面的內容,篇幅的原因就不多說了。

 

2. 依賴倒置原則

設計原則是在設計模式或者是框架設計中都有遵循着的。這一節就講解一下依賴倒置原則的實現之一依賴注入。

在工作中學習中,面向抽象編程、依賴於抽象不依賴於具體這些話語是經常性的見到,本節中的示例都會涉及到這些概念,很簡單的一個示例讓大家有個了解。

1 public class Entity
2 {
3 }

這里先定義了一個實體類,只是用作演示,沒有什么具體功能,

1     public class ObjectFactory
2     {
3         public Entity CreateObject()
4         {
5             return new Entity();
6         }
7     }

然后又定義一個工廠,用作獲取到Entity類型的實例,

1     public class IocController
2     {
3         public static Entity GetEntity()
4         {
5             ObjectFactory entityFactory = new ObjectFactory();
6             return entityFactory.CreateObject();
7         }
8     }

這是一個控制器,客戶端在獲得Entity類型的唯一依賴,在客戶端只會IocController.GetEntity();這樣來獲得Entity實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降低IocController和ObjectFactory的耦合度,其它的都不需要管了。

如圖1

這時候的依賴關系正如上圖所示的這樣,那就要靠依賴抽象去解耦了。

 1     public interface IObjectFactory
 2     {
 3         Entity CreateObject();
 4     }
 5     public class ObjectFactory:IObjectFactory
 6     {
 7         public Entity CreateObject()
 8         {
 9             return new Entity();
10         }
11     }

是的,對ObjectFactory類型進行了抽象,有了IObjectFactory接口類型。

圖2

這個時候在腦海中的圖形是不是應該是如圖2所示的那樣,想象確實是美好的,但是現實卻不是這樣。

1     public class IocController
2     {
3         public static Entity GetEntity()
4         {
5             IObjectFactory entityFactory = new ObjectFactory();
6             return entityFactory.CreateObject();
7         }
8     }

這時候的依賴關系應該是像圖3這樣,

圖3

感覺是不是很糟糕,沒關系,稍作修改,讓依賴合理的注入就可以完成解耦,

 1     public class IocController
 2     {
 3         private static IObjectFactory objectFactory;
 4 
 5         public static void SetObjectFactory(IObjectFactory objectfactory)
 6         {
 7             objectFactory=objectfactory;
 8         }
 9 
10         public static Entity GetEntity()
11         {
12             return objectFactory.CreateObject();
13         }
14     }

 

這個時候的關系依賴圖就像圖2所示的那樣了。 這里要說的就是在IocController中私有的靜態字段和靜態函數都可以轉為實例的,在IocController中定義一個靜態的IocController類型來實現自身的一個單例模式,然后調用實例方法。 因為是個示例,着重於依賴注入的解釋就不完善這個類型了,就用語言描述一下, 這樣的設計的思路就類似於ASP.NETMVC中ControllerBuilder的樣子,也就是構造函數注入。實際在真正的應用中也不是這個樣子的,會在下一篇中講解。 這篇就講到這里。

 

 

 

 

作者:金源

出處:http://www.cnblogs.com/jin-yuan/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博客園共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