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報告


一 本書主線
  閱讀一本書應該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本書的實質在於強調主動閱讀,並詳細地給出了指導意見。用一句話概括本書的主旨的話,應該是 讀任何書都應該帶着問題閱讀並能對閱讀中看到的觀點進行評價,這才能算得上前文說的主動閱讀。
 
二 本書脈絡
  本書主要圍着兩大主題進行組織,第一:按照閱讀的四大層次進行介紹;第二:按照閱讀書籍的類型進行介紹;這里的介紹都指的是閱讀的方法。
  首先,按照閱讀的四種層次可以分為:
  1. 基礎閱讀:目的在於回答某個具體的句子在說什么?一般人在具備了某些語言的基本能力之后就應該可以進行這種類型的閱讀;
  2. 檢視閱讀:系統化的略讀或粗淺的閱讀,一般兩種目的:決定一本書是否值得閱讀,並掌握一本書的輪廓;粗淺的閱讀一本較為困難的書,對書的整體有個把握;
  3. 分析閱讀:目的在於詳盡地了解一本書的觀點,並對它們做出自己的判斷(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什么?)
  4. 主題閱讀:目的在於通過閱讀一系列的書來解決一個具體的問題,比起前面的閱讀類型是最高層次的閱讀
  其次按照閱讀書籍類型分:
  1. 實用主義:
  2. 想象文學
  3. 故事,喜劇與詩
  4. 科學和數學
  5. 哲學書
  6. 社會科學
  除此之外,本書還探討了心智與閱讀的關系,強調了只有在閱讀超出自己能力范圍之外的書,那樣才能提高心智。
 
三 本書主干及主要觀點
  閱讀一本書應該能夠提出四個基本問題: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么?書的脈絡是什么,大體怎么談的? -- 對應到檢視閱讀或分析閱讀階段1
  2.   作者主要說了什么?具體怎么說的?如何支持論點? -- 分析閱讀階段2
  3.   這本書說的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 分析閱讀階段3
  4.   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
  閱讀時需要記錄筆記,原因是: 1 保持清醒;2 如果寫不出來,就無法證明自己想明白了;3 寫下來,易於記憶及回顧;
  (PS:想起了書寫是為了更好的思考,閱讀就像消化一本書,光輸入不行,還得有輸出,這個輸出就是一個提煉思考的反復過程)
 
  做筆記的方法有如下三種:
  1.   結構筆記,檢視閱讀中用來回答關於書的架構方面的問題;
  2.   概念筆記,分析閱讀中用來具體記錄作者的觀點以及如何論證,之后加入自己的觀點;
  3.   辯證筆記,主題閱讀中,用來針對一場討論情景的筆記,就一個單一的主題,把所有相關的陳述和疑問順序而列;
  主動閱讀的基礎是前面提到的四個問題,必要條件是需要能夠評論一本書的觀點,提出批評;
 
  如何進行四個層次的閱讀?
  1 基礎閱讀:回答“這個句子說什么?”
  2 檢視閱讀:本質上是系統化的略讀,可是沒這么簡單。書中提供了兩種檢視閱讀的方法,對應不同的目的:
  •   略讀,目的在於決定一本書值不值得做后續的分析閱讀,以及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挖掘一些東西;很明顯,拿到一本書不是一上來就直接埋頭苦讀,至少得知道這本書值不值得,時間有限,不可能所有書都做分析閱讀。常用的方法有:看書名頁,有序言;研究目錄頁;如果書有索引,也要看下,從索引可以大概了解到一本書的子主題;出版者介紹,至少能知道書的主要賣點;挑幾個跟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來看,摘要很重要;隨便翻翻,看個一兩段;
  • 粗淺的閱讀,目的在於當閱讀一本難度較大的書的時候,不可能一遍就全部看懂,但是停下來反復揣摩又容易打消積極性,這時候做一次檢視閱讀便恰到好處,有個簡單的通讀至少對書的整體有個了解,易於后面的分析閱讀。
  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時間,如果時間拉得過長就失去了檢視閱讀快速獲取信息的目的。對於閱讀速度要有所控制,這個需要根據材料的復雜度和需求來自由調節。書中提到了一個很多人都會犯的毛病,就是眼睛在看書的時候不自覺的回退或逗留,這樣做會大大降低閱讀的速度,糾正辦法有一個是用手指指示正在閱讀的文字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移動,眼睛跟着手指閱讀。
  
     3 分析閱讀:分為三個階段:
  •  這本書大體上在談什么?
    • 規則1(類別): 知道自己在讀的哪一類書,越早越好,最好閱讀前:要知道書是關於理論的還是實用的,如果無法從書名進行判斷,可以通過檢視閱讀;
    • 規則2(概括): 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通過前言和檢視閱讀;
    • 規則3(架構): 將書中重要篇章列舉出來,說明它們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便於理解書的架構,從整體上把握 一本書;
    • 規則4(問題): 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作者在寫作時都有一連串的問題,而這本書就是一個答案或多個答案,PS:例如本書,主要的問題便是如何閱讀一本書?
  •  這本書詳細的內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寫出來的?
    • 規則5(共識):找出重要單字,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什么是重要單字?可能是讓你頭痛的字,可能是非日常用語中出現的字,作者可能會主動告訴你(加括號,斜體,加重等),特定領域的專業術語,這些通通都有可能是重要單字;某些多義詞,需要找出共通的詞義,因為讀者可能和作者理解的不一樣,可以通過上下文已經了解的字句,辨別出作者的同義字,總之,需要精准的理解作者所用字的意思才能和作者達成共識;
    • 規則6(主旨): 將一本書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哪些句子可能是主旨?可能是讀起來吃力的句子;作者所下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斷,以及理由;標有下划線或標粗的句子;包含關鍵字的句子;
    • 規則7(論述): 從相關語句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本論述:這是比前兩個規則更高層次的規則,以前面為基礎,可以整理主旨句,通過主旨句來架構,要確認作者認為哪些是假設,哪些能夠被證實,作者的真正觀點;
    • 規則8(解答): 找出作者的解答:這個和規則4是對應的,既然作者有問題,肯定在書中會給出解答,重點要理解作者解決了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哪些問題,PS:例如本書,作者解決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但是需要我們自己實施,並做出相應的修改;
  •  對作者的論點進行評論,這是真實的嗎?有意義嗎?
    • 規則9(完整):先完整地了解一本書,不要急着開始批評或評論;
    • 規則10(平靜):不要爭強好辯或盲目反對:真理才是最重要的;
    • 規則11(理由):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作任何評斷之前,都要找出理論基礎:知識的理論說明和個人觀點是不同的,一個是客觀的,一個是主觀的,PS:本書就大部分是作者的個人觀點;
    • 如果反對作者的觀點,需要謹慎小心,首先不要帶個人情緒,聲明好自己的前提或假設,找出作者不足的原因:知識不足?知識有錯誤?推論不合邏輯?分析不夠完整?總之反對需要給出充足的理由。PS:也可以參考網上其他人的觀點
   4 主題閱讀:
     這是一種高層次的閱讀,難度最高,包含了前面的三種閱讀:
     准備步驟:設計一份實驗性的書單;檢視閱讀書單上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主題相關,並就主題建立起清晰的概念;
     閱讀步驟:
  1. 找出相關章節:主題才是關鍵,而不是那些書;
  2. 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創造出一套中立的詞匯:這個非常關鍵,也和前面的分析閱讀不同,因為是從很多書中找線索,所以需要讓作者和你打成一致;
  3. 理清問題,並按順序列出來:對應規則4,現在的問題不是作者題的,而是你提的,要把問題詳細化,步驟化,細化成子問題;
  4. 界定議題:各位作者的意見可能不同,我們要找出它們分門別類;
  5. 分析討論:要依照特定的順序提問題,並知道為什么;也要知道這些問題的不同答案及原因;還要知道支持分類這些答案的證據在哪;
  這些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依照閱讀書的類型的不同,這些方法也要做出相應的變化,規則1的目的便在於此。
  作者給出了很多類型的書目的閱讀方法的建議,我最感興趣的事實用主義的書。
  如何閱讀實用主義的書:
  1. 任何實用性的書都不能解決該書所關心的實際問題,一本理論性的作品可以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但是實際的問題卻只能靠行動解決;
  2. 類型:說明規則的和闡述形成規則的原理;PS:個人比較喜歡后者
  3. 四個基本問題變成:1 這本書談什么?2 這本書的主旨及具體主要的論述;3 內容真實么?以自己的真實體驗來判斷;4 這本書與我何干?贊同就要采取實際行動
   閱讀與心智的成長:不是所有書都要讀,要讀超出能力范圍之外的書,那樣才能提高心智;好的閱讀,也是主動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作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四 讀后感及主要觀點評價
  毫不誇張的說,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對閱讀的看法,以前我看書都是先看評價,如果大家都說好,就拿起來苦讀,雖然也做筆記,可是重點不突出,有些書僅僅記錄的是一些事實,即便有作者的觀點,也不會強迫問自己作者對在哪里?哪些接受哪些不接受?相信大部分人閱讀都會此,這種方法至少有兩點問題,1 不分青紅皂白拿起書就看,容易浪費時間,也不易於從總體上把握一本書;2 筆記要有所側重,既要有事實和作者的觀點,也要有自己的觀點,要有思考的接受。始終覺得中國高中學生都應該通讀此書,才算真正學會閱讀,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閱讀。
  以后讀書,我會充分利用這幾種閱讀方法,對筆記也各有側重,最后對於進行分析閱讀的書再寫出閱讀報告,強迫自己不斷回答4個基本問題,並附上思維導圖。再把我最喜歡的《深入理解計算機系統》分析閱讀讀一遍。
 
五 本書優點與缺點
   
本書深入分析了如何閱讀書籍,並給出了可執行的步驟,整本書架構清晰,對讀者也是很友好的,對關鍵字句都加粗了,可以說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六 附錄:思維導圖分享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