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寡人遇到一個問題,掃描非關系數據庫中的圖(由node和rel組成),將其轉化成由寡人自定義的gnode和gedge組成的圖。
gnode類包含結點的id,label和包含此gnode的gedge的鏈表;gedge類包含gnode類型的startnode和endnode。
寡人伏案敲打鍵盤,不到一盞燈的時間里便寫出了一個遞歸的深度優先遍歷算法,心中不免感到被自己的才智深深的折服。
但寡人發覺有哪里不太對,寡人在紙上畫一例以試之,發現果然有問題:
為避免重復掃描相同的node,在處理此node之前必先探測其是否存在於轉化完成的gnode鏈表中,若存在則直接return此gnode,不存在才進行后續處理;
如前所述,gnode包含一個gedge鏈表,在生成其中每個gedge時,必先有其startnode和endnode。顯然,此gnode是其中一個,另一個我們要對這個rel連接的node調用本算法得到,謂之遞歸。
於是,為了探測此node可曾被掃描,我們需要有當前已生成的gnode列表;在將此gnode添加到生成的gnode列表前,我們需要對其連接的node調用此算法得到它的gedge的鏈表。
雞生蛋?蛋生雞?
寡人陷入了沉思。
寡人C語言學識尚可,這種情況下,如果使用C(C++)語言,寡人定采用指針鏈表實現gnode列表:
在得到當前node的id和label后,生成對應的gnode,其gedge鏈表置為null。將此gnode列表的下一元素指向此gnode,即添加到轉化完成的gnode鏈表。實則,我們此時還未得到此gnode的gedge鏈表,但我們有了id和label——探測一個node可曾被掃描的完備條件。在我們得到gedges后,更新此gnode的屬性,gnode列表中的它自然也就更新了。
java中如何實現指針數組?
寡人開始搜goo羅gle天下百姓的建議
以上都是廢話
孤看了這個博客http://www.ticmy.com/?p=174,豁然開朗:孤不懂對象。
孤編了個小程序試之,愛卿們且看:
package a2; import java.util.LinkedLis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LinkedList<Shit> c=new LinkedList<Shit>(); Shit d=new Shit(); d.a=0;d.b="oh,shit!"; c.add(d); d.a=1;d.b="omg!"; for(Shit a:c){ System.out.println(a.a+" "+a.b); } } } class Shit{ public int a; public String b; }
輸出結果是: 1 omg
只有new才會分配一個新的地址空間,List的add,只是添加了一個對被add對象的引用。修改這個對象,List中的它當然會改變,因為“它”就是“它”啊……
孤被自己蠢哭了。
孤要搞懂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