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雲與私有雲對比分析報告


 

轉載自:http://www.hengtianyun.com/download-show-id-4.html

 

  現如今,雲計算這個概念越來越耳熟能詳,不管是誰都能說出一些對雲計算的理解,仿佛現在聊IT、聊技術不帶上雲計算就會顯得很落伍,而且業界各種雲計算平台也都落了地,國外的公有雲有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GAE等,國內的公有雲有阿里雲、新浪SAE、騰訊雲、百度雲、青雲等,而私有雲有紅帽子、VMware、DELL、HP、IBM、恆天雲等等,這些雲平台的特點各有千秋,也有各自的發展路徑,其中的好處筆者在這里也不再累述,但不管怎么樣,雲計算已經實實在在給用戶帶來了便捷性和高效率,所以現在紅紅火火的雲計算市場大有取代傳統數據中心的趨勢。

  所以,未來幾年擺在各大企業CTO面前的問題,不再是我們需要不需要上雲了,而是我們應該如何上雲,應該上公有雲還是私有雲了。本文將從幾個方面為讀者剖析,面對公、私有雲平台,我們應該如何發展自己的雲戰略。

  在我們分析之前,還是先普及下公有雲和私有雲基礎知識,下面是對這兩種平台的解釋:

 私有雲

  私有雲是為一個客戶單獨使用而構建的,因而提供對數據、安全性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控制。該公司擁有基礎設施,並可以控制在此基礎設施上部署應用程序的方式。私有雲可部署在企業數據中心的防火牆內,也可以將它們部署在一個安全的主機托管場所。私有雲可由公司自己的 IT 機構,也可由雲提供商進行構建。在此“托管式專用”模式中,像 Sun ,IBM這樣的雲計算提供商可以安裝、配置和運營基礎設施,以支持一個公司企業數據中心內的專用雲。此模式賦予公司對於雲資源使用情況的極高水平的控制能力,同時帶來建立並運作該環境所需的專門知識。

公有雲

  公有雲通常指第三方提供商為用戶提供的能夠使用的雲,公有雲一般可通過 Internet 使 用,可能是免費或成本低廉的。這種雲有許多實例,可在當今整個開放的公有網絡中提供服務。外部用戶通過互聯網訪問服務,並不擁有雲計算資源。其意義在於能 夠以低廉的價格,提供有吸引力的服務給最終用戶,創造新的業務價值,公有雲作為一個支撐平台,還能夠整合上游的服務(如增值業務,廣告)提供者和下游最終 用戶,打造新的價值鏈和生態系統。

  現在,大家應該對兩種雲平台應該都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就開始他們之間的差異分析:

1)安全性

  雖然每個公有雲的提供商都對外宣稱,其服務在各方面都是非常安全,特別是對數據的管理。但是對企業而言,特別是大型企業而言,和業務有關的數據是其的生命 線,是不能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脅,所以短期而言,大型企業是不會將其核心業務應用放到公有雲上運行的。而私有雲在這方面是非常有優勢的,因為它一般都構築在 企業防火牆后。

2)現有基礎設施的利用率

  每家公司可能都會擁有自己的硬件設施,如何利用現有的硬件是每位CTO應該考慮的問題,假如企業系統全部上公有雲后,現有的資源將全部浪費,這對公司財務會有不小的沖擊。而私有雲卻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企業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搭建屬於自己的雲平台,這樣將極大降低企業的成本。

3)自主性

  對於許多大型企業,由於經過了多年的IT建設和技術演變,他們的IT基 礎設施往往采用了不同的技術和平台,也就是說,這些企業采用的是異構平台環境。但是,對於目前大部分公有雲服務提供商來說,他們的平台往往是通過廉價和標 准的硬件平台來構建的。這些標准化方式構建的平台能夠以比較好的性價比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另外,在服務的提供方面,公有雲服務提供商往往提供最為大眾 化的、需求量最為廣泛和集中的服務。因此,對於公有雲服務來說,其服務和環境往往是同構的,這與企業自建的IT環境不一樣。 而私有雲則不同,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額業務需求提出很多定制化的要求,像恆天雲這樣的私有雲廠商都可以設法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

4)控制程度

  對於公有雲服務,企業實際上是采用租用服務的方式,好處是不需要自己來管理基礎平台服務,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這同時也降低了其定制化的能力,因為所有的基礎設施,包括服務器、網絡和存儲等,以及上面的軟件平台都是由服務提供商來進行維護和管理。而對於私有雲,企業擁有自己的IT系統,並由企業自己來運維。雖然企業需要自己的IT運維團隊,但好處是企業可以獨立控制IT系統,並根據實際需要來進行改造和客戶化。

5)服務質量

  因為私有雲一般在企業防火牆之后,而不是在某一個遙遠的數據中心中,所以當公司員工訪問那些基於私有雲的應用時,它的SLA應該會非常穩定,不會受到網絡不穩定的影響。而對於公有雲,所有的用戶是共享底層的資源,如CPU、內存、網絡、硬盤IO等,假如公有雲平台處理不得當的話,不同的用戶之間很有可能會出現資源爭搶的情況。而且大多數公有雲平台都是用客服或者工單系統接受用戶的咨詢和問題提交,中間會存在響應時間差,萬一碰到企業核心業務的問題,恐怕會讓業務運轉受到影響。而 假如企業擁有自己的私有雲,則可以通過自己的運維團隊或者由私有雲廠商提供一對一的專有運維服務,能夠盡量減少對企業業務的影響。

6)現有IT管理流程的影響

  對大型企業而言,流程是其管理的核心,如果沒有完善的流程,企業將會成為一盤散沙。不僅與業務有關的流程非常繁多,而且IT部門的流程也不少,並且這些流程對IT部門非常關鍵。在這方面,公有雲很吃虧,因為假如使用公有雲的話,將會對IT部門流程有很多的沖擊,比如在數據管理方面和安全規定等方面。而在私有雲,因為它一般在防火牆內的,並且可以依據企業自身的業務和流程特點制定專有的私有雲策略,所以對IT部門流程沖擊不大。

7)審計要求

  現在大多數的公有雲平台並不提供用戶操作日志服務,而且公有雲用戶的權限區分粒度也十分粗略,幾乎就沒有分級,這就會導致企業后期的審計工作無從做起。試想一下,在沒有操作日志和細粒度權限的情況下,企業如何對每一筆費用和每一個資源進行審計,而且像亞馬遜AWS是使用信用卡和用戶的綁定、阿里雲是使用預充費的方式,沒有一定合規控制和審計工作,這對企業的財務都會造成一定的風險。

8)費用

  費用也許是用戶比較關心的領域,在前期投入上公有雲具有一定的優勢,按需付費,在業務量不大的時候,用戶只需啟動少量的資源;也可以很方便地在業務高、低峰 期對資源進行伸縮;而且還可以節約一部分的運維成本和機房、電力、硬件成本。而私有雲則需要在前期就投入一定的費用建設自己的機房、購置相應的硬件、采購 或自行開發私有雲平台、配置一定數量的運維團隊,這一點可以通過逐步投入資源來規避這方面的財務風險。但是從長遠來看,兩者之間的費用差距會逐漸縮小。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公有雲和私有雲各有優勢,各有各的應用場景,需要根據用戶的業務綜合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論。總體來說,筆者得出以下幾點建議:

  1)初創型的企業或者中小型用戶在前期可以多采用可靠的公有雲服務,因為這類用戶的業務不穩定,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公有雲的高度彈性(資源、費用)可以有效地讓他們避免前期的風險。

  2)具有高度浮動的系統可以采用公有雲服務,如體育賽事的轉播、公共考試系統,這類應用可能一年或者幾年才運行一次,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為此建設自己的基礎設施,在不運行系統的時候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3)大型企業可能會采用私有雲或者混合雲平台,一些穩定的、私密的系統,企業可以部署在內部的私有雲平台之上,而一些具有極大伸縮性的、非核心的系統可以選擇部署到公有雲平台上。大型企業應該從多方面綜合考慮,充分利用兩種平台各自的優勢,這樣整個IT系統才能運行得更合理、更高效、更經濟。


免責聲明!

本站轉載的文章為個人學習借鑒使用,本站對版權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如果侵犯了您的隱私權益,請聯系本站郵箱yoyou2525@163.com刪除。



 
粵ICP備18138465號   © 2018-2025 CODEPRJ.COM